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河的三十岁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陪君子佳宁列传,归乡记烟雨重楼

    之前提到了《偕游万里》,这本是张清河要为小白写的一本游记,最后却只剩下了这篇序言。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需要从最初的地方开始了解。当时,张清河通过教师间的自我介绍发现了小白“湖北黄冈”的特殊属性,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再加上她总是穿着一身白衬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张清河就很好奇,这样的一个老板娘,到底是个什么来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聚在一起,除了培训就是培训,空闲时间大家就一起在群里闲聊扯淡。原来,小白喜欢莲花,就是周敦颐写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个莲花。2019年7月,因为政府的一些规划,张清河的家被拆了,正值暑假,张清河一边着手搬家事宜,一边准备假期课程安排,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小白呢,一边忙着处理手机店的事情,一边应对假期排得满满的课表。于是,两人就忙里偷闲,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当张清河在某个深夜写下《离家》的时候,小白说自己失恋了。张清河心想,怎么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那种韩流小白脸,也不管什么人品?当然,外貌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谁,第一眼总是从外貌开始的。但是,难道外貌是唯一的准则吗?张清河看着小白的头像,又看了看自己,一时陷入了沉思。《离家》一文如下:

    离家

    门前堆满了柴草,那是扬稻之后,它们能留给世人最后的光荣。我曾一直以为这玩意儿无非就是用来塞进灶膛点火的废物罢了。后来才突然发现,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一生也不过如此。

    我看到后面那户人家的大门,被恶狠狠地摔碎砸烂,全然不顾这几十年来遮风挡雨的情面,像极了屋里的人。终于明白,为何总能在独自一人时听到那些断壁残垣撕心裂肺的呼喊;终于明白,现在我也是时候离开了。与我一同消失的是,归属、童年,和回忆里那些记不清的美好时光。

    本以为会一夜无眠,像以前一样,作为最后的纪念。未曾想,有时候人身体上的疲惫,远远超出了心理上能够承受的范围。跟我预想的不同,本该怅惘的深夜,就这样在鼾声中消散。待清醒时,竟也觉得不过如此。呵,原来我也像极了屋里的人。

    我会打开半扇窗,就算根本没有风。窗沿乱七八糟摆放着笔墨纸砚,在别人看来一片狼藉,在我看来附庸风雅。一方玉章就这样站在木架上,高傲,错把自己当成传国玉玺,就像它的主人。红泥盘下压着一张易经图解,刚好遮住那些酒后随意涂写的字和画。书桌上落满了灰,根本没人在意,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落灰呢?可悲的是并不是被尘封,只是单纯的,落满了灰。累了,就顺势往后躺下,随手把手里的书丢在一旁,有时在床头柜上,有时在枕边,有时干脆直接丢在了地上。总不禁自嘲,呵,这哪里像个爱书之人。

    现在,我面前有一排窗户,可我并不想打开。我看不到远处的天,望不到黄昏的霞,听不到深夜的风。不论是现代还是古典的装饰,都让我更觉空虚乏味。我把书整齐地放在了书架上,就在手边,却不想翻阅,哪怕一眼。我想,可能这就是迷失。

    应该不会再有车轮滚滚的嘈杂,也不会再有清晨的闲谈和争吵。我终于能安安心心地好好睡上一觉。着实厌倦鸡鸣犬吠和人声,以及东长西短的碎语闲言,随他们去吧,正如此时。想到这里,不由长舒一口气。我想,可能这离我想要的生活更近了。

    可是,今晚没有一丝的风,我也不像一个农人。我想,我一定会回去看看。因为我印象中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面青砖墙,还有门前的一堆柴草。

    从《离家》一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张清河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像张清河这样的人,自然是没有生存之地的。似乎自古以来,凡是正儿八经写文章的,都成了“迁客骚人”。放到古代说不定可以“奉旨填词”,放到今天那就只能“无人问津”了。相处了几个月之后,张清河跟小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一个是失恋后脆弱无助的女人,一个是失意的麻木疲惫的男人,朝夕相处下冰雪渐融,感情也变得亲密起来。等到张清河生日那天,小白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张清河说,我什么都不缺,如果非要讲什么礼物的话,那就是你吧!小白脸红起来,过了会说,可以,不过只有二十四小时,就当满足一下你的生日愿望。就这样,两人开始了一段为期二十四小时的恋情。其实呢,这所谓的时间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在这期间,两人的关系和之前几乎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每天熬着夜打着电话聊着天罢了。

