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要母仪天下
繁体版

018:贤良淑德张斗然

    傍晚,

    张斗然还没回到福宁宫呢,他这一天所做的事情,就已经点滴不屚,传到了太后耳中。

    今天太后难得没有呆在慈宁宫,而是在后慈宁宫旁边的养心湖散心。

    落日余辉下,平静的养心湖呈现出一片碧金色,湖面不时有鱼儿浮出水面换气,气泡破裂,荡起一圈圈涟漪。

    画面轻松解压。

    太后坐在湖中心的亭子里,心绪平和,全神贯注给湖里的鱼儿投食。

    似乎担心鱼儿被惊扰,太后将随从都留在岸边,亭子里只有于嬷嬷一人侍候。

    少时,

    亲信侍女明月,领着两个太监,划船来到亭子里,细声道:“太后,他们来了。”

    这两个太监,是跟随张斗然那十来个太监中,比较机灵的两个,所以被选来汇报情况。

    “说吧,今天皇后都做了些什么?”太后头也没回,依旧全神贯注投喂着鱼食。

    明月给两太监使了个眼色。

    两太监意会,立即将张斗然今天的一举一动,按照时间顺序,不增不减,如实上报。

    太后若无其事听着,手上投鱼食的动作依旧不变,直到两个太监说“皇后去了祥和宫”,这才看到太后的动作,略微顿了一下。

    “拜访姚贵妃……”

    “他想干什么?难道要联合那个贱人来对付哀家。”

    因为以前和姚贵妃明争暗斗过,所以太后第一想法,是认为张斗然要联合姚贵妃,针对自己。

    然而,这个念头刚起,就立马被她否定。

    “不可能!”

    整个后宫,大多数太监是她招募的,大多数宫女也是她招募的,甚至宫中还有一千禁卫军,也是她发饷供养的。

    绝对的掌控带来绝对的自信。

    这种情况下,太后相信,以姚贵妃的聪明,不可能来捋她虎须。

    然而刨除这种可能,张斗然这么做……

    目的又是什么呢?

    太后能掌控后宫,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茬,可不认为,张斗然会无缘无故去做一件事。

    她思索着,继续听两个太监汇报,手上投喂鱼食的动作,不自觉慢了下来。

    直到两个太监汇报完。

    太后发现一个共同点:张斗然对四位先皇妃子,都提到过同一件事——削减宫中用度,用来支援灾区。

    “原来是这样。”

    瞬间,太后觉得自己悟了。

    她的想法与萧淑妃一样,认为张斗然这么做,是为了赚取名声。

    不过,作为上位者,她并没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而是不动声色挥退两名太监,继续不紧不慢地投喂鱼食,若无其事问向两位亲信:

    “你们觉得皇后如此行事,是想干什么?”

    明月为人细至内敛,不爱出风头,立在原地,什么也没说。

    倒是于嬷嬷,

    她帮太后出过许多馊主意,跟个狗头军师一样,恭敬答道:“婢女觉得,皇后是想在宫里积攒名声。”

    “哦~”

    太后不置可否,侧头看了眼于嬷嬷:“说说你的理由?”

    “婢女认为,这是读书人的通病,他们总以为有了声望、受人敬仰,做事就能无往不利,却忘了这里是后宫。”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太后点点头,侧头又看向明月:“你觉得呢?”

    “婢女也觉得,于总管说的有几分道理。”

    听明月这样回答,太后也没再问,而是再次全神贯注,投喂起鱼食来。那份上位者的神秘感,拿捏得相当到位。

    看到太后这样,两位亲信也跟着,安静侍立在一旁。

    时间推移,

    眼看晚霞渐退,夜幕将临。

    就在两人以为,太后不会再说什么的时候,却见太后将手中最后一点鱼食,一把丢到湖里,起身说道:

    “回去吧……对了明月,接下来几天,让人也留意一下宫里的动静。”

    “是!”

    明月猝不及防领命。

    于是接下来几天,继续监视张斗然的同时,明月也会将宫里每天的变化,按时向太后汇报。

    结果发现,

    张斗然一连几天,行为上没有太大出入。

    他每天都拜访四人,雷打不动,说的话都差不多,妃嫔们的反应也大差不差。

    倒是宫里的情况,

    确实发生了变化。

    随着张斗然拜访的持续进行,随着“支援灾区”的提议被不断提出,宫中开始有议论皇后的声音出现,并且迅速蔓延。

    这些声音大都夸赞皇后贤良淑德、爱民如子,认为张斗然是个心系百姓的好皇后。

    当然……也有不忿张斗然行为的,认为皇后这是故作姿态,博取民心。不过,这种声音终究是少数,只敢在暗地里议论,所以没能掀起什么波澜。

    得知是这样一个情况。

    太后有种……自己的猜测得到验证的错觉,认定张斗然这次举动,就是在赚取名声,心里得意的同时,多少也有些不屑张斗然的做法。

    “果然,还是读书人那一套,就会沽名钓誉、卖直求名。”

    她这样想着,倒没有轻视读书人的意思,而是认为,后宫的生存法则,跟混官场不同。

    后宫讲究的是争宠、依附强权,至于积攒声望,没多大用处不说,有时候还会惹来祸事。

    不过,

    想到张斗然只有十八岁,今年才刚中进士,还没遭过社会的毒打,太后又觉得,他有这样的举动,也不足为奇。

    又想到,张斗然这样的做法,虽然是想壮大己身,来对抗她。但终究对皇上、对她,都是有好处的。

    毕竟,一个受人敬仰的皇后,侧面也能烘托皇上和太后的眼光。

    这样想着,

    太后叫来于嬷嬷,吩咐道:“既然皇后想要名声,那哀家也帮他一把。这样,拟道懿旨,夸奖皇后贤良淑德、心善爱民……”

    她这样做,多少有些嘲笑意味,只是她不自知而已。

    ……

    张斗然在宫里没有亲信,基本上就跟个瞎子一样。对于宫里这些天的变化,他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就像是那种……身边人都在议论你,而作为当事人的你,却被完全蒙在鼓里。

    张斗然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这天,是张斗然拜访先皇妃嫔的第五天。

    晚上,回到福宁宫里,张斗然吃过晚饭,一如往常,坐在院子里等赵怀英回来。

    还别说,

    虽然古代没有电子设备,娱乐贫乏,不过这种慢结奏的生活,却是挺养人的。

    等到掌灯时候,总算是看到赵怀英回来。和之前一样,张斗然起身,等赵怀英赶近了,他才打招呼道:

    “回来了?”

    这段时间以来,在这个时间点,张斗然都是以这三个字,开启尬聊模式,他甚能背出,接下来两人一系列的对话。

    只是,

    今次的赵怀英似乎有些不同。

    “嗯~”她看着张斗然,多说了句:“这些天,你辛苦了!”

    “啊!”

    张斗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我都听说了,这几天你去拜访诸位母妃,是为了说服她们为救灾出力,辛苦你了!”

    原来是这事……

    张斗然不以为然。但片刻,他又察觉到不对:“你听谁说的?”

    “宫里都在传。”

    “这样啊……”

    听到赵怀英的解释,张斗然无语,还以为事没传开呢,结果只是自己这个当事人不知道而已。

    他一方面感叹自己得到消息的滞后;另一面他又有些哭笑不得。

    没想到这几天的举动,会被人这么好心的误解。

    难道他们都不担心吗?

    张斗然真心不能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思维逻辑。

    不过,事情的发展既然已经超出预料,那就让它再发酵几天吧,反正他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