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想天开
繁体版

原创小说连载!《伊想天开》!第二章!半瓶水著

    过了几天,三人商量好明天出发。准备了两个蒸笼和卖面皮的工具,手提带拉链的帆布包和皮箱准备出门。父亲道:“子凡,出门在外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与人为善自己方便。年轻人多吃点苦没关系,要顾全大局,眼界放远点,不要老瞅着脚面前的那点距离。交朋结友,宁可自己多吃点亏,也不要无缘无故占别人便宜。记住这句话,‘无功不受禄’。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在外面自己照顾好自己。多交朋友、广结善缘,做事只要凭良心就行了”。子凡道:“记住了,你和妈在家多保重身体,过重的活就不要干了。没事的时候去茶馆喝喝茶,少喝点酒,我去那里会加倍努力干好的”。

    母亲道:“你们三人一路出去要互相帮助,遇事多沟通。都是第一次出远门,人生地不熟,到了那里后,如果生意能做就好好干,实在不行的话就早点回家。我这里有一千元你拿上,穷家富路,出去不要喝酒,以免酒后误事”。子凡道:“昨天爸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我了,这钱你拿上,家里也需要用钱。妈你放心,我这次出去哪怕讨口要饭、也要米饭炒菜,肯定饿不了”。母亲道:“刚才不是给你说了,在外吃喝都要钱,不像在农村,吃的都是自己家种的,不用花钱买。听话,把钱拿上”。子凡道:“说的好像要出国一样,这是去内蒙,不是去外蒙古,千万别担心我。妈你多注意身体,平时别太劳累要多休息。我先走了,会给家里打电话的,到时候你到小卖部‘焦长安’那里接电话”。母亲硬是把钱塞进子凡裤兜里,望着三人走远了,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三人连夜坐长途汽车到达西安,天麻麻亮。下车后直奔火车站而去,买了当日下午三点多的火车票,便去广场上蹓跶。海元看行李,子凡和长喜到处闲逛,来到广场东边一角落处,见有人摆地摊专擦皮鞋,上面写着四元。子凡虽说在农村长大,但离市区很近,最多也就十余公里,平时喜欢干净利落,近一米八的个子,头发乌黑从不凌乱,梳个小背头。衣服虽旧但很整洁,整体上精神状态不错。皮肤白皙是子凡的一大优势,讲究卫生是他最大爱好,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子凡一看皮鞋上沾了不少泥巴,心想在火车上,让人看见皮鞋上有泥巴,心里肯定不舒服,还不如现在收拾一下,把皮鞋擦点油。便坐在矮凳子上,也没详细问,因为价格在纸片上写着。师傅给我也擦一下,‘好嘞’。子凡便脱下鞋子,不一会便擦好了,付了四元穿上鞋子便走。擦皮鞋的一把拉住子凡道:“兄弟不对,还差四元”。子凡道:“上面不是写着四元吗”?那人道:“四元是一只,你擦了两只刚好八元,难道不对吗”?长喜不干了,立马道:“上面明明写的四元,你却要八元,你这是抢钱啊”?拉着子凡就往人多处走,这时旁边早就过来几个彪形大汉,操着xx省同样的口音道:“赶快掏钱,少废话,不然休怪哥们几个不客气”。长喜个子大,欲与几个人争辩。子凡一看周围这几人,长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便对长喜说算了,你也不要和他们争了,几块钱的事没必要和他们折腾。从西装口袋掏出一张五元的票子递给擦鞋之人,不用找了,两人赶紧向商场走去。

    长喜有些不服气道:“这不是欺负人吗”?子凡道:“几块钱的事头绪不大,如果闹翻了让这几人围住,恐怕连衣服里面的钱也保不住,火车站汽车站,这种地方都比较混乱,好汉不吃眼前亏。吃一堑长一智,就算我交了学费,下次注点意就行了”。进入商场里面,子凡买了两条兵马俑香烟,七十块钱一条,打算去了给老乡一人一盒,多少是个意思。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人在外面混,有些人情世故不走不行。到广场上让海元装进帆布包里,三人轮流到对面不远处,吃完岐山臊子面后,只等火车时间一到准备上车。

