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带你穿越书中的世界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即是缘

    孟成真三人,乘着一叶扁舟,顺流开往苏州。莲儿羡慕的看着坐在船头的李文秀,迎着风浪,断断续续的弹着瑶琴。开口道:“文秀妹妹弹的真好听!”

    李文秀听了,摇着小脑袋道:“还是不行啊,这曲鸥鹭忘机还是弹不好。莲儿姐姐,等你回到苏州,找到父母,你很快就要拥有自己的家了。不象我,永远的失去了父母,再也没有自己的家了!”

    莲儿听了,心里忐忑不安的望向苏州的方向,轻声道:“我很不安,万一在在姑苏城中,没有找到我爹娘,我该怎么办?

    李文秀听了,停止了弹琴,开口安慰她道:“不会的,姑苏虽大,只要用心去找,一定会找到的。莲儿姐姐不用过于担心。我和小哥哥一定会帮你找到亲人,送你回家的。”

    “文秀妹妹,我其实很羡慕你。虽然你爹娘不在了,但是你遇到了孟公子,他把你当亲妹妹疼。不象我,如果找不到亲人,我又该何去何从。唉!”说到这里,莲儿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自从三人起航,李文秀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姐姐,再也压抑不住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的心思。把自己失去父母后的遭遇,除了有关孟成真拥有空间及得到秘籍等不可告人的隐秘,全部讲给了莲儿听。听得莲儿是羡慕不已!

    看到莲儿徬徨不安的神情,开口安慰道:“莲儿姐姐不用担心,万一真的找不到,还有我和小哥哥呢!大不了以后跟着我们,小哥哥一定不会丟下你一个人不管的。你说是吧?小哥哥。”

    站在船尾摇橹的孟成真听了,笑着道:“莲儿姑娘请放心,应该可以打听到你父母的消息。万一找不到,你可暂时跟着我们,直到找到为止。不过我和文秀四海为家,就怕你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会想要离开。”

    莲儿听了,脸上现出激动之色,感激得道:“多谢孟公子与文秀妹妹肯收留我。莲儿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一定跟着尽心伺候好两位的。如果孟公子觉得莲儿碍事,莲儿自己会离开,绝不让孟公子感到为难。”

    孟成真听了,苦笑道:“傻丫头,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漂亮姑娘,离开会有什么结果?放心吧,只要你懂事听话,在你找到亲人前,不会赶你走的。”

    孟成真心里在想:“英莲的父母因女儿的失踪,家里又遭火灾,搬离了苏州城,好象是搬到她外祖家去了。可她父亲却又被岳父骗去钱财,连受打击之下,随瘸腿道士和赖头和尚出家去了。只留她母亲住在娘家,以替人做针线活为生。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娘也不一定活着了。如果把她交给外祖父家,未必会有好下场。将来如何安排她,还真是令人头疼啊!”

    荒山之中,茅舍之内。甄士隐随着和尚道士两人,已经修炼数载。这日夜里,他在睡梦里猛然惊醒,嘴里不停的叫着:“英莲,不要怕,爹爹在这里,不要哭,有爹在呢!英莲…!”

    甄士隐坐起身来,抹去额头汗水,睁眼四处张望,才知是南柯一梦。

    他站起身来,出的茅舍,只见赖头和尚同瘸腿道士正在月光下,盘腿打坐。于是上前行了一礼道:“二位仙师,弟子有事打扰”!

    只见月色下,两人宝像装严,一动不动,过了半天,和尚才嘘气收功道:“忘尘,三更半夜,你既不打坐练功,潜心修行,又不安然睡觉养神,所为何事?”

    甄士隐起身道:“仙师,弟子刚才在睡梦里,梦见我那女儿在不停的喊着‘爹爹,你在哪里,莲儿害怕!’她在不停的哭泣,所以弟子心中不安,想下山回家看看,是否我那可怜的女儿啊!自己找回了家,却因寻不到我和她娘,正在伤心啼哭,无处可去。”

    和尚听了,摇头道:“忘尘啊!修行数年,竟然还放不下儿女之累?你应知红尘皆苦,家室皆累,儿女本是前世孽,今生进门全是债。当她走失之时,即与你孽债全消。你既已出家,过往之事,全当做过眼云烟,不可自坠浊世凡尘!该放下一切,潜心修炼,才不忘我两替你起法号忘尘之真意!”

    甄士隐听了,急忙道:“仙师,弟子也知不该,但最近两日,弟子总是静不下心来。只怕真是小女跑回了家,所以弟子才心里起了感应。还清仙师允我下山一行,如真是我儿归来,弟子回去安置好她,再回山与二位仙师修行可好?”

    两位仙师对望一眼,道士对着甄士隐仔细的打量一番,见他前额印堂隐隐发亮,不禁一惊。开始闭目盘指掐算,过了良久,道士才停下掐算睁开了眼。

    和尚见了,传音道:“道兄,可有所见?”

    道士微微颔首传声道:“佛兄,莲花真灵转世身的安排,出了岔子。竟然被人救下,往姑苏寻亲而来。怪不得忘尘被引动了凡心,泛起了尘念,夜入梦中而来,这可如何是好?”

