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歌行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隆关保卫战(二十九)

    人声鼎沸,火光闪烁,战马嘶鸣,乱哄哄的声音,将沉睡中的崔安河吵醒,他起身后,有人报告,红袍军出动,试图突围。崔安河一听,立即命亲兵们帮助穿戴盔甲,准备亲自领兵,阻挡。刚点齐兵马,一位校尉来报,红袍军突围只有几十人,被发现时,战死二人,其余人从东北方向成功冲出,目前,柳将军带着骑兵部队追杀。

    崔安河心中的大石头落地,如果红袍军发疯突围,以他们强大的战斗力,试图阻挡,伤亡很大,如果侥幸逃出去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位,古阳王亲自点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袁秀逃之夭夭,自己的罪责不小。只有几十人,应该是去求援吧。柳将军的骑兵部队,是最好的追击者,那些人,十有八九跑不掉。

    崔安河命令各军严防死守,各自负责的那一段,如果再有人成功突围,斩首示众,所有将士们,睡觉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回到帐内的崔安河再无睡意,担心,突围的几十人是障眼法,袁秀也许接下来,带兵突围,自己不能睡。

    翌日,一夜未眠的崔安河吃过早饭,见柳将军满脸惭愧,走了进来,请罪道“末将无能,未能追到突围者,他们钻入群山中,像是鬼魅般消失的无影无踪。请大将军治罪。”

    崔安河听的火起,上千骑兵追杀几十个突围者,除了刚突围被发现时,战死的两人,剩余人,一个都没有抓到,简直是一群废物。不过,事已至此,治罪也无用。

    “柳将军,你辛苦一夜,回去吧,日后,若在出现类似情况,柳将军,只能将你的项上人头,挂在辕门,警告将士们,你可明白?”崔安河威胁的话语带着几分凉飕飕的寒冷。

    “多谢大将军,末将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死去的两个突围者,身上分别有信,末将带回来,请大将军观看。”柳将军说完,将两封信递了上去。

    崔安河拆开信封,两封信是袁秀亲笔写的,低声下气,乞求几百里外的两座城池守将,发援兵,说城中已经快无粮,还能在坚持七日。崔安河看后,心思转动,孤城无粮,这是必然结果,结合之前,高高瞭望塔以及山顶的观察手,观察到城内的一举一动看,敌人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决战的时候,快到了。

    搬救兵,袁秀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如果有援兵,早就该到了,怎么会拖到现在。就算有,我几万大军在这里阻挡,谁能过得来。就等着城内粮草无,守军饿的没有力气后,攻破山隆关。

    乙文康达,金广夏,这两位名将都没有做到的事,让自己捡了大便宜,不过也要防备敌人狗急跳墙,继续执行严防,绝不能在最后关头,出了乱子。

    一道道命令从崔安河口中发出,沉寂了很久,专注围城的古阳军,开始了攻城前的各种准备,那座在前方,堵住去路的城池,让古阳军将士们又恨又怕,所有人等待着城破后用杀戮,血液,燃烧,等等方式发泄。

    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

    这一天,在古阳国的风俗习惯中,冬至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喜庆程度犹如中原人的过年。

    正常情况下,古阳国的高层在这时候,不会让勇士们在外过年,但今年例外,山隆关一日不攻破,大军就不能返回家乡。

    将士们在外征战,无法回家,为了安慰他们躁动的心,半个多月前,古阳王下令,各种物资一车车送来,有鱼肉,美酒,还有各种美味。

    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期待着夜幕降临后,那场狂欢盛宴,唯独崔安河愁眉不展。

    后日,就是古阳军准备攻城的大好时机,崔安河估算,红袍军的粮食快吃完了,他们饿的前胸贴后背,没有多少力气杀敌了。一鼓作气,拿下山隆关,立大功,得富贵。可这个时候,他反而心中不安。

    红袍军会不会来个出人意料的反击?