    连续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次日下午到达目的地草原钢城。汉中老乡‘白文明’,绰号‘白日鬼’在出站口等着。天气挺冷,坐上出租车还好点。外面刮着风,地上的积雪还未彻底融化,见不到阳光的路面还结着冰。到了老乡白文明店里,炉火正旺,全身立刻暖和起来。两间门面,十二张桌子,四面全是平房。牌子上面写着主营面皮、扯面、臊子面、炒面、油泼面、水饺、盖饭、夹肉饼、凉菜炒菜等。当晚又叫了几个老乡,全是汉中卖面皮的,其中有‘白文平、白文志、陈国华、田汉生、张乐宝’几人早已到齐。海元和陈国华是扯皮子亲戚,白日鬼早就准备好了鸡鱼肉类,把两张长条桌往屋子当中一拼,菜往桌子上一端,算是为子凡三人接风洗尘。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一样的口音,一样的家乡菜,喝的是长脖子二锅头。老乡见老乡,心情大不一样。子凡从皮箱里拿出兵马俑香烟,准备给每人发一包作为见面礼。打开一看立马傻了眼,只有前面两盒是兵马俑,后面全是清一色的‘祝尔康’。子凡脸上刷的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明明七块一盒的兵马俑,怎么一下变成两元一盒的祝尔康了?外面包装一点都看不出来。幸亏长喜跟着去买的,当场还能做个见证,要不然这人一下丢大发了。

    长喜道:“我可以做证,两人一块去的商场,一共买了两条一百四十元,日他妈的这城里人也太坏了”。老乡道:“再好的烟吸到嘴里也就是冒个烟儿,就算十元一盒的红塔山,还不是一求样冒个烟了事,别生气了,喝酒要紧”。几个人轮番劝酒,暂时缓解了尴尬气氛。酒足饭饱后,子凡就把三人来的目的说了一遍,希望大家多多帮忙。遇到合适的房子,只要人多地方当道,互相通知一声。白日鬼已经把住宿的地方订好了,小旅馆一间房三张铺,每晚三十元,就在斜对面往北一百米处,三人暂时住了下来。

    次日早上,三人在白文明店里每人吃了一大碗扯面。单位上班吃早点的人多,几人赶紧吃完挪地方,去文明住的后房院子里取出旧自行车,只有两辆。子凡骑了一辆,长喜带着海元,三人沿着大街小巷,边走边看街道两边的空门面房。只要上面写着出租两字,就下车打听情况。人多地段好的房租太高,偏僻的地方人又少,三人就像无头的苍蝇毫无目标的乱跑。中午看到一家牌子上写的‘汉中面皮扯面’字样,进门一看,是昨晚在一起喝酒的海元亲戚陈国华。俩口子正忙,屋里根本没地方坐,三人便站在外面抽烟,等中午忙完再进去。但见小店人来人往,生意非常好,价格也不贵。中午以扯面、油泼面、盖饭为主,品种不多,但吃饭的人却不少。一点半以后人逐渐减少,三人进去坐下。国华道:“喝白酒还是啤酒”?一般中午都是随便吃点,晚上才是喝酒的时间。子凡道:“中午不喝酒,随便吃点什么都行”。国华道:“汉中人爱吃大米,我们每天中午都要焖一电饭锅米饭。有吃米饭的就卖,尤其是盖饭,卖不完就自己吃,先炒几个菜下米饭”。自己便去厨房里炒了两个素菜,还有青椒肉丝和蒜苔肉片。给每人盛了一大碗米饭,从冰箱里拿了几瓶啤酒,几人都不喝。国华道:“既然中午都不喝酒,那就先吃饭。晚上去吃涮羊肉,来到NMG必须吃顿羊肉,否则就不算来内蒙”。当下打电话定了雅间,晚上七点半在‘东来顺’火锅店为子凡三人接风。子凡也不推辞,知道说也没用,便答应晚上准时见面。饭后三人骑着自行车满大街找房,顺带熟悉地方。每走到一处便停下来四处观看,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从来也未出过远门。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晚上来到火锅店,只见门口用黑漆木板做的对联。上面写道‘东来顺常来常顺,火锅城火爆钢城’。横批是‘涮肉喝酒’,黑漆金字分外注目。几人进了里面雅间,见白家三弟兄和昨晚喝酒的人都在场,只差田汉生一人未到。国华也不客气,对几人道:“干脆不等了,他来后再加盘肉就行了”。便端起酒与大家共同碰杯,都是自家人,不用说什么客套话,一切的言语全包涵在酒中。铜火锅的特色是里面放上特制木炭,上面盖子一放,等锅里面的调料水沸腾之后,再把两边铁环提起来放在空处,汤里面的香味一下就散发出来了。羊肉放入四周,麻酱根据自己口味轻重选择。子凡三人第一次吃这么好的涮羊肉,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而且羊肉没有膻味,入口即化,色香味形令人难以忘怀。大约十多分钟后田汉生才来,自不必说罚了一小杯酒,好在都是性情中人。虽说迟到十来分钟,喝上一口表示个意思就行了。说实话,子凡第一次在东来顺吃涮羊肉,印象自然深刻。许多年以后,只要提到涮羊肉,就会想到东来顺,可惜的是再也吃不到以前那个味道了。

