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40年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凤龙传媒

    妃姐晚上果真没走,在后罩房找了间屋子住下,第二天跑出去办了点事,乘坐下午的飞机回香江了。过了五天,临近中午,妃姐拖着一大一小两个行李箱,又跑回了西海大院,还是住她之前那间屋子,扬言到,香江那边已经全部结束,以后专辑凑不齐,就住他这,耗在娱乐室了。

    午后,莉安娜又跑过来了,看见妃姐,很不认生的就开聊,得知妃姐以后住这,就举起小手,“马龙,我以后也要住在这里,我住妃姐隔壁。”

    马龙瞅了挑眼的妃姐一眼,“好吧,愿意住就住,只要你爸妈同意,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莉安娜马上打过电话去,果然这对儿外国父母就是开放,居然马上同意。

    实际上莉安娜已经算是从她的鹅族小学毕业了,在马龙的帮忙下,通过了了入学考试,暑假后即将进入了13分入读初二,住在西海大院反而离学校更近的多。

    李莉暑假后是初二,李茉初三,强行跳级对她们而言还是有些吃力,就如目前一般,按部就班的在学校保持好成绩也不错。别跟马龙比,他是为了缩短上学时长,尽快进入社会。而且他毕竟曾系统经历过小初高直至重点大学,然后加上强悍的记忆力,以及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还算轻松,不过为了高考能出个更好成绩,马龙必须更加努力,毕竟世上能人很多。

    八-九-十年代,高考还是全国统一卷,按说马龙都曾做过,历年高考也被老师分析过无数遍,但时间跨度太长了,马龙可对它们已没印象了。不过打好坚实基础,或许到时候看到题目,再结合前世的记忆,能迅速正确答题也说不定。

    临近暑假末期,李莉姐妹还是过来住了十天,大军也跟着一块,不过却是整天跟着窦韦混。

    88年八月底,张鲁找了两个地方,拉着马龙专门去现场查看:一个是他熟悉的京师大西北角的一处大厦,房龄较新,目前高度11层,有两部电梯,单层面积接近一千平,院子不小,有很好的绿化,后院还有两栋六层宿舍楼。最让马龙感到满意的是,该大厦居然设计有四千多平的地下停车场,这在汽车保有量不多的八-九-十年代来说,绝对是超前的设计。

    打听下原来的业主,原来是某大型市政堪设院,现在总部迁往南方,只留一个小分院不到一百人在此办公。大厦可以整体出售,然后设计分院自己找个小点地方;也可以留下自己分院楼层,其他出租给凤龙。马龙果断拍板立即买下,这个地方距离各大学不远,位置绝佳,还在三环内,邻大路、有大院,能办公、能住宿,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

    又跑到另一个地方,马龙一看这地儿比较熟悉,原来是日后的中关村-海龙大厦附近,不过目前四环连影子还没有见到,这里还真是村子,还有农田,因为距京大不远,所以张鲁选了这地儿。

    “张哥,这第二地儿你能买下么?”

    “我直接去买估计费点儿劲,若是凤龙集团出面才有可能,不过咱的办公场所不是有了么?还要这荒地干啥?”?

    “荒地?我要的就是现在的荒地,离大学这么近,早晚这边都要发展起来,先多圈点儿地。建个科技城啥的。”

    其实马龙以前想的有点简单了,凤海的凤龙基地大部分都是重资产类重工业,而后世的高科技应该属于轻资产、重科技、知识产权类的类轻工企业。这类高端人才很大可能不愿意去小地方,即便基地那边基础设施、福利待遇等也是很好。另外,高新科技企业的产品迭代迅速,需要与高校、科研院等密切合作,距离太远也有很多不便,而目前的地段,则完美契合了所有要素:京城主城区附近、离顶尖大学科研院近、交通发达、生活便利,孩子上学教育条件好等等优点,大不了生产基地可以放到凤海基地或是其他地方。

    想法确定后,马龙就跑到同处三环边上的凤龙商贸,老马同志一直在这里办公。马龙先跟老爸说了要成立凤龙传媒的事,老爸就立马叹了一口气,你这是要累死你老爸呀,这一个个公司挨个成立,都快顾不过来了。不过老马对马龙的意见还是比较重视,因为陆续成立的企业都发展的很好,很多企业之间还能互相促进。

    然后马龙跟老爸说起了买处大厦,再买块地的事,真的把老爸给弄无语了,不过,马龙接下来的话,让老马同志缓了一口气。“老爸,我是这么想的,咱成立一个置业公司,即凤龙置业,然后把咱的所有固定资产全部交给凤龙置业持有,包括以后的买房买院买大厦、拿地建设搞物业等等。全部交给置业公司处理,您掌握大方向就行,无需事事亲躬。另外,您也不适合老在凤龙商贸这里办公了,咱要建设醒目的凤龙集团总部大厦,等建好了您就过去办公,这里全部交给凤龙商贸,之前考虑的港-资问题,实际上做到咱们如今这个程度,已经都无所谓了,咱也不用再遮遮掩掩,港-资还是港-资,因为在那儿便于全球交易和资本运作,但集团总部咱就建在华-国。”

    实际上马振东一直期望的就是如此,但毕竟当前国-情如此,港-资就是比内地资金受欢迎、政策有倾斜、投资环境有优待、税务有优惠。所以也不敢提把总部放在国内的事,现在听马龙如此说,他也就顺势同意下来。

    “不过现在咱信任的人手不够呀,咱这些企业一个个的都是现招或是找上面调任,咱自己心里其实并不踏实。”老马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没事,咱只要掌握财权、人事权,大的事情必须申请,日常事务归他们打理,这将是以后各子公司的管理常态。另外对于置业公司,您还记得当初帮咱找房的那个中介吧,给咱找了不少房子、院子,人品没问题,业务能力极强,虽然他折腾的事还是不正规,不过我感觉这个人是个人才,很适合置业总经理角色,要不您考察下?”

    “小袁,袁世强!当初还问他跟袁大总统啥关系来着,呵呵。这人确实不错,办事靠谱,跟咱也是微末之交。”老爸想起来了这个中介,很久没打交道了。

    第二天,老马就找到袁世强,他还是老样子,在这个住房靠福利分房或公租的年代,中介生意并不算太好,马家的生意是他职业生涯里做的最大的几单生意,听到老马找他,立马兴冲冲的赶了过来。

    父子俩先跟他闲聊了一会儿,听得出他对中介行业的熟悉和热爱,于是由马龙跟他谈话,之前银锭桥那的几处房产都是袁世强帮着找的,所以马龙跟他很是熟悉。

    “袁哥,找您过来是这么个情况,我们凤龙集团准备成立一家置业公司,专业负责房产交易、拿地建设、出租出售、物业管理等涉及不动产的一切业务,因为咱们之间打交道比较早,说是相识于微末也不为过,我老爸对你比较欣赏,所以让我问下,你可愿意过来,挑起这一摊儿?”

    袁世强可是知道凤龙这两年的高速甚至可以说是火箭式发展,一听马龙这么说,当即猛的点头,

    “愿意,当然愿意,您这儿只管吩咐,我肯定死命往前冲。”

    说话间还露出些许市井气,不过马龙也理解,毕竟他是返城后没有工作,一路从底层讨生活过来的,只要人品过硬,等视野开阔起来,未尝不能成为行业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