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令下
繁体版

第三集 第六节

    64

    会稽姚州几里外,有一处山贼是常年围剿不成,这山贼和城内势力勾结,一有风吹草动,逃之夭夭,而这山贼的营寨就是狂风寨,此时这狂风寨好生热闹,因为一辆马车朝营寨门口使来,当营寨的人看到马车上的人后,立马放行。

    “三当家回来了,快开门。”

    马车进入营寨后便停了下来,大当家和二当家听到手下呼喊,这时也从寨内大院走出来,到马车旁边。

    “老三这回,又是带来什么好货。”

    “有什么好货,大哥一看便知。”

    二当家见老三如此说道,想必劫了大单,走去拉开马车帘子一看,只见一位女子在马车内一动不动,不禁怀疑着。

    “大哥是个女人,老三你这劫个女人有什么用,要女人我们让人去山下抢。”

    “此女子可非寻常百姓女子。”

    “不是寻常女子?莫非这是王公庶女。”

    “乃当今长公主。”

    大当家一听劫了个公主前来,大声惊讶,也不顾二当家的询问了。

    “什么,朝廷公主,老三你这会可是涨大本事了,赶紧让人把公主安排在厢房好生供着,朝廷想要人,那可需要给咱大把银两。”

    “大哥,这公主不能在寨内久留。”

    “为何?要是官兵前来,我们大可连人带走。”

    “临海郡守可是私下给了七万两,要是送到临海城,再给三万。”

    “原来是临海郡守让你劫的,不过老三,银两呢,你莫不是私吞了。”

    “就再车中暗夹内,就交给大哥给底下人分了,让公主休息几日,我就启程。”

    “好好好,去了临海,剩下的银两老三你就自己决定。”

    说完三当家便吩咐女佣,将昏睡的公主带去了厢房。

    65

    千秋沿着马车的足迹,一路来到姚州城内,漫步在城内街道,正打算镖局酒楼探听消息之时,一位学子从侧面的人群中冲出来,匆匆赶路,未曾注意前方之人,撞在了千秋身上,千秋一身功力怎会轻易跌倒,于是学子撞了向后倒地,背包中的书籍飞散空中,千秋左手向上运功一扇,书籍全部飞来集中,右手接过最下面的一本书籍,轻轻移动之后,书籍便堆叠在右手上。这时学子起身前来,原来是一位静雅可爱,小巧宜人的女子。

    千秋:小姐无碍吧,这是你的书。

    女子略微羞涩的低了低头,缓缓接过书本,放入背包中,就急急离开。

    月雅:谢过公子。

    待女子离开后,千秋发现地上留下一块粉色玉佩,运功一引飘落手中,雕刻精美,也许是那位学子的,之后千秋便向姚州学堂而去。

    这姚州学堂,坐落于西城区,乃是姚州有名的学堂卜锦学堂。月雅匆匆赶到学堂大门,正当她走进大门之时,被看守护卫叫住了。

    “你是月雅吧,堂长有事叫你去一趟。”

    “可是夫子马上就来传授课业了。”

    “堂长叫你去就去,至于课业,堂长会让夫子给你亲传的。”

    于是月雅便向堂长书房而去,而此时呢,学子们纷纷来到学堂内,在任教室中做好位置等着夫子前来任教。

    不一会儿,一位老者从室外回廊走了进来,学子们渐渐安静下来。

    老者将书本和戒尺放在台桌上,便开始讲着课业。

    “今日传授之课为《节南山》,乃是《诗经》中的一篇,请学生们先翻开《诗经》随我朗读一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台下的学子纷纷朗诵着,秦老夫子边读着边下台走动,待学子们读完之时,秦老夫子发现下面缺一人。

    “有谁知道月雅今日为何没来?”

    下面的学子各自摇头。

    “既然不知,我们继续讲课。”

    学堂内传课之时,就在大门外来了一位男子,缓缓道来,不正是千秋。

    “什么人,卜锦学堂可不是随便出入的。”

    “我与学堂的秦老夫子乃是旧识,你可前去汇报,就说来着千秋。”

    “还请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于是侍卫便往学堂内走去,而在堂长书房内,堂长正翻看着书籍,见月雅前来放下手中书籍,起身从一旁架子上拿出一块令牌,来到月雅面前。

    “月雅,你来的正是时候,姚州学部使今日在府内备下酒宴,想请你前去,你拿着这块令牌,府内可畅通无阻。”

    “学部使备宴,为何要请我,我与之不相识,况且曾有几位女学子去过学府,至今下落不明,你为卜锦学堂堂长,闻所未闻,有失学堂之风,学生告退。”

    堂长见来的女学子转身就走,当即发怒。

    “学子在学府失踪,自是学府的过失,月雅你不要不识抬举,你殿试落榜乃是本堂长帮你重新应试,最后的文试可要想清楚了。”

    “这就不劳堂长操心了。”

    月雅不再理会,朝学堂内走去。

    月雅来到学堂任教室外,这时秦老夫子正在授课,她只好低着头走了进去。

    “秦师,学生来迟,请惩罚之。”

    “去坐吧,平时需戒尺六责,今日乃老夫最后一课,就不处罚了。”

    台下学子一听秦老夫子就要离开学堂,不禁开始说着悄悄话,而月雅也做回到位置上。这时呢,室外来了一位侍卫。

    “有何要事?”

