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宋寻嗨皮
繁体版

81、吉祥石

    苗熙帅走着走着说道:“给他们吉祥石时可以告诉他们,别急着用出去,可以凑机会到庙里找大和尚开一下光,吉祥性的价值或许能高一些。”

    “开光?”

    “哦,就是请高僧念一句经什么的,我也不懂,最好再摸一把,反正就是觉得吉祥星更加灵验呗。”

    “还能这样?”林照和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问,“我能制作一套放家里吗?抽时间找大和尚帮着开个光?放心,我不占便宜,吩咐林佳也去捡柴。”

    苗熙帅点头,林照和如此问一声,不仅显得对苗熙帅尊重,更说明自己不是贪便宜之人。

    “林哥,你客气啥呀,小佳还小,别折腾他,上山出事就不好了。”

    “唉,本该陪你去做生意的,却留下来,本就过意不去,怎么能再占便宜呀。”

    “就几块石头,你可以让林佳到坡底捡几块自己喜欢的,最好找那种亮闪闪的,看起来更像星星。”苗熙帅说着停下脚步,跑向了忙碌的木匠师傅,靖木匠给他锯了两个竹筒。

    林照咳嗽一声问:“小帅,你捡那么多柴要干嘛?听说你会烧猪蹄。”

    还能干嘛,烧石头呀。

    可惜这时代缺少钢铁,特别在这缺少矿山的南宋,钢的价格太昂贵了,苗熙帅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决定用火烧石头,再尽快浇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大石破碎。

    前世,苗熙帅生活在山村,对劈大石头还是有些经验的。只需要在劈开的方向钻一排小浅孔,然后用钢筋制作的卡钳塞进去,并不需要多大力气,只需一个个轮流敲打,很快就能把大石头劈开。

    苗熙帅早就观察过坡上的大石,不是非常坚硬的花岗岩,也不是松软的碎石,是适合劈开的。

    林照和听到这个办法后变得兴奋起来,跃跃欲试又欲言又止。

    苗熙帅清楚他的好奇心,笑着允许他试验,省得自己折腾。前世没采用过火烤加水冷的处理办法,理论是行得通的,不清楚需要多少柴,效果如何。反正山中柴多,只需要用石头就能换过来,这时代也没有法律禁止烧秸秆,整天雨蒙蒙地也不会引发山火,尽管折腾就是。

    虽然要付出工钱,有林照和处理建房事宜,苗熙帅感觉压力减轻了不少,决定合力处理印书行会的事。

    要不要避免和行会打交道,跳过商会,找薛莫东直接向军队供书?

    …………

    钱塘棚北大街睦亲坊就在临安钱塘大街的南面,其中一家大户上挂着一个“陈宅”大匾,这就是印刷行会会长陈起的宅院。

    宅院中的一间主书房中太师椅上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中拿着苗熙帅的画本,看了片刻,抬着问面前的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灵甫,这书你仔细读过吗?”

    “我读过了,琢磨了一整夜,至今还像在梦中一样。

    爷爷,我至今没想明白这是什么办法,能够把画的图印出来,实在是太厉害了,我预感到这个技术的厉害之处,所以,我一早就来找爷爷,必须想法掌握这项技术,否则,将来印刷业的头把交椅就可能不是我们陈家了。”

    老人面色一寒,把桌子一拍,怒道:“这就是你看出的东西?”

    年轻人吓得脸色一肃,恭敬地说道:“爷爷,你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技法诀窍?”

    “闭嘴!你就是这样看书的?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你清楚吗?”

    陈灵甫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满脑子奇技淫巧,圣人的书白读了,你太令我失望了,我们陈家印书的理念是什么,是靠什么起家的,你都忘了吗?”

    老人名叫陈起,外号道人,是著名的印刷大家。陈起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出版的书籍精益求精而负盛名。陈家的印刷业因为陈起的经营发扬光大,声闻天下。

    千年后人们都对陈起的书非常推崇,宋版的陈道人的书价值非常高。

    面前的少年是他的孙子陈灵甫,从小跟随陈起,智慧过人,聪明伶俐,早早明白了印书流程,平时读书上学,却对读书兴趣不高,最喜欢泡在作坊里与匠人打交道,钻研印刷技术。

    昨天陈福常带回苗熙帅的绘本书后,陈灵甫一眼就看出其中关键,激动地大叫:“印刷!绝对是印刷,常伯伯,这就是印刷。”

    “少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两本书的内容完全一模一样,连错误之处都完全一样,难道会是绘制出来的吗?你看这是多了一个分叉,明显是一个错误,两本书完全一样,还是这里,这里,我有把握说这是印刷。”

    “哎呀,真是印刷呀,我看了半天没想到这样分析,可是,会是什么技术呢?”

    陈灵甫点头摇头,着了魔一样,沉浸到了技术分析之中,一早爬起来,找爷爷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购买到这项技术。

    陈起只看了两眼就变得大怒,看着执迷不悟的孙子,高声喊道:“把福常叫过来!”

    陈福常昨天已经把情况向陈起作过汇报,今天一早就等在外面,听到传唤急忙进去见礼。

    “你看了书吗?”

    “看过了。”

    “看出什么没有?”

    “质量粗糙,谬误百出。”

    “听到了吗?这种书流向社会就是流毒,我一眼就看到起码三个缺笔画的文字,灵甫呀,你就像那郑人买椟还珠,眼中只盯着技巧,却忘却了根本。”

    “对不起,据说那印书人是个孩子。”

    “你还是不明白,我们印书之人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多了一份责任。

    书中一个错误就可能误人终生,爷爷一生谨慎,不敢出丝毫的差错,你们也许认为我悬赏重金以求找错是哗众取宠,不是的,我宁可花钱,也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

    陈灵甫没有多深的感受,轻声辩解了一句:“这种书纯粹是孩子们的乐趣,小孩们受到名师的指点,哪里还会错下去。”

    “小甫,正因为这书影响到了年轻人才毒性更大,要知道人性是懒惰的,连我都想照着书上的字来写,孩子们对这样的字产生了印象,着急时随手就会写出错字,小则影响前途,大则影响声誉,可能因为一个错别字,让人嘲笑一生。

    你却沉迷于术中,迷失了道。”

    陈福常知道陈起的为人,因为一直有着这样的担当,陈家书铺的书才是公认过硬的,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对陈家书铺免检,这也是陈家能够越发展越强的原因之一。

    陈起不再理会陈灵甫,转身吩咐:“福常。”

    “在。”

    “去,立即把这印书之人抓起来,按照行会规矩严惩不贷!”陈起生气地向陈福常下了命令。

    “爷爷。”陈灵甫喊了一声,却被瞪得不敢再说话。

    “是,我立即安排。”陈福常抬着看了陈起一眼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