    等到情人节,张清河写了首词,征求小白的意见后,准备两人同时公开。但是第二天才发现,小白并没有发布。一开始小白只是说“要秀就秀结婚证”,后来变成了“你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再往后张清河也不想再多问,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那种高富帅。至此,张清河彻底放弃了这段关系,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一段感情变成一个人去取悦另一个人,那不过是榨取剩余价值罢了,这样的关系根本称不上是感情。正当这时,公司的很多制度变革引起了张清河的强烈不满,多次建议无效后,张清河意识到公司正在逐步走向灭亡,既然无能为力,那就不让自己成为“国破家亡”的人吧。上面提到的那首词和张清河对公司的建议如下:

    鹊桥仙.清风入袖

    清风入袖,流萤拂尘,

    薄雾潇潇远伫。

    白莲红叶伴潮生,记月下江南何处。

    玉箫短曲,离人长恨。

    尽叹落英迟暮。

    一别此去苦相逢,莫再有迢迢陌路。

    谏掌门书(其一)

    戊戌年三月,余受友人邀约,赴某门上任,欲以大展平生之志。然积年至今,壮志难酬,失望愈甚。

    上者闭目塞听朝令夕改以绝忠言,下者德不配位仗势横行而冗名爵。余博览古今典籍,闻乱政而国强者,未之有也。

    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说文解字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韩昌黎师说有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因而,余深知教育大业乃国之根本、民之基石,尊师重道乃国之脊梁、族之希望。自余赴任以来,勤工克己自励不息,苦心孤诣终日惶惶,唯恐才疏学浅而不敢懈怠丝毫。

    然封功不以战,任人不唯贤,巧言令色美其名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如此,商楼酒肆皆有大利,奚以学为?狼子野心而舍本逐末,朽木糟糠而滥充珠玉,何其愚哉!何其昧哉!

    余忆某时,有司举竞赛之盛事,天下名师共聚一堂。余以为此之颇有稷下之风,乃应倡勉励,尽余所能。然空堂皇而无法度,赏罚细规不清,优劣胜负不明。徒有一字千金之表而无礼贤下士之实。由此观之,岂不为秋水之河伯,亦如春秋之大梦欤!

    至若今日,蝇头小利趋之若鹜,背信弃义奉为圭臬。行议荒唐昏弊,民生充耳不闻。朝秦暮楚引以为荣,怨声载道不以为耻。

    夏以桀终,商以纣亡,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纵余天涯之沦落,嗟乎竖子不足与谋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谓治国安邦之才策,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此诚可笑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不见周公之吐哺,竟代之以国骄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然不见同仇之敌忾,终何以玉龙提携。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呜呼悲哉!可怜黄金高台千里骨,可叹北风胡马南枝绝。

    清河先生于辛丑年八月作

    译文:

    2019年3月,我受朋友邀请,来到掌门工作,想要一展壮志。然而一直到如今,只觉得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失望。

    领导闭目塞听朝令夕改,对于建议不闻不顾;行政管理人员德不配位仗势横行,工作质量极差却高高在上。我看了古今很多典籍,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国家政治混乱却强大的。

    孟子说,得到天下的英才来教育他们,是人生的大乐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老师做学生仿效;育,生养孩子让他们作善;韩愈在师说里写,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因此,我深知教育事业是国家的根本、民生的基础,尊师重道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自从我工作以来,每天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全心全意教育教学,每天内心惶恐不敢丝毫懈怠,深怕自己才疏学浅而误人子弟。

    但是,封赏不根据功劳大小,任用不根据才能高低,还巧言令色美其名曰,全天下的人都是为了追名逐利。

    既然这样,房产酒楼等行业都有利可图,还搞什么教学呢?明明有着狼子野心却不花心思在教育教学这样的根基上,反而想方设法谋取小利,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明明是才学浅薄能力平庸的人却身居高位,只用课时高低来评价贡献。多么愚蠢!多么愚蠢!

    我想到,当时举办了一次教学竞赛,很多优秀的老师都参与了。我觉得这个活动有当年齐国稷下学宫的遗风,于是积极响应参加,竭尽我的能力。但是这个活动表面看上去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判定的规则不清不楚,优劣胜负的评价也没有公布。试问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信服力?完全是摆着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架子,却毫无礼贤下士公平竞技的意思。由此看来,这不就是上层搞了个活动自娱自乐吗?这不就是庄子秋水里那个以为天下莫己若者的河伯吗?不就是在做着春秋大梦吗?