    秦老夫子来到室外问着侍卫。

    “秦师,学堂来了位男子,说叫千秋,你可认识?”

    “千秋贤士竟然来到此处学堂,还不快请进来,就说我在学堂锦湖亭。”

    “是。”

    侍卫接着就返回学堂大门而去,秦老夫子便回到室内。

    “学生们自行研读,本师需前去回友,即刻便来。”

    学堂锦湖亭,秦老夫子观望着湖边景色,这时亭内走来一位男子。

    千秋:秦老,好生悠闲,这十年未见学堂中任教的如何?

    秦老:姚州啊,学风是每日巨下,堂长乃是奉承拍马之辈,经常出入学府受宴,学堂中从不过问是非,以至学子或是失踪或是欺凌,不日我便前往吴郡,不在此处任教了。

    千秋:秦老离去,乃是学堂一大过失,扬州此地曾是宣政院总里大夫升迁之处,扶持势力大多嚣张跋扈,刺史上任未有多久,这些势力还未抹去,想来是时候整合统一。

    秦老:千秋贤士如此说来,是不是出世后又开始踏遍江湖,统一江山。

    千秋:循环往复,隐隐出出,踏遍四海,这江山还是要交给爱民如子的贤者。

    秦老:如今江湖血雨腥风,贤者难见,伯乐难遇,千秋贤士,不如在学堂内给学子们上一课如何?

    千秋:秦老如此说,那我就略为传道。

    秦老:有千秋贤士前去传道,想必学子们定欣然接受,请随我来。

    “志如故,踏破山河当击鼓,狂风呼呼,北漠匈奴谁挡住?

    安然渡,传授四方天下路,雨露扑扑,南海夷岛收一处。”

    千秋从回廊进入任教室时,吟着诗来到台上,学子们纷纷好奇,逐渐安静了下来。秦老夫子进入任教室后,对学子们示意后,便离开。

    “学生们,今日请来千秋贤士来给大家授课,可要认真受教。”

    秦老夫子走后,月雅好奇看着千秋,此时她才知晓,原来此人就是击败扬州刺史的千秋。

    “而来匆匆数百载,一个朝廷的建立,无外乎从谋国权术到治国理念,从腥风血雨到国泰民康,谋国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灾的动荡,百姓的反抗,朝廷的衰败,由此可建帮立派,树立新风陈纲,在求人和,征战四方,可得天下。而在无天灾无衰败时,若突起反抗,易被反扑,不是谁都能迅速得来四方雄才,重八的成功也是因朝廷的昏庸而至。寻常之时,应从人和起,转移传播新生理念思想,扩大百姓的反抗,不宜公然抗之,而江湖说书人正是理想的传播人之一,再等待天时,朝廷的衰落,即可亮旗建帮立纲,谋得天下。所以今日之课,便是讲解何以治国?在传道治国之时,我想请问学生们,你心中觉得该如何治国?有没有学生愿意道来?”

    千秋从台上渐渐来到下方,这时一位学子起身。

    “《论语》有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先生,我觉得治国首先需爱戴人民,以农为根基。”

    “然也,还有学子道乎?”

    下面又一位学子站起身来。

    “《孟子》有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学生认为,治国要权衡利弊,以仁义当先。”

    “然,还有呢?”

    “《大学》曾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生,学生以为治国应居安思危,危先安虑,亲政于民。”

    “不错,可还有?”

    “《中庸》说道,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先生,学生薄论,治国需一视同仁,以德才而用之,用之犯错,改到为止。”

    “也可,错失有轻重,轻则劳改至正义,重则转世为人,可还有学生道来,这位学生你觉得呢?”

    千秋走到月雅旁边,见月雅一直盯着他,便问之。

    月雅浑然未觉,待千秋凝视她片刻才知晓,匆忙立刻起身。

    “先生,这个,还没想好。”

    “不知也是一种想法,走遍四方寻访百姓,知官吏舞弊,而达一方安好,也是其治国之道,如同我手上这块玉佩,不知是何人掉落,来到学堂见其人,放之原位当好。”

    千秋说着取出粉色玉佩放在月雅的桌上,月雅收好玉佩,又是羞涩地坐下,眼神闪烁,悄悄地看着千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治国呢,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其为:以人为本,团结统一。若是四方团结,侠义为先,不惧权威,何愁不安宁。”

    千秋说着便返回台上传道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