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不太一样
繁体版

第三十章 餐巾纸

    毕冉竹本来还想矜持一下,但这铁锅炖大鹅实在是太好吃了。

    不知不觉间,一大盆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

    直到盆子里最后一块肉被夹走,毕冉竹才停下筷子,有些意犹未尽。

    看看面前放着一堆骨头,不由俏脸一红。

    吃了这么多,可有点缺少大家小姐的风范了。

    但是,这铁锅炖大鹅又实在是太好吃,让她不由自主啊!

    “好吃!没想到赵兄多才多艺,烹饪手艺竟然也如此高明!”毕子墨伸手摸一把嘴巴,一脸满足。

    没想到,来烟墩一趟,竟然能吃到如此美味,算是意外收获了。

    “呵呵!癫道士教我的。”

    毕子墨:“……”

    毕冉竹:“……”忍不住翻个白眼。

    然后,就见赵天成从旁边木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来,用纸擦了擦嘴巴,同时伸手指着木盒子向毕子墨和毕冉竹示意一下。

    “赵兄竟然用纸来擦嘴上的油渍?这也太奢靡了吧?”毕子墨惊叹一声。

    他们早就注意到桌子上有个木盒子了,也看到木盒子上一个切割开的细长的小口子,里面放着的是素纸。

    有一张纸在下口子外耷拉着。

    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木盒子里的纸竟然是干这个用的。

    “纸本来就是芦苇做的,只是稍微花费些力气而已,一旦大规模生产,价格更低廉。奢靡谈不上,这是物尽其用。以后,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它来擦嘴上的油渍……这叫餐巾纸。”赵天成道。

    “餐巾纸?”毕子墨抽出一张来。

    他发现,这是两张重合在一起的,厚薄正好适合用。

    擦了嘴上的油渍……果然显得很有风度的样子,而且效果很好,很干净,很舒服。

    再回想他刚才用手抹嘴巴……感觉好丢人啊!

    毕冉竹也抽了一张,揩拭嘴巴上的油腻。

    效果果然很好!

    他们的观念,把笔墨纸砚看得都是很高贵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相对来说,纸张的身份也跟着高贵起来了。

    直接用纸擦嘴巴,说实话他们是不太能接受得了的。

    但跟着赵天成体验一下……这种感觉真的好爽啊!

    “赵兄这想法真是不错!用纸来擦嘴……哦,餐巾纸!这个名字起得也好。学习了!学习了!”

    毕子墨决定,回去之后也用餐巾纸来擦嘴。

    甚至,可以在宴请生意伙伴的时候,拿出这东西来……该会多么震撼?

    “不过,赵兄说老百姓都能用得起,还是太夸张了。先不说这餐巾纸价值几何,老百姓承受不起。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啊!吃点麦糠野菜,难道还用擦嘴吗?

    我看着餐巾纸擦油腻的效果最好。老百姓哪里吃得上油腻?即使有富有的,偶尔吃一顿,也绝对舍不得擦掉嘴巴上的油腻,恨不得出去让人家都看到呢!”毕子墨道。

    古代人清贫,嘴巴上带油,说明家里吃了荤腥,说明有钱。嘴巴上明晃晃的,那是炫富的表现。

    赵天成也看过一些类似古籍,知道这些。

    “迟早会有那一天的!”赵天成也不多说什么,语气一转,道,“今天的铁锅炖大鹅虽然好吃,但依旧有些遗憾,因为作料不足,否则的话,味道可以更上一层楼。”

    “哦?赵兄缺什么材料,尽管开口!交给小弟去办!”毕子墨眼睛一亮。

    这大鹅已经十分美味了,竟然还能更上一层楼?

    他本来就喜欢美食。这样的美味,谁能拒绝得了?

    “番麦,番薯,辣椒……这些东西毕兄都听说过吗?”

    “番麦和番薯我知道!听说是从南洋传来的,在江南各地小有种植。这辣椒是何物?”毕子墨皱皱眉头。

    “可能会有别的名字,番椒,洋辣子……你听过吗?就是不高的植株,上面长大约这么长的果实,长老了之后果实会变红,入口如同火烧……”赵天成努力形容着辣椒的样子。

    他知道这些东西在明代都已经传入国内了,只不过名称或许不一样。

    “你说的不会是海疯藤吧?”旁边,毕冉竹突然开口道,“但那东西可不是用来吃的。我家倒是养着几盆,是在周村我家宅子的花园里。因为结了果之后红彤彤的很好看!”

    “就是它了!”赵天成一拍手,十分地兴奋,“毕小姐家里有多少?能不能尽可能多地拿过来?我保证给小姐和毕公子做出更好吃的美食来!”

    他想起来了,辣椒最初传入国内的时候,的确是用作观赏的。

    “好!”毕冉竹点点头,“我这就派人送信过去。随着商队运过来,很快的。”

    刚吃了人家好吃的,也不好拒绝人家。

    而且,毕冉竹对赵天成所说的更好吃的美食,同样也是充满了期待。

    “还有番薯和玉米……哦,就是番麦!我也想要!尽量多地要!当然,我会给钱,按照市场价格收购。不知道毕公子和毕小姐能不能帮忙买来一些?”

    “玉米……这个名字倒是不错。的确有人把番麦叫做玉番麦。赵公子人在烟墩,竟然能知道这么多,也是癫道士教给你的吗?”毕冉竹明显有些怀疑地看了看赵天成。

    赵天成打个哈哈,没有回答。

    任凭对方猜测。

    说得越多,错的就越多。他越不说,才越显得高深莫测,讳莫如深。

    毕冉竹稍微顿了一下,道:“海疯藤我可以送给赵公子。玉番麦和番薯的话,赵公子就要购买了。而且,这东西虽然人们不喜食用,但因为不如普通粮食常见,运过来的话,价格恐怕还会比糙米贵上一些……”

    “没关系!只要价格合理,你们运过来多少,我要多少!”

    红薯和玉米啊!

    这可都是高产粮作物。

    只可惜在明代传入,刚开始还没来得及普及。这也是因为大明皇权不下乡,对基层控制力太差,没能推广。

    否则的话,粮食产量暴涨,天灾影响被削减,未必就有我大清什么事了。

    后世的康雍乾盛世,一多半也是番薯和玉米这种高产作物的普及给撑起来的。

    这种好东西,赵天成只嫌少,绝对不会嫌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