    至于今天,为了蝇头小利而不顾颜面地趋之若鹜,背信弃义还把这种风气当作理所当然。行政决策荒唐可笑,员工的建议充耳不闻。想一出是一出还引以为荣,员工怨声载道却不以为耻。

    夏桀暴虐而夏亡,商纣无道而商灭。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这样想来,哪怕我浪迹天涯,也不愿意与这样愚蠢的人谋划。孟子说,贤能的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再去使别人明白。而如今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让别人明白。那些拍脑袋想出来的所谓治国安邦的策略,就好像扁鹊见秦武王时发生的事情一样,真是笑死人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也想为公司出谋划策共渡难关,但是我没有看到周公吐哺那样的举动,只看到不可一世还自以为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也想和公司同仇敌忾同舟共济,但是我没有看到事必躬亲身先士卒,又让我如何提携玉龙为君死呢?

    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到有人生还,此时此夜,我只能独立高楼哀叹不已。唉,可怜当年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千金买骨,可叹如今我空有胡马依风的心愿却难以回头了。

    清河先生于二零二一年八月作

    谏掌门书(其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然此危急存亡之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臣闻管夷吾相地而衰征,齐富甲而霸;孙长卿三令五申而斩吴妃,吴严阵而王;公孙鞅立木取信而行变法,秦终而一统。太宗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今之世,不可不知也。

    然肉食者鄙,无秦皇汉武之雄才,无唐宗宋祖之壮志,空居一隅如井底之蛙而心自盘算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实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

    明知君误而不谏,是为不忠;明知友误而不言,是为不义。臣不愿负此不忠不义之骂名,故而思虑再三,愿庶竭驽钝,引以忠言。臣诚知江湖深远,然唯有如此,臣方可安眠无忧矣。

    其一,上当自省。诚宜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理,诚宜知巨钩长线以待大物之利,诚宜知涸辙之鲋犹待西江之弊。如若开张圣听远虑深谋,则戮力同心狂澜可挽。断壁残垣之国尚不乏强兵良将,何况病在腠理乎?

    其二,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民本无常,治之以法,绝乱也。峻法,无私过之弊;严刑,惩令得以行。治乱以法,赏罚以功,可以为明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可以为直矣;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以为正矣。乱不敌治,邪不敌正,逆不敌顺,天下之道也。鉴法之以往,申令可通;谨天道人伦,祸福可察矣。

    其三,在其位谋其政。当绝冗名爵之事,居高位而不为者,与擅权者同罪。

    凡此三者,乃不衰之基石、发展之根本。然事已至此,臣心灰意冷,言尽于斯矣。

    清河先生于辛丑年八月作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则没有威严,态度不端正则学习的知识不牢固。做人一定要忠诚守信。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做错事情不要害怕改正。

    然而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们老师在前线积极工作,领导却不闻不顾。我听说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最终经济迅速发展,使得齐国富甲一方;我听说孙武练兵的时候怒斩吴王阖闾的爱妃,最终军纪严明,使得吴国称霸诸侯;我听说商鞅变法的时候立木取信,最终政令得行,使得秦国根基牢固一统天下。唐太宗说,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衰替。当今之世,不可以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的领导见识浅薄,没有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也没有唐宗宋祖的雄心壮志,只知道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内心打着小算盘,像井底之蛙。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亲历沙场,怎么能切实知道征战之苦,想到当年的飞将军,真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

    明知道君王决议失策却不进谏,是不忠,明知道朋友犯错受害而不提出,是不义。我不愿意背负不忠不义的骂名,所以再三考虑,决定竭尽我的才能,提出几条建议。当然,我知道不会有人听,也不会有人在意。但只有如此,错不在我,我才能够安心睡觉。第一,领导应该深刻自我反省。作为领导,实在应该知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道理,实在应该知道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实在应该知道涸辙之鲋不能等待西江之水的道理。如果能够及时听取各方建议,能够做到深谋远虑,那么大家戮力同心还可以力挽狂澜。就算是国破家亡了,断壁残垣间尚且不缺乏强兵良将,更何况如今的疾病还在表皮呢?第二,要做到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千万不能朝令夕改。国家繁荣富强在于法度严明,国家混乱动荡因为执法不公正。群众本身就喜欢随风倒,只有用法制治理才能杜绝动乱,严刑峻法才能使惩令得行。赏罚贵在公平公正,只有正且直,才是天下大道。看看历史上的事情吧,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接下来的成败祸福啊。第三,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出现冗官冗位的情况,不作为与乱作为应该论为同罪。以上三条,是公司保持不衰的前提,是公司发展的根本。然而,事情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我已经心灰意冷,言尽于此吧。

