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92章 北宋初定

    会议议定的第三件事就是册封参与陈桥兵变的功臣,这部分人将赵匡胤拥立上皇帝的宝座,属于赵匡胤的心腹,也是大宋王朝的新贵。

    先说文臣,会议决定册封赵普为枢密直学士,同平章事。

    再说武将。汴梁城内,目前依旧有两股军事实力,一支军队是殿前司、另一支是侍卫司。

    枪杆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要职务当然是自己人掌握着才踏实。

    赵匡胤以前是殿前都点检,现在升级做了皇帝,便擢升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由副职转正。

    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铁哥们,赵匡胤的结拜大哥,妥妥的自己人。

    慕容延钊空出来的副都点检的位置,由高怀德接替。高怀德更是自己人,高怀德的夫人去世了,后面还娶了赵匡胤寡居的姐姐为媳妇,成了赵匡胤的小舅子。

    高怀德的位置殿前都虞候由赵匡义接替,为避皇帝哥哥的嫌,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

    再说另一支队伍,侍卫司的老大都指挥使是李重进,目前在淮南任职,名义上是防备着南唐,其实就是让其远离权力中枢,所以李重进还是侍卫司的老大,但只是名义上而已。

    侍卫司的老二副都指挥使是韩通,前文我们讲过,韩通被王彦昇砍死了,成为唯一为后周殉葬的武将。

    虽然各为其主,但死的很光荣,忠心这一品质是每个帝王都看重的,也是衡量手下的第一标准。

    为彰树先进,赵匡胤下令追授韩通为中书令,厚礼收葬,并特别说明,杀害韩通的王彦昇不得升职。

    王彦昇和前面提供退位诏书的陶谷,算是赵匡胤的白手套,做了领导不能亲自去做的事情,替领导解了围也背了锅,所以名义上的重用不可能,毕竟要堵一堵世人的嘴,但实际上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王彦昇砍死韩通后,就接替了韩通的职务——汴梁内外都巡检,相当于都城的公安局局长,妥妥的高级武将序列。

    韩通被砍死了,副都指挥使由石守信担任,主持侍卫司的日常工作,另外还加封为其归德节度使,节度使属于遥领。

    张令铎和王审琦也是如此。两人都升迁为侍卫司的都虞候,一个是马军都虞候、一个步军都虞候,其中张令铎遥领镇安军节度使,王审琦遥领泰宁军节度使。

    侍卫司除了名义上的老大李重进之外,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

    至此,侍卫司也被赵匡胤彻底拿下。

    这样的人事安排,彻底控制了汴梁城的两支武装力量,京城就稳定了,下一步工作就是稳定地方势力。

    所以会议的第四项决定,就是妥善安置周朝旧臣。

    会议决定,以宰相范质为首的后周文武百官,全部保留原职,官职待遇不变。

    只是在职位前加一个权,譬如范质,依旧任司徒,权平章事,王傅依旧任司空,权平章事。

    其他原周朝官员,依旧保持原来的职位。

    朝堂上分为东西列,原周朝旧臣站在东列,新朝新贵站在西列。

    虽然有点人浮于事,但是有很大的实际用处,妥善安置周朝旧臣,至少有两方面好处。

    一方面是分权,皇帝的权利不变,官员的权利特别是宰相的权利被大大分化了,这就好比现在的单位,一个正职,副职可以无限多,副职越多,其权力越小,正职的权威就越大,当然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是后话。

    另一方面是稳定了地方势力。

    朝廷派遣的使者到各地传谕,各地节度使等地方大员一打听朝中原后周官员状况,哦,只是换了皇帝,朝堂上宰相还是宰相,三公还是三公,所有职位上还是原来的人,这个新皇帝可以,于是心里都踏实了。

    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五代的官员大都很务实,也可以称之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接受了新朝廷的任命并宣誓效忠新朝。

    管他皇帝是谁?只要自己官位还在就可以,自己及家族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

    一个是号称五代最牛岳父的符彦卿,一个是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

    符彦卿出生名将世家,其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符存审,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符存审跟着李克用、李存勖击败了后梁朱温,建立了后唐。

    符彦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三岁即能骑射,仕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历任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累封魏王。

    符彦卿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于戚城、阳城、定州诸战役中多次与契丹交战,名震敌国。

    契丹人非常敬畏符彦卿,甚至在战马生病不吃食物时,也唾骂道:“这里面难道有符王(符彦卿)吗?”

    辽朝攻灭后晋后,皇后述律平询问侍从说:“符彦卿在哪里?”当听到他已经回到徐州时,述律平说道:“将此人留在中原,怎么会如此失策!”

    作为老牌军阀、地方大佬,在军队中很有实力,也很有影响力,所以柴荣在病危的时候,娶了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目的就是指望符彦卿守护好后周江山。

    陈桥兵变的时候,符彦卿驻守河北魏州,任天雄军节度使。得到赵匡胤汴梁称帝的消息后,符彦卿一度准备提兵到汴梁,夺回大周江山。

    但最后魏州的兵马并没有出动,因为符彦卿很快发现,在魏州南边,有一只北宋的劲旅,大将韩令坤率领精锐骑兵巡视河北。

    名义上是防备契丹冬季入侵,其实是防备自己的,原来赵匡胤早有布局,符彦卿深吸了一口冷气。

    符彦卿是千年的狐狸,久经沙场,知道目前即使自己起兵,也没有多少胜算,就决定等一等看看情况再说。

    在符彦卿驻兵魏州观望的时候,等来了新朝廷的使者。使臣通报了大宋代周的情况,并给符彦卿捎去了一封当今天子的私信。

    符彦卿本来没有表态,对朝廷的使者态度也很冷淡,但打开信件后,一看大喜,当即率领众将下拜,接受并宣誓向新朝廷效忠。

    信的内容很简单,当今天子赵匡胤为其弟弟赵光义,求娶符彦卿的女儿为妻。

    赵匡胤给足了符彦卿面子,也彻底收服了老符的心,恢复后周的事情就再也不提了,开始着手准备女儿出嫁的事情。

    也不知道柴荣在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还有一个例外,发生在潞州,这个例外直接导致了北宋开国的第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