    子凡几人连续十多天在市区找房子,每天骑着自行车乱逛。到了饭点就在老乡店里吃,好的一点老乡都团结,平时就跟着帮忙和面、揉面、有时也帮着扯面。看大家都买了手机,子凡也买了一部‘爱立信’旧手机,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青水区’找了两间门面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两间平房,后院两间小房刚好住人。也不管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老乡帮忙打灶,找人刮腻子。去旧货市场买桌椅板凳、电视、冰箱,所用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三人分工明确,海元在后院蒸面皮,煮茶蛋。长喜负责揉面、扯面、捞面。子凡端面收碗,擦桌子、顺带洗碗收钱。好的一点没事的时候,三人跟国华文明等人学会了扯面烩臊子,该学的都掌握了,选在二月中旬正式开业。由于地理位置好人也多,当天卖了四百多元,可谓开门红。算是不错的生意了,从此以后每天营业额都在逐渐增长。

    当晚三人异常兴奋,等所有准备事项完成后,又商量着第二天该怎么营业?毕竟以前没干过这个行当,也算初次创业,心中把握不大。子凡等两人睡了,方才拿出笔记本在上面题古风四首,也不知韵律平仄是否正确:

    无题四首

    其一

    莫道红尘倍感凉,

    苦于生计走他乡。

    竹床不觉春梦短,

    银烛憎嫌夜梦香。

    其二

    恨花少语自凋沦,

    嗟惜多情枉此身。

    清水倒悬无主月,

    乡愁偏顾有缘人。

    其三

    雁飞空谷亦清凄,

    意欲东君护鸟啼。

    却恨层林许多树,

    无缘借得半枝栖。

    其四

    身披日月度平生,

    脚踏山河靠自营。

    赖有三星常眷顾,

    任君行去百般成。

    小店自此走向正规,生意倒还不错。就是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余时间干别的事情。刚开始三人最怕生意不好,每天盼着营业额不断增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保持稳定,子凡方才放下心来。

    合伙的生意不好干,三个光棍每天轮换着干活。今天你蒸面皮,明天他揉面扯面,反正不管多苦多累,坚持到半年多时间,还是产生了矛盾。刚开始的时候子凡拿出三分之二多的本钱,长喜不到三分之一,海元一分钱没有,本身也没钱。这种小买卖都是手头活,尽管不用出太大力气,但的确很辛苦。每天早晨最迟六点准时起床,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关门。工商和卫生防疫站都要办证,几乎每天两头见不到亮。这长喜在老家好吃懒做惯了,海元不必多说,都是不操心的主。两人走到一起少不了磕磕碰碰,争争吵吵是常有的事。天天六点钟起床,两人都吃不了这种苦头。半年时间下来,海元和长喜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让子凡赶紧找人,这活他俩干不了,宁可找个出力的活干,也不愿成天呆在店里遭罪。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正当子凡为海元和长喜的事而烦忧的时候,这天早晨遇到了汉中老乡,姓‘魏名功成’。在钢城当了九年兵后转业到当地派出所,成了一名副指导员。子凡正在店里忙着卖早点,就见‘魏功成’穿着制服进来,用汉中话说,来一碗热面皮,一碗菜豆腐。子凡一听口音,这是正宗的家乡人,又是民警,当下喜出望外。忙说道:“老乡请坐,马上就好”。急忙往碗里多放了些菠菜豆芽,几勺油泼辣子,味道调的稍重一些。因此地人辣椒吃的少,卖面皮全靠辣椒要好,不然没味道。子凡把调好的面皮双手端到魏功成面前道:“老乡你先吃着,差什么调料自己放”。这老乡也不客气,端起面皮拌匀就吃,还不时说味道真好,跟老家味道差不多。吃完又要了一碗,两碗面皮一碗菜豆腐总算吃饱了。两人一交流,互相问了姓名,家住哪里?更巧合的是,子凡和魏功成都住在同一个县,两家距离也就十几公里,开车最多半小时就到。千里之外遇见老乡,这是何等高兴的事啊,况且年龄只差几岁。子凡心里更别提了,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功成吃完后要给钱,子凡肯定不收。两人正在推让之际,这时一个身材修长、皮肤白皙、长相甜美的女子走了进来。一眼看到魏功成,连忙道:“魏导你也来吃面皮”。功成道:“我也是第一次转到这里,看牌子上写的‘汉中面皮’才进来,没想到还真是地道的家乡人,味道确实不错,你尝一下就知道了。我最近去了趟外地,才回来没几天。平时没时间过来,今天刚好碰到,以后想吃面皮就方便多了”。