    此时,最稳妥的做法,便是全军戒备,王赏赐的美食,让将士们食用,美酒一坛子都不能喝。但自己如果真的那样下令,会得罪很多人,收买人心的计划,功亏一篑。在古阳人的习俗中,过冬至,不饮酒,等于没过节。

    正左右为难时,有斥候来报,从临川城方向,来了一支约万人的乾国部队,正在朝古阳军营杀来,大概两日后,赶到。

    崔安河立即召集众将军商议对策,定下了,柳将军带领一万五千人,连夜赶路,在明日午时前,占领咽喉要道,阻挡敌军支援。同时,崔安河悬着的心,放下了,今早,观察敌情的瞭望手,发现有几只信鸽从临川城方向飞入山隆关,想来,是送信,告诉援兵的到来。

    城内的人计划里应外合,只要柳将军的部队挡住敌人的援兵,红袍军就只能等待,而不会冒险出城,自寻死路。

    想到这里,崔安河下令,除监视山隆关动静的东西南北四营共计二千士兵,不得饮酒,严阵以待外,其余留守大营的将士们,开怀痛饮。

    今夜,天公作美,无月无星,黑沉沉的云层,覆盖九天。

    站在城墙上的袁秀,穿的不多,寒风刮来,让身边穿厚实军服的亲兵们,浑身打哆嗦。

    有亲兵取来棉斗篷,正要为袁秀披上,听见将军的话语传来“不用,我不怕冷。”

    袁秀的目光望着对面连绵几十里的军营,欢歌笑语隔着很远,都传入了耳中,并有浓浓的酒香和饭菜香味,让四周的亲兵们,直流口水。袁秀的心里难过,这些可爱的士兵们,在寒冷的冬天,每天喝着不多的稀粥,躲在避风处,苦苦支撑。缺少食物,御寒的衣物,取暖物,严酷的环境,让许多体质不佳的战士,离去,今早,校尉报告,又牺牲了十七个战士。

    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物资匮乏,即将耗尽的日子里。

    袁秀去看了他们的遗体,久久的说不出话来,挥手长叹,抬出去,埋葬。

    返回军营的路上,遇到了辛大人,他的气色不好,最近这段时间,他以身作则,每日吃少量的饭,而繁忙的公务却一点都不少,几乎快要将他压垮。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现在的每一日,都是煎熬,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辛大人,却倔强的坚持,没有一丝松懈。

    袁秀心疼他,劝辛大人,多吃点,多休息。辛大人摆摆手,说,身为父母官,理应如此。

    两人又谈了一会,袁秀得知,城内的百姓,昨日清晨,官府统计冻死,饿死的人,有二百七十三人,而今日,气温大降,死亡数字,还要增加。

    伤感在两人心中流淌,作为父母官,城池的守卫将军,两人却没有办法,减少死亡,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士兵们,一个个死去。

    辛大人公务繁忙,袁秀也有要事在身,两人在街口分开,各自去做事。

    袁秀不知道,这一别,还能不能见到辛大人,亏了有这位好人,相助,才保住了这片家园不被邪恶摧毁。

    辛老,您尽责了,接下来,看我们的。袁秀心道。

    古阳军营里,像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涌动着,只有营地最外围,突前四座不大的营地内,很安静。这四座小军营,每个营地,有五百士兵把守,设一位校尉,统领军队,距离山隆关三里外,监视红袍军的一举一动。

    四座小军营,分别命名为东,西,南,北营。东营负责监视山隆关东门以及东城墙的风吹草动,西营负责西门,西城墙,以此类推。

    袁秀紧盯着东营,全军的安危,城内千千万万百姓的活路,就系在此处。

    东营内的所有士兵,披盔戴甲,持兵器,握长弓,摆出了一副随时能应付突发情况的架势,实则所有人的心思早就飞到了酒肉上,但军令不允许他们饮酒吃肉,惹的众人心里怒骂,无可奈何,坚守。

    突然,东营内高约八丈的瞭望台顶端,一盏灯笼,散发着红彤彤的光芒,像是飞舞的精灵,向左右摇晃了三下,随后,消失不见。

    袁秀等的信号,来了。

    他转身,大步离去,步伐很快,到了东门附近的军营,见到了三百勇士,列队整齐,说道“吃饱饭,杀敌,现在,有人后悔,还来的及。”

    无人回话,这些人自愿报名前,就将生死抛诸脑后。

    袁秀静静的看着他们,罕见的先行了军礼,众人回礼。

    伙夫们将煮好的热气腾腾的米饭,香喷喷的牛羊肉,一盆盆端了上来。伙夫们也很饿,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偷吃一口肉,一口饭。

    这些饭,肉,要给这些英雄们,他们要做的事情,九死一生,很伟大,很光荣。

    “还有人,没写好遗书吗,吃完饭,赶紧去写。全城的人,都会记得咱们曾经做过什么。好了,吃饭。”袁秀说完,坐了下来,狼吞虎咽。

    四周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们,他们流着眼泪,望着熟悉的战友们,吃着相当于断头饭的美味佳肴。他们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送别战友。

    这一战,不管结果如何,三百勇士的身影,永远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无比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