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武档案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又收一徒

    大伯觉得刘家从没有像今天这般,整整齐齐的团聚过。于是打电话,询问四姑的儿子,有没有空,回来一起祭祖。并言明,你二叔的儿女回来了。多年前,在外地被洪水卷走,儿女被人收养。两孩子长大了,回来寻亲了。

    不说详细了不行。看似亲戚,实则毫无半点情分。亲情是唯一的纽带,只不过这根绳子,太细了。

    四姑的儿子,闻听此事,不觉好笑。老刘这一家,真的鸡飞狗跳,不得安生。算是活着的人,替四姑参加下刘家的团圆吧。请了个假。算算时间,查看网上的车票,算算换车时间,两个小时,能到。

    大伯觉得,拖一拖时间,应该能行。拉着王伯,聊起了一些他父亲,小时候的趣事。

    大伯的儿子,也急忙赶了回来。开网约车,油门一响,黄金万两。不过这句话需要稍稍改动。电门一响,比烧油强。街上的出租车,网约车,大都成了新能源车,全是电车。

    来的路上,还听到开了几年能源车的老司机抱怨,头发掉的厉害。也不知道什么回事。

    见到大伯儿子,头顶稀疏的头发,王伯算是明白了,开电车,真的掉头发。

    大伯聊到老二当年,是十里八乡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十几岁就去当兵了,当了9年文艺兵。当时老二最调皮。送去当兵,既能管教,也能管饱。

    回来的时候不到三十,分配到地方,做供销社副主任。当时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羡煞旁人。

    然而好景不长,出事了。城里一位心狠手辣的头头,被抓住了。供出了幕后“保护伞”,是老二。

    老二随即被抓了。当时严打,不管老二怎么说,都没人相信。他跟头头的认识,只是因为帮三叔解围。

    三叔跟小姑娘你侬我侬,被头头围起来了。因为三叔喜欢的小姑娘,早就被头头盯上了。

    老二以副主任的身份,解救了被围困的三叔。头头要求老二坐下来喝杯酒,大家和和气气的,像个朋友一样,聊聊天。

    为了救三叔,老二应下了。他认为只要不做坏事,别人犯法,牵连不到他。

    可他,贪那一杯酒,爱喝酒。头头隔三差五请他喝酒,甚至利用他的名字,搞事。他不知情,却不防备。

    这下遇到了严打。他这“保护伞”,在饭馆老板们看来,不冤。要不是特别的关系,怎么能老在一起喝酒呢?

    于是,妥妥的,进去了。老人常将坐牢说成上山,大伯刚说的时候,王伯没听懂。好在管理局的人门清,给翻译了下。离家太久,也从未学过本土方言。王伯总会有几句听不懂的。

    上山期间,爷爷从来没看过老二,一次都没有。奶奶舍不得,到了允许探视的时候,就去一回。

    也正因为如此,三叔不喜欢爷爷。

    刑期结束,老二也已经三十几岁的人了。回来没几天,就当场质问父亲,为什么没去看他。

    父亲说:做错事,就应该受罚。如果没有我,你妈能知道你关在哪?能知道探视时间?做错事,就要认。平时不跟那些人保持距离,起火了,烧到你,你也不要叫。

    一年后,老二娶老婆了,也就是王伯的妈。此时的老二,已经原谅了父亲。有了孩子,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也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然而三叔,从来没有原谅过父亲。二哥在,他就是这家的一份子。二哥不在,他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人。任他老头子说的再冠冕堂皇,他就是不信。老头子就是太清高了,守了一辈子的名誉,不想被小辈给破坏了。所以要与犯罪的二儿子,划清界限,守住名誉。

    老爷子是个纯粹的人,听话的人。教员的思想,是他的全部。如果一个人爱护自己的名声有错,那不是他错了,是大家错了。但法不责众,孤掌难鸣。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所以,大家对了,他反而不合时宜。

    新旧观念的冲突下,三叔选择了不原谅父亲。

    外出务工养家的王伯父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虽然制服不穿了,但忠肝义胆还在。参与了救援,却没料到,一去不复返。自己的妻儿,却差点命丧水灾。

    老二没了,老三对这个家,也就没了感情。在他眼里,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名声的父亲,没资格管教他。父亲说他两句,他就要走。老父亲气的打了他几巴掌,他走的头也不回,携家带口,麻溜得很。

    人呐,就是不经念叨。大伯正说着往事的时候,门口有人来了。

    大伯抬头一看,三弟回来了。

    大娘紧张的很,这两人从来不对付,别又吵起来。

    三叔歪了歪头,用眼神询问大伯,眼前这人是二哥的孩子?直接忽视了紫黄二毛,二哥的孩子,不可能搞这些花里胡哨。

    大伯点了点头。

    三叔瞬间热泪盈眶,想摸王伯的头,又怕两人不熟,惹人反感。想说点话,却说不出口,太生疏,不知道怎么起头。最后憋出几个字: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叔。”王伯是个聪明人,猜出了来人的身份,领着刘春妞,一起叫人。

