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修炼生活
繁体版

第五章 赵紫烟

    是夜,万籁俱寂,凉风习习,月光就像银霜一般洒落一地。

    此时会场角落的许多木屋都还亮着烛光,身为五姓之一的李家,当然也能分得一些免费的木屋暂住。只不过多数人还是愿意待在城里,毕竟明日比武招亲才正式开始。

    不过李青灵却并不挑这些,与碧玉选好房间后,便安心住了下来。

    此时他亦未睡去,正坐在桌前临摹着一幅字帖。

    这张字帖是李青灵的最爱之一,出自行楷名家,王希之之手。其余四家都不曾有此物,这还是李青灵占了李姓的光,才弄到手。只不过如此珍贵之物李青灵也更愿意将其裱在墙上,所以眼下这张也是抄本。

    但即使是抄本,仅仅是这一张字帖便够寻常人家一辈子吃喝不愁。

    这时门外却传来敲门声。

    “进来吧,门没闩”李青灵收起字帖,对外面应道。

    门开了,走进一位少女。

    她身穿一袭紫色长裙,面悬薄纱,身上点缀着许多珍贵珠宝,愈发衬托着气质雍雅,却并不俗气,月光下宛如画中走出来的仙女。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少女,看打扮应是她的贴身丫鬟。

    少女进屋后偏过头说道:“你就在门外候着吧,没有我的吩咐不许进来。”

    “是”

    那丫鬟应了一声,便识趣地关上了门,退了出去。

    屋内两人影子随着烛火摇曳。深夜,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若放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便是郎君有情妾有意的桥段。但此刻气氛却有些不对劲,两人只是四目相对,缄口不言,仿佛在较量一般,好像谁先开口,便是谁输了一般。

    终是一声叹息,打破了僵持中的宁静,紫裙少女说道:“我看过参加比武招亲的名单了,里面有你的名字。”

    李青灵却好似早就准备好了措辞一般,端起已经晾好的茶水,润了润嗓子后便说道:“天下武夫分九品,九品之上为小宗师,小宗师之上更有大宗师,且不说参加比武招亲的人实力如何。但我不过是习了几年武,会些拳脚功夫,自问也都是些花拳绣腿。若硬说的话,只能算是堪堪入品,所以我参加不参加,结果都一样。”

    少女闻言黛眉微蹙,隐藏在薄纱下的脸庞上明显有一丝怒意。她好像不死心一般的追问道:“那你参加比武招亲是为了什么?自取其辱吗?”

    李青灵放下茶杯,无奈地摊手道:“非我之意,实乃母亲所愿,身为人子,我不想让她不开心。”

    “啪”地一声,李青灵还未放回去的茶碗应声而碎。

    少女不知何时已经欺身上前,一只手揪着李青灵的衣襟,一只手已经高高扬起,大有一掌下去将李青灵头颅拍个粉碎的架势。

    虽身陷险境,李青灵却还是面不改色道:“你现在应该是那传说中的小宗师境界了吧,好强,我都没有反应过来。看来日后我身边得多配几个打手了,免得横遭不测。”

    李青灵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心中却大为震惊,他可不记得当年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后来在武功上有什么建树。如今她突然出手,却已是小宗师境界,虽有自己并无防备的缘故,但其中定有蹊跷。

    少女听得这搪塞的话语只觉得心烦意乱,眯起眼睛望着那双灵气十足的眼睛,想从其中看出什么端倪,却终究无功而返。

    松开李青灵以后,少女厉声质问道:“所以呢?所以你就眼睁睁地看着我成为别人的新娘?你就从来没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许是为少女的真情流露所动容,看着面纱后那张带泪的脸庞,李青灵也有些心慌。眼中的从容也在此刻消失不见,李青灵是真不知该如何面对那双似灵泉一般的眼睛。

    慌乱之中便随口说道:“那你要我怎么办?技不如人,还要抢亲?莫说李家会不会同意,赵家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你我本就有缘无分,你又何苦如此执着。”

    少女终是破了心防,神色黯然道:“你终究是不肯明媒正娶我。也好,以后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我两不相欠,就此为止。”

    恍惚间李青灵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倔强小姑娘,竟也乱了心。于是连忙转身,不想让少女看到自己眼中的慌乱,继续说道:“如此也好,时候不早了,你快回去吧,免得让人担心。不管怎么样,往后都请照顾好自己。”

    少女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终是不舍地回过头望着那个背影说道:“好,李青灵,算你狠,我倒要看看,你这辈子如何修得长生。”

    撂下狠话后,少女拂袖而去。

    待少女走后,李青灵才敢转过身。

    望着那个倩影,李青灵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甚至名动京城。

    她叫赵紫烟,喜欢穿紫色衣服,肌肤胜雪,于是便有了个紫衣胜雪的美名。

    可生来便是掌中明珠的她,命也不算好,身为笼中鸟,一辈子都飞不出姑苏城。只能沦为家族交易的筹码。

    李青灵想过很多次,如果没有当年那场寒灾,自己会不会至今都未能走出冬州的那个小村子。如果父母没有死在那年逃荒的路上,自己会不会已经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如果母亲当年没有将自己捡回来,自己是不是已经冻死在了那条巷子里。如果母亲没有腿疾,父亲没有病死,自己是不是就不会一心向往修仙。是不是也可以大胆地接受或表露爱意。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这些虚无缥缈的念头终究没个答案,但李青灵却知道,未生而养,百世难还。即便无法复活死去的父母和养父,自己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治好母亲的腿疾。不然身为人子,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可世间并无活死人肉白骨之法,李青灵能想到的,也唯有那传说中的仙人才有可能办到此事。