    和尚听了对甄士隐道:“忘尘,你却暂先退下,我二人自会考量你的提议,明天一早,自会给你答复。”

    甄士隐听了,深施一礼道:“多谢二位仙师替弟子费心,弟子告退”。说完,转身回茅舍而去。

    见甄士隐退走,道士急声道:“佛兄,警幻仙子把太虚幻境诸多花草真灵转世沦劫,托付我两人安排,如今凭空出错,当如何行事?”

    和尚闭目思索良久,才睁眼道:“道兄,此事应掐灭在萌芽之时,不可让英莲找回苏州去。你道术推算精准,可前去拦截解决此事。贫僧留下看住忘尘,应付他可好?免得他下山之后,引出更多事端。”

    道士听了和尚之言,颔首道:“也罢,就让贫道去哪红尘一遭,看看到底是何等人物,坏人好事,毁我等功德!”

    次日一早,二人把甄士隐唤来道。“忘尘,你现在修炼正到紧要关头,自然是心魔暗起,坏你修行。但为了让你安心,且由渺渺真人下山,去你故乡看上一看。如真是英莲寻到家里,自有真人替你带回,以安你心。你且随贫僧在此安心修炼,免得下山堕入红尘,沾染烦恼,你意下如何?”

    甄士隐闻言大喜,对着二人深施一礼道:“多谢仙师替弟子打算。为了弟子凡尘家事,劳顿真人跋涉红尘,实在是太麻烦真人了,让真人如此费心,弟子不知该何以为报啊”!

    渺渺真人打了个稽首道:“毋需多礼,只要能帮你斩断尘缘,修炼有成,为师等又何辞劳苦?你暂且好生修炼,争取仙途榜上有尔名!贫道去也。”

    说罢,对和尚行了一礼,孑然一身,飘然下山而去。

    大江之上,晚霞满天,见天色渐晚,三人就把小船停泊在靠近悬崖峭壁的岸边,准备在此过夜。莲儿在船尾支起炉灶煮饭,一边倾听着孟成真兄妹琴萧合奏,唱着《沧海一声笑》。

    就连大江上行驶的客船,也不禁放慢行速,远远的倾听他们的演奏。听到妙处,不禁纷纷鼓掌叫好。

    一曲唱罢,孟成真拂琴的手嘎然而止,李文秀唇间的碧玉萧声,缓缓而逝,这才对停在不远处船上鼓掌之人拱手道:“小子兄妹一时兴起,有辱诸位停舟驻听,现丑了。”

    只见船上似是一家三口,男子身着青色儒袍,上绣翠竹,颌下有数缕长须随风飘拂,年近四旬,容貌俊雅,手握折扇,腰悬玉佩,周围下人环伺不敢有丝毫逾越。应该是官宦人家。

    身边有一年约三旬的妇人,身材纤细,身着月色绸缎,上面绣着几枝寒梅凌霜吐蕊。只是柳眉轻锁,如水般双眸略带愁意,面色稍显苍白。如云般发髻上插着一支梅花簪。

    两人身前,有一七八岁的童子,依偎在两人身前,眉目如画,玉雪可爱,模样却是婉若观音座前玉女,让人雌雄莫辨。

    只见那男子面带微笑道:“小友好雅兴,是我们一家惊扰二位小友雅兴了,实在是不该,我等失礼了。”言罢,略微拱了拱手。

    孟成真见了,连道不敢。

    那男子道:“二位小友方才所奏,是何曲目?只是林某孤陋寡闻,未曾在他处听到过!曲调简单大气,歌词豪迈奔放,实为不可多闻之大作,不知是何人所做?能否告知与我?”

    孟成真闻言回道:“先生无需多礼,此曲为家师好友,香江黄沾老先生所做《笑傲江湖》,今日见了晚霞映照,颇合曲意,才会一时兴起,误了先生行程。如若先生喜欢,小可这有曲谱奉上,也不枉黄老遗做,在小子手里受此委屈!”

    林先生听了,面现喜色,随即按下推辞道:“今日有缘得闻,已是我等幸事,岂可再起夺人所好之心。”

    孟成真听了笑道:“那位黄前辈生前,从不做敝帚自珍之心。他老人家常道:“既然做出曲子来,自当与同好共享,不可藏与人后,与草木同朽。只有与人传唱,得人喜欢,才会永传不朽!再说小可早就熟记曲谱,赠送与先生,小可自会再行抄录即可。”

    林姓男子见了,拱手道:“那位黄老先生豁达,小友亦是通透。既然如此,林某就生受了。”

    孟成真见了,不再多言,让李文秀拿过曲谱,抛向靠近的船上之人。

    有身手利落的下人上前伸手接住,递给那人。

    那人接过略加翻看,然后道:“我等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多耽搁了,萍水相逢,却偏了小友曲谱实在是不该,林某这折扇却是前朝唐寅所画,就赠送小友,做为回礼吧!”

    说着,递给身边接住曲谱之人,抛了过来。

    孟成真见了,连忙接住道:“小子与先生萍水相逢,如何能收如此珍贵之物,小子不敢受,先生还请收回。说着随手抛回。”

    那人道:“小友如果不收,林某也不敢白受小友孤谱馈赠,还请小友收下,林某甚喜此曲。否则只好还与小友了!”

    孟成真见了,只好再次接住抛来的折扇。双手合拢深施一礼道:“既然如此,小子生受了。”

    林先生笑道:“今日别过,你我有缘再见。”说完,船队开动,逆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