    清河先生于二零二一年八月作

    于是,2021年8月底,张清河上书两封谏表后,又连着写了两封离任表,然后提交辞呈,至此结束了两年多的线上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对小白和两人的关系彻底失望和放弃。在张清河看来,“宁缺毋滥”始终是不可动摇的标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每个人都会衰老和死亡,等到那个时候,还有谁会在意一副臭皮囊呢?我们不能主观地去评价谁对谁错,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和表示,那就是“不合适”。张清河仔细考虑过,这样的感情本身就是注定没有结局的,根本不是同一路人啊。即便勉强在一起,最后的结果也必然好不到哪去。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自此,张清河不再有求必应,安心做起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当然,按照张清河一贯的作风,必然要写首诗来作结,于是就有了这首:

    洢水谣·红袖吟

    伊人如斯,

    空遗长恨,

    相逢不相识。

    明眸皓月露凝脂,

    玉带盈香拂袖迟。

    秋叶微波梨落疏,

    颦笑娇婉若游丝。

    当垆远伫,

    碧水青山,

    掌上翩鸿舞。

    霞裙细柳莲花足,

    人面桃花春风渡。

    窈窕倾国期似梦,

    醉卧千里不知处。

    最后,附上两篇《离任表》,算是对近些年工作的总结,往事不再提。

    离任表其一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江山绮秀,丈夫当怀天下之志;江湖深远,英雄不叹多病离疏。然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本荒野一匹夫,空怀雄心耳。昔文王负姜尚八百步,得周八百年。我虽粗鄙,亦愿运筹帷幄以分君忧;我虽愚驽,亦愿鞠躬尽瘁以战沙场。然垂垂老矣,只见千村万落生荆杞,且听窗前点滴到天明。

    忆当年,友五湖四海之客,育九州栋梁之材。话家常而乐,习经书而实。逝者如斯,亲友故而桑梓散,物是人非也。此去经年,空回首,宜无人问津耳。悲夫?不悲也。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矣。

    知音也难觅,相见也即缘。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然须臾匆匆,无需折柳。天地方圆,共聚而生。长路相通,唯心而已。正当此时,万语千言,欲说还休,唯诚祝来日乘扶摇而上青云,苟富贵而勿相忘也。

    临表涕零,再拜。

    清河先生于辛丑年八月作

    译文:

    《诗经》中说,凤凰在高高的山岗唱和鸣叫,高岗生长的梧桐树,面向东方的朝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凤凰在九天之上翱翔,不是梧桐树就不会停下栖息,士人隐居在荒野等待,不是真正的明主就不会依附。

    江山是多么秀丽啊,大丈夫应该心怀天下壮志在胸;江湖是多么混乱纷争啊,英雄不应该感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但是,看看北邙山吧,当年叱咤风云的王侯将相,如今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想到这里,突然体会到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人生长恨水长东”了。

    我本来只是身居荒野的一个匹夫罢了,却总怀着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向。当年周文王姬昌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得到八百年周朝。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希望得遇明主一展宏图。我虽然低微浅薄,但也希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我可能已经老了,眼前只有生满荆杞的千村万落,暂且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直到天亮吧。

    想当年,我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友,每天一起聊天,过得很开心;我教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每节课都能够互相学习,生活很充实。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好友们如今已经纷纷离散,学生们也有的毕业有的不知去向。我想,过一段时间,应该就没人还记得我了。不过也没有这么悲观,就当王子猷雪夜拜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吧。

    我很珍惜与各位相遇的缘分,但我们终究是要分别的。就这样匆匆路过,不必折柳相送了。天下的大路都是相通的,如果有心,来日还能再聚,如果无意,那么近在咫尺也有如天涯之远了。我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但是话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了,只能诚心祝福各位各自安好,前程似锦。

    那就这样吧,拜别了。

    清河先生于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作

    离任表其二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鸱得一腐鼠而吓鹓鶵,今亦如此乎?

    虽受命如是,而不苟于利也。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归也不予,无休无憩。风之硕鼠,其所之谓也欤?愠于群小,其所之谓也欤?

    古之以往,未闻有先养而后教者也,唯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然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期年以来,上无威仪而下自效,虎狼鹰犬各以为伥。堂前明月尚沐清风,沧浪之水两袖招摇。昔我来矣,未见其术,今我往也,如清涟耳。

    大学道: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然今封功不以战,任人不唯贤。上不好仁而下不好义,狼子野心而舍本逐末,朽木糟糠而滥充珠玉。蝇头小利趋之若鹜,背信弃义奉为圭臬。朝秦暮楚引以为荣,怨声载道不以为耻。呜呼哉!秋水之河伯,春秋之大梦也!

    诗曰: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然不可扬之丑,今以堂皇座次,是若可忍,孰不可忍乎?世与我而相违,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

    事既如此,

    军中甲胄,请以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