    “诶,诶。”三叔眼里的光亮,顺着脸颊淌出两道小溪。

    王伯想擦拭三叔的眼泪,却意识到自己是小辈,有些事情不能做。

    三叔哭着哭着,便抱着王伯,然后哭的更伤心了。

    兄弟本情深,打断骨头连着筋。一旁的大伯,见此情形,也老脸一拉,江河决堤。

    三叔多年积压的情绪,总算得到了释放。哭过之后,前所未有的轻松。好在祭祖就要开始,一行人开始做准备。

    四姑的儿子,及时赶来。祭祖开始。

    没有过多的言语,也没有过于复杂的流程。祭祖后,饭菜回锅,围坐一桌。逝去的,适当怀念。活着的,需要珍惜。

    四姑的儿子,戴冬九。第一次见到如此温馨的家庭聚会,很是羡慕。戴家的几个亲戚,十几年没怎么联系,几乎断绝往来。

    护道老者,罕见的出现,参与了刘家的晚餐。

    祝孝桃知道,老者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家事。

    “包叔,你还好吧。”祝孝桃关切的问道。

    “哟,你怎么舍得抽出时间关心我的。放心,死不了。嗯,好吃。手艺不错。”包平安一副老顽童的模样。

    对于突如其来的包平安,穿着古风的衣服,大家并没理会。既然是王伯带来的人,自然放心。

    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戴冬九留意上了包平安。饭后,趁着大家聊天的时候,他找上了一旁吞云吐雾的包平安。这老一辈的人,似乎都喜欢吞云吐雾。戴冬九认为,老一辈的那个年代,好玩的东西不多。所以抽烟的人多。

    包平安也不啰嗦,眯着眼,探手给戴冬九把了把脉。终究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啊!

    忽然,包平安皱起了眉头,又舒展开,以惊愕的眼神看着戴冬九。被王伯派来盯梢的七哥,把包平安的小表情全部记录下来,短信通知了王伯。

    王伯刚才就觉得戴冬九,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见戴冬九找包平安聊天,便派了七哥跟随。想来他是猜对了。戴冬九有灵根,能修行。

    随即跟大家打了声招呼,出来找到正在把脉的两人。

    见王伯出现,包平安心里暗道不好,这小子,要抢人。别人,他不怕,就怕王伯这小子。两人是亲戚,这小子,要抢人,没人抢得过。

    “你我同龄。我比你先出生几个月。你猜的没错,这老头,确实仙风道骨,是古武门派的弟子。但你听清楚了,到了这把年纪,还只是个弟子。你懂吗?”王伯把包平安说的很寒碜。

    “小东西,你说话放尊重点。我好歹是你前辈。”包平安像被踩了尾巴,跳起来回怼。

    “我多话不说,这老头打不过我。一身的本事,用来逃跑,倒是不错。你想学逃跑吗?那你跟着他。你们慢慢聊。”王伯这手以退为进,漂亮的很。

    戴冬九小眼珠子一转,立马放弃了包平安。只剩包平安一个人,在那里吹胡子瞪眼,气的要死。

    还有一句话,王伯没说。不然,包平安更气。

    “哦,我知道你们这群老家伙为什么留长胡子了。生气的时候,有东西吹。”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众人吃完,一一告别。三叔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对着一个生分的侄子说。

    等以后接触多了,也就习惯了。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日后多亲近。老刘家缺失的亲情,他做三叔的,会想办法延续。

    王伯留的文芳的电话。毕竟文芳不用回深山修炼,便于联系,方便见面。

    文芳问谁加她微,王伯告诉她,是三叔,你俩多聊聊。

    这一聊起来,三叔才知道,这小子成家了,孩子都有两个了。心里暗自琢磨,这是要自己给红包还是?

    该给的,一定要给的。随即与文芳商量好上门时间,顺便拜访下王伯的养父养母。

    此时的王伯已经告别了大伯,与戴冬九在高铁站闲聊。

    祝孝桃无所谓,宗门对她也不怎么样,她根本没有为宗门寻人才的心思。包平安虽然纠结,却也明白,宗门的天才太多了,即使戴冬九去了,也不受重视。倒是开山宗,人才凋零,是个好去处。

    戴冬九答应拜入开山宗。

    王伯很开心,开山宗终于又多了一位弟子。当即跟老道报喜。

    老道嘴一歪,很不爽。说你现在收人,都先斩后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