    而问道修仙需得清心寡欲,但李青灵扪心自问,自己也绝不会甘心将赵紫烟拱手让人。自己并非圣人,也有私心,所以面对赵紫烟的爱意,只能选择逃避。

    这种纠结的矛盾,使得李青灵不知如何抉择。

    不知不觉,天空中飘下了细雨。

    一片朦胧中,李青灵站在窗台前,望着眼前斑驳的景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不知道这场雨何时停歇,只期望这次比武招亲的征途,能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

    某个昏暗的山洞内,三名男子正围着一堆篝火举杯畅饮。

    座次最高的是一个看起来约莫三十多岁,弱不禁风,书生扮相的男子。他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他身旁两位,一个是袒胸露乳,上半身裹着一大张兽皮,满脸横肉,脸上有一条贯穿整张脸的长疤的光头汉子,

    另一位也是个四肢健壮,浓眉大眼,皮肤黝黑的汉子。他身材高大,光是坐在那,就像一座石塔一般,令人窒息。

    而篝火下方正有三名少年正襟危坐在小石凳上,其中一人正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像是在汇报情况。

    如此六人便是覆水帮如今的顶尖战力,三位大宗师加三位小宗师。

    听完爱徒的计划后,那书生扮相的男子,独自喝了一大口酒,便抄起身旁的九环大刀,一口吐在上面,酒雾纷飞。

    如此招人嫌隙的动作,却没人敢说什么,他正是覆水帮帮主,秀才王天。

    只见他把玩着刀柄,嘴角微勾,轻蔑地笑了一声道:“当年寒灾忽至,饿殍千里,我王某杀官放粮,这才落草为寇。如今承蒙二位兄弟相助,笼络了各地流民,才有了覆水帮今日的辉煌。有诗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今宁国根基不稳,正是我等亮剑之时,定要叫他李家知道,何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直沉默不语的光头大汉,也开口说道:“帮主,我等愿领命前往姑苏城,做开路先锋。“

    秀才王天点了点头,欣慰道:“顾兄不必心急,我早已与赵家暗中联络多年,如今京城半数官员已为赵家笼络,只要我们打下姑苏城,掌控五姓话事人,便可彻底掣肘朝廷,届时以象州做跳板,便可以一州之地,博取天下。

    此外我们手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各地流民,但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都是具有局限性的,而这次我们背靠赵家,便不会有这等问题。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必须做好与朝廷打拉锯战的准备,这次赵家的比武招亲就是我们的绝佳机会。只要将这些参加比武招亲的青年才俊控制住,就不怕我们的覆水帮后继无人。”

    王天越说越激动,眼中神采奕奕。扛着大刀,一步步迈过篝火,其余几人也纷纷跟着其步伐来到洞口。

    一行人望着远处祥和安宁的姑苏城,眼中皆是火热之色,不由得胸中生出万千豪气。仿佛那座城池唾手可得,已是囊中物一般。

    ……

    姑苏城,东街,赵家内。

    赵紫烟独坐在闺房靠窗的小榻上,一边品茗,一边观赏着窗外的花红柳绿。

    这时,一个满头大汗的少年,行色匆匆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水走进来,将汤水递给门口侍女后便躬身退了出去。

    接过侍女递来的汤水,赵紫烟拿起汤匙尝了一口,眉毛挑了挑,便把汤碗搁置在桌上。埋怨道:“如今这厨子是怎么回事?回头你吩咐下去,若再做成这个样子,叫他们后半辈子都在床榻上度过。”

    随即,赵紫烟便从怀中掏出一颗黑色丹丸,吞入口中。

    不多时,只见赵紫烟便面色涨红,发出阵阵闷哼之声,稚嫩的脸颊上甚至有些许黑气浮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也滚落而下。

    过了片刻,赵紫烟的脸色才渐渐恢复平常,自身也已是大汗淋漓。

    看着脸色红润的主子,侍女不由得也为其感到不值,便斗胆出言提醒道:“小姐,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为了一个小乞儿,您又何苦如此作践自己。洗髓丹固然能让您成为传说中的大宗师,可其副作用也会令您早早夭折。天涯何处无芳草,凭您的身份,天下何等风流男子得不到呢,您又何苦执着于一个人呢。”

    赵紫烟闻言,也没有怪罪这个从小便侍候在自己身边的少女,冷哼一声道:“可我就是得不到他,你不懂,有些人见过以后,就再也忘不掉的。既然他说和我有缘无分,与其嫁给别人,不如死在他面前,让他愧疚一辈子,我就不信他真是铁石心肠之人。”

    侍女长叹一声,望着那个愈发暴戾,越来越极端的少女,只觉得越来越陌生。但自己身为丫鬟,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