    子凡给这个美女调了一碗面皮,双手端了过去。可能是辣椒放的太多,吃了几口嫌太辣,咽不下去,所幸把菜豆腐吃完了,觉得不够子凡又重新做了一小碗扯面端过去,美女吃后赞不绝口。功成给子凡介绍道:“这美女姓‘艾名昆’,在市区某路公交车站当副站长。她爸在分局当副局长,刚好是我的上级领导。艾昆去她爸单位,有几次我给领导汇报工作时碰巧认识,最后就这样成了朋友”。艾昆道:“我经常早上吃扯面,这是最合我胃口的早点,也是最好吃的面,味道好,臊子也非常地道,难怪吃的人这么多”。说着从包里扯出一张伍拾元的票子给子凡,要和功成的早点钱一块儿结。子凡哪里肯收钱,好不容易在这碰到个老乡,又介绍艾副站长给自己认识,总共也就十来块钱的事。子凡死活都不要,说什么都不收。一来初次认识功成,二来也是缘分使然,总不可能见钱眼开吧?以后还要见面,况且两人都是不差几块钱的主。艾昆见子凡不肯收钱,就说道:“我离这很近,以后还会经常来吃,你不收钱我以后就不来吃了”。子凡道:“随时欢迎你来,明早我少放些辣椒就行了,给你和魏导调成不用刀切的热面皮你尝尝,味道比切的还好吃。老家叫热面皮,你吃一回就知道了”。

    功成和艾昆还要上班,临走前给子凡留了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再联系。子凡把功成和艾昆的电话存好道:“明早过来吃热面皮,到时候我给你两打电话或发条信息就行了”。两人各自还要上班,暂时作别。

    此后只要有空,功成和艾昆隔三差五总要来吃早点,接触时间长了关系自然更加密切。尤其是艾昆,最后和子凡竟成了无话不谈的‘红颜知己’。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多,都喜欢唐诗宋词,爱好古典文学方面的的知识。以至于发展到后来,两人竟产生了一段‘孽缘’。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自从认识功成之后,子凡经常给他打电话,没事的时候喝点小酒。按说要是别人,功成很有可能借故推辞。毕竟身份不一样。为这子凡也想过好多次,自己几斤几两,难道心里没点数吗?可随着交往的时间一长,两人说话还挺投机。本身又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饮食习惯和家乡情结大同小异,把两人的距离逐渐拉的更近。子凡心里明白,不能给功成增添一丁点儿麻烦。桥归桥路归路,一码是一码。吃饭喝酒可以,但其他的事闭口不谈,更不能随便找功成帮忙,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交往下去。当过兵的人性情比较直爽,不爱拐弯抹角,这点子凡心里非常清楚。不给对方添麻烦,尽量不找对方办事,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更加融洽。

    过了几天,子凡给功成打电话,想约他有空的时候晚上喝酒。功成道:“等星期六不上班的时候再说,最近这几天事多,到时候电话联系,再给你介绍几位在钢城当过兵的汉中老乡。他们现在都定居在这里,和你老家离得都不远,你可以和他们认识一下,将来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子凡道:“等你电话通知,我提前订好雅间,到时见面再说”。

    子凡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直到卖完早点九点左右才能歇一会儿,抽支烟后又要到菜市场买菜,准备中午和晚上的所需食材。几乎天天如此,这是每天的基本任务。菜要新鲜,还要及时清洗干净,以备中午晚上急用。看似简单,实际繁琐,中午两点过后基本没啥事了,才能长长松上一口气,准备几人吃的午饭。不管咋样,这些活不干不行,少干一样就会耽误事情。这也是开小吃店的辛苦之处,别人谁能体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