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北疆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去往沁水郡

    第二十五章去往沁水郡

    李铭以为是去沁水郡城,结果是在郡城外数百里之遥的一处营地。沁北县有九个人符合条件,来了五个,其中四个都是贵公子,只有李铭一个寒门子弟。

    贵公子甲:“我是真不想来,奈何父亲大人逼得紧,让我必须在二十五岁之前给家族培养出来至少两个武徒。”

    贵公子乙:“谁不是呢!各项产业都离不开武徒驻守,培养出来的武徒又赶不上各种意外或死或残的武徒。难呐。”

    贵公子丙:“那一家武徒不是入不敷出,如果不是可以招揽家族外边的武徒补充,还真跟不上消耗。”

    贵公子乙:“外边招揽的武徒,哪有自家培养的忠心。”

    贵公子丁:“所以哥几个不就是因为这个来了。”

    贵公子甲:“听说没来的那四个,有两个是寒门子弟,一个被郡城大家族顾家招揽了,一个被刘家下嫁嫡女招为了赘婿。”

    贵公子乙:“不会是想着把爵位传给他们的孩子吧!”

    贵公子丙:“有可能,反正只要有血缘关系,元老院管你把贵族爵位传给谁,盼着你传的次数越多越好。听说几百年前沁水郡出现过老爵爷觉得命不久矣,把爵位提前传给了儿子,结果承爵的儿子发生意外先死了,当爹的又不得不接过爵位这样的事情。”

    贵公子乙:“那不亏死了,一去一回爵位降了两等,要是之前是三等伯爵,现在不就成了二等子爵了。”

    贵公子丙:“谁说不是呢!”

    贵公子甲:“还是实封贵族好,封地不失,富贵不断,爵位不降。”

    贵公子乙:“那也得侯爵以上才行。”

    贵公子丁:“对了,那两个妖孽为什么没来?”

    贵公子丙:“当然是因为家里太有钱有势了,数万亩良田,好几个店铺、工坊,换了我,我也不来。再说普通人哪轮得上给他们当徒弟,都争着抢着给两个人当侍从呢,听说必须是18岁以下的武徒种子才有资格去争一争!”

    贵公子乙:“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就好了,不用费心费力给徒弟找气感。”

    贵公子丙:“想得美,你能一个月给你的侍从发一枚壮血丹吗?”

    贵公子乙:“发不了,发不了,确实羡慕不来。”

    贵公子丁:“听说他们两家有血族渠道,可以便宜买到壮血丹。”

    李铭一下子竖起了耳朵,可是那个贵公子却不往下说了。李铭在这群人中间如不存在的空气,贵公子、寒门子弟,如一道天堑隔开了双方。最主要的是,李铭是沁北县刘家内定的女婿,亲近李铭,有招揽李铭的嫌疑,徒然被三等子爵刘家嫉恨。下一代继承者要被降爵的刘家已经快疯了,这些年疯狂嫁女儿给资质好的寒门子弟,已经饥不择食了,把一位嫡女反反复复嫁来嫁去,以至于沁北县诸贵族之家都有点瞧不上刘家了。

    车马缓缓,终到终点。沁水郡戍民集中营到了,乌央乌央的人头,铺天盖地,而数十年后,又有多少人得以安享晚年,得以回到故乡。青丝至边塞,白骨盈于野。杜鹃啼血鸣,猿猴无尽哀。

    一个好大的封土高台,夯得很结实,站了好多好多人,校官、尉官扎成了堆。李铭在高台下面羡慕看着,英才足足数百人,李铭只是沁北县的五分之一,只是沁水郡的数百分之一。不光沁水县下辖各县,各行各业顶尖的20岁以下武徒都来了,赶这一场盛会,一年一次,听说今年有近9万戍民等着被他们挑选,算是历年来较多的一次。

    “诸位都是各地、各行各业英才,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初步筛选名单已经发到各县、各行各业手中,选中了,各位可以直接找当事人谈谈,记得是双向选择,任何人不得强迫。”一位戍军上校一说完,转身离开,不做丝毫停留,仿佛眼前是一群待宰的猪羊,总归是死,不值得浪费时间。留下来热热闹闹争论不休的众人,在台子上,在台子下,如多嘴多舌斑鸠,话说个不停。

    不成武徒,或许还能长命百岁,成了武徒,反而大多数不曾长命百岁。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而越优秀的人,越难长命百岁,仿佛这个世界和他们有莫大的仇恨,逼着他们快点去死。

    戍民营特等以上资质的戍民早被挑选完了,边军、戍军、大贵族肉吃得饱饱的。

    从各县、各行各业来的20岁以下武徒,目光盯紧了那些高等资质的人,纷纷去谈条件,那些高等资质的人也在等着货比三家。

    个别其他方面优异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中等资质戍民,也有人去接触。其他的戍民,只能羡慕看着,李铭当年便是只能羡慕看着的人之一。而他运气背到还被测错了,中等资质被生生降了一等,变成了初等资质,有些人测错是升一等,甚至升好几等,李铭却是下降,要不然李铭以秀才身份加成,说不定也会被选中,一旦被选中就是另一条命运线了。

    李铭是在沁北县戍民集中营被选中的,选中他的正是谷山村村正刘峰峦。很大因素是因为那一次李铭吸取教训,把他的佩刀---铁脊刀举得很高很高,刘峰峦认出了铁脊刀上附的铭文,所以第一个选中了他。

    按照规制,分派到县里的新戍民,县内各戍民村落武徒都可以优先挑选两个重点培养对象,算是为国育才吧,同时也是为村落育才。

    诸夏律,16岁以上,25岁以下,可为戍民;25岁以上拖家带口戍边,可为迁民。戍民年年都有,迁民则不一定,毕竟土地没有那么多,而戍民的价值又更大一些。

    李铭是读书人,他选人第一条标准必须是县学馆(含县学馆)以上毕业。是毕业,不是肄业。诸夏教育阶梯是村(寨)小学堂、镇(戍堡、军堡)中学堂、县学馆、州郡学府,以及专门修行真气、元气的各类官方学宫、各类修行门派。

    选人第二条标准,必须要有中等(含中等)以上资质,资质再差,基本上没有培养的必要了,事倍功半,与其把时间投入到不可能收获的修行上,还不如多种点地,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学识达到标准的,资质不一定达到标准;资质达到标准的,学识不一定达到标准。中等(含中等)以上资质,县学馆(含县学馆)以上毕业刚好。

    第三条标准,年龄不能超过十八岁,因为李铭也才堪堪十九岁。年龄小,资质好,将来突破武徒的可能性才大。作为戍民,往往都是寒门子弟,基本上都不是武徒种子,甚至相当一部分都是刚开始练武,基础差,需要学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