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崇祯求我当皇帝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臣多为西南顾

    随着刘文炤的一句话,整个内殿一片寂静,都在看着这位狂傲的过分的建安侯,要不是其刚刚率军击败了满清大军,刘文炤的话传出去,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得到一句稚齿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的评语是肯定的。

    没有理会殿内王承恩和王德化的惊讶表情,刘文炤也不打算开口解释什么,而是要了西川战事的详细奏报:

    “陛下,关于西川战事传回来的奏本,微臣可否一观?”

    先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事失利,才能对症下药。

    按照刘文炤前世的经验,张献忠部在西川并不受当地百姓的支持,且西川内部各种势力也是错综复杂,更何况张献忠自己手下的孙可望和李定国也是互相看不顺眼,嫌隙深种......这么多有利于己方的条件,充分利用下来,剿灭其部,并非不可能。

    躺坐在床榻上的朱由检看着刘文炤胸有成竹的模样,手指轻轻滑动:“取奏本来!”

    西川战事的奏本就放在乾清宫内,这几天崇祯经常让人为其翻阅,故而王承恩的动作很快,从外间取了奏本立刻折回。

    “刘大人,这里有三份奏疏,一份征西大将军汤国祚的,另一份是总参黄宗羲的,还有一份是石柱宣慰司秦良玉的。”

    王承恩言罢,将三份奏疏一起交给刘文炤。

    接过奏疏,刘文炤也不多做言语,直接翻看起来。

    第一本是汤国祚的,写的很多,足足五个翻页,字迹苍劲有力,应当是幕僚代笔,看起来的确赏心悦目,但是奏疏上写的具体内容却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西川之败,非战之罪,因天时地利皆不在我,请求朝廷继续派兵支援,以求戴罪立功。

    抿了抿嘴唇,刘文炤面无表情的合上了汤国祚的奏疏,随手递回给王承恩,而后翻开第二本,其上署名:黄宗羲。

    文官出身,且颇具才名的黄总参的奏疏一溜工整小楷,笔力透纸,足见功夫。至于内容,不同于汤国祚将战败原因归咎于缥缈的天不假时,地不予便利,黄宗羲用了三页分析了西川张献忠部的具体优势,以及当地民风特点,还有我军劣势。

    不过,刘文炤最感兴趣的还是黄宗羲着重提到的一点:整个西川战事期间,只有李定国部曾经和明军交战,其余孙可望等人皆是作壁上观,围而不打,颇有些耐人寻味。

    而张献忠对于几个部下之间的矛盾,看起来也是毫无办法。

    最后一个奏折,是石柱宣慰司秦良玉的。

    作为当地土司,也是明朝廷赋权的军事组织,秦良玉受命于汤国祚,在丰都一战中损失惨重,已经明确表达了对汤国祚的不满......

    三人倒是各执一词,各有其角度。

    啪嗒一声,刘文炤合上了最后一本奏疏,交给王承恩。

    “陛下,臣已经看完了,”刘文炤微微躬身。

    抬头看向躺在床上的崇祯,刘文炤刚要说话,却发现皇帝脸上带着一股难堪至极的表情,圆润的胖脸也是涨的通红。

    与此同时,刘文炤鼻端闻到一股浓烈的异味,几乎是一瞬间,他便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侯爷,陛下有些累了......”站在一旁的王承恩显然对这种场面见怪不怪,已经开口赶人了。

    “请陛下注意休息,臣先行告退!!”

    这个时候,留在殿内的时间越长,崇祯内心的屈辱和愤怒变会越强烈,刘文炤没有等崇祯回话,便起身一拜,而后缓缓退了出去。

    大殿门口,与刘文炤擦身而过的,是崇祯的贴身侍女魏清慧,崇祯皇帝的日常起居,都是有这个女子来照顾,自从中风之后,更是一步也离不开了。

    没有去理会寝宫内的一片混乱,站在大殿门口,刘文炤的脑海中,浮现出方才崇祯的惊诧和难堪的表情,半晌之后也只能是喟然一叹:皇帝的位置,崇祯做不了太久了。

    时间一长,就算是内宫的这些太监和宫女,心思也会有所变化,永远不要高估一个人的忠心和耐心。

    今日的召见算是半途而废,不过对于西川战事,刘文炤已经心有腹案。

    无论如何,汤国祚已经无法翻身了,就等明日早朝时候,内阁拟旨,将这位征西大将军调回问罪,而西川战事后续如何进行......

    就看内阁和朝廷给开出什么价码了。

    从宫里出来,刘文炤也没有耽误,直接坐上轿子,命令回府。

    东华门到户部街,大概半个时辰的路程,等刘文炤抵达府衙门口,已经是夜里亥时初刻了。

    但是府衙门后的两台轿子,却让刘文炤知道,今晚还有的忙了。

    刘府的管家见到刘文炤回来了,赶忙跑上前去:“大人,是史阁部还有刘御史到了,就在前厅候着,大老爷正在陪同说话,让您一回府就过去。”

    “来了多久了?”刘文炤一面向着府内走去一边问道。

    “您刚刚进宫,两个大人就到了,坐了快一个时辰了。”

    刘文炤轻笑一声:两位内阁大佬,现在真是火烧了眉毛,急不可耐了。

    事实也是如此,由不得他们不急。

    西川战略虽然是刘文炤提出,但是具体是由史可法牵头,总体由内阁定下的国策,且汤国祚与刘宗周等人关系密切,其作为南直隶大臣,又是资深勋贵,在朝廷和民间都享有声誉。

    万一西南战事破产,对新组内阁的声誉乃是极大的损害,更不必说沂州府刚刚大胜,朝廷和民间同仇敌忾,北伐满清的声势刚刚起来,这一败,可是极伤气势的。

    所以,史可法和刘宗周之间的联合,也不是多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今晚,整个南京城中,很多人注定是无法入睡了。

    刘文炤刚刚回到南京就被漏液招进宫中问对,问对内容不得而知。与此同时,两位当朝内阁大臣深夜拜访刘府,苦等一个多时辰,为的就是要和刘文炤提前商议西南战局诸事,好统一口径,为后续战事做准备。

    一时间,好似天下大局,都开始围绕一个小小的建安侯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