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诸天游记
繁体版

第三章 逍遥御风

    山中无岁月,一岁春秋恍然而逝。医术造诣达到要求后,无崖子总算正式开始教授内功心法。

    “生有涯而知无涯,当年你师祖逍遥子为我取号无崖子,是希望我能保持一颗永远前行的心。我逍遥派也是道家,自你入我门下一岁有余,收心养性有成,今日也该有个道号了。”

    《寻师得道诀,玉牒启玄机》,以后你便是我逍遥派三代弟子——玄机子。

    “谢师傅赐号!弟子一定谨记师傅的教诲,恪守门规!”萧叶恭恭敬敬行赐号之礼。

    拟定萧叶的道号后,无崖子便开始正式教授内功:武者练武,其本质就是炼精化气。

    ‘精’、‘气’,乃宇宙万物本源。‘精’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化生之源,‘气’乃人之根本,是力量之源,气足则身强力壮。气分阴阳,阴升阳降,交感和合,氤氲万物……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都有自己的气,独一无二。

    “本门武学心法脱胎于庄子先师《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

    “师傅,既然天地万物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气,那世间真气性质又何止千万种?若是我们冒然将哪些互相对立的真气吸入体内,恐怕轻则会导致自身真气不纯,重则有走火入魔之虑。”

    萧叶可是清楚记得原著中,段誉吸收了黄眉僧、南海鳄神、钟万仇阳刚的内力和叶二娘、云中鹤、崔百泉阴柔的内力后就被折磨的生不如死,保定帝见后急忙叫了两名太医来诊治,但这两名太医各见一偏,一个说脉象亢燥,是中了一种罕见的热毒,另一个又说是脉象阴虚,毒性唯寒,当用热毒中和,差点没搞死他。

    估计也是因为有这个缺陷存在,所以师傅才对虚竹那点微末内力都选择化而不吸,就连自己七十年的内力都是自己苦修而来的。

    “你这孩子,真不能以常理待之!一下就找出了这《北冥神功》的缺陷,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无崖子先是夸赞一顿萧叶。又顿了顿继续说道:“也罢,反正这掌门之位迟早得传给你,有些事儿你早点知晓也好。”

    本门有三门至高武学,分别是你大师伯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为师的北冥神功和你师叔的小无相功。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须以最上乘内力为根基,方能修炼,至刚至阳,每隔三十年返老还童一次,还童之后,功力被打回原形,还童重修,一日便是一年,但午时须得生饮鲜血,方可修炼。

    北冥神功,本门核心武学,练成以后北冥真气附于体表自行护体,全身每处穴位皆可吸人内力,但真气属性不能全消,一但爆发真气之乱,轻则尽泄于外,重则经脉尽毁。

    小无相功,不着形迹,无迹可寻,虽只是高深内功之初阶,但却可消弭不同真气的属性而转化为自身真气。

    然而三法合一,至刚至柔,阴阳相济,百毒不侵,运转如意,不泄无尽,天长地久,不老长春——《逍遥御风》。

    为师也是后来才明白,我们师兄妹三人性格使然,你师祖当年早就料到我们会同门生隙,所以才将这长春功一分为三,分别传授我们三人不同功法,也是希望我们三人有朝一日能尽释前嫌,守望相助,真正的逍遥不老吧!

    明白了!萧叶全明白了。原来根本就不用担心吸取异种真气后的转化问题。

    原著中之所以会段誉发生真气暴乱只是因为武功没学全而已。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逍遥子留给无崖子,巫行云,李秋水三人的机缘而已。

    逍遥子,虽然金老在书中只提及“神书已随逍遥去,此谷惟余长春泉”

    虽只有缈缈数笔,但丝毫不减其影响力,其实力之强早已脱离凡俗武学范畴,而且这《逍遥御风》练成后,兼具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北冥神功和小无相功三门武学的优势,且没有任何隐患,怎么看都不像是凡俗武学功法,更像是修仙功法。

    待自己练成这长春功后,这天龙世界我高时是一人之下,如若我不高兴那便是一人一下。萧叶YY的心是越想越偏。

    “收心!静神!”

    不给萧叶再去想一个修仙的怎么去干一群练武的时间。只见无崖子衣袖轻拂,挂在石壁上的三十六副丹青便自动打开。

    画卷上皆是注明穴道部位及练功法诀的裸露画像,有站着的,也有躺着的,很详细。

    照画中所示,将‘手太阴肺经’的经脉穴道存想无误,萧叶便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全身放松自然。

    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腭,心、神、意守脐部,心念不移。待到意随心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

    气感初生,萧叶丝毫不敢懈怠,两手掌心向上带臂由腹部缓缓升起,到头顶,思想意念感觉丹田上提,手到头顶时翻转手掌掌心还是向上程托天式,随即便感觉到身体向上提。

    此时两掌翻转,使掌心相对,缓缓下降,感觉到从头上有重压的感觉,并缓缓下降,两手继续下降,感觉重压也随手下降而下降,两手到胸部时分开掌心向下到丹田停下。

    如此反复循环七七四十九次,守心意念于脐,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息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散,至此北冥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