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花落明都
繁体版

第三十章 议事

    陈天晟说完,下面就有人拍手叫好,一名书生站起来:“天晟兄说的好,想当年家父初到荆州之时,也是一贫如洗,小时候我也是在他的辛勤培育之下才习得一二,后来辗转去了苏州的姑父家才上了学塾,如今我们城里的学塾重新兴办,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不知道钟小姐有何打算,需要我们怎么帮忙”

    钟晴微微一笑,向前走了一步:“让大家见笑了,起初我只是觉得在家里坐着实在无趣,几次出门,看到那些七八岁甚至十来岁的孩子还在街头玩耍,真的有点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初学年纪,于是向哥哥问问能不能教一些孩子启蒙学识,我以为城里是有学塾的,我没那么大的宏愿要办起肩负整个荆州学子的学塾,少说也得容纳千把人吧,这得花费多少人力财力呀,我只是随口一说让大家操劳我就过意不去”

    这时一个老者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说到:“就算没有你提起,荆州城的学塾也是早晚要重新办起来的,既然钟小姐主动提起,肯定有更好的其他想法和建议,不妨说出来大家商议,人力财力都是可以凑的”

    陈天晟凑到钟晴耳边说道:“这位就是这庄园的主人,秦员外,他是一个喜欢结交友人,乐善好施的善人”

    钟晴听完,想了一下,继续说:“既然这样,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我打算按年龄段来区分孩子们的学识范围,分别为幼级,就是五到七岁的孩子,初级,八岁到十一岁的孩子,中级,十二到十五岁的孩子,高级,就是十六岁以上的孩子,所谓幼级嘛,年纪小,只能教他们简单的识字,熟悉学习环境,初级后可以练习写字,学一些简单的诗词,到中级学你们所谓的四书五经,学的东西逐步增强,为高级的内容打好基础,至于高级,就可以备战你们所追逐的科考了”

    听完,有一个书生站起来说到:“可是你说的这些我们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了,会不会晚了些?”

    钟晴再微微一笑:“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我只负责幼级和初级的孩子,因为有很多家庭可能因为贫困原因不能像在座的各位从小的时候就能学到知识,我就想在这个阶段教他们启蒙的学识,而且是免费,不收钱的,至于从中级到高级,就得由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来传授,因为我不懂这科考的内容和技巧”

    然后又有另一个人说:“可要按你说的分为几个阶段,一两个先生也管不过来啊”

    钟晴:“这就是我说的人力财力,难道兴办一个学塾,你们就只打算盖好几间房子,请两个先生过来就行了吗?按低了算,这城里光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个,就当整打来算一千人,分为三个级,每个级就是三百多人,一间屋子容纳六七十人,那也得五间屋子,三个段的就要十五间屋子……”

    话没说完,钟晴赶紧侧身过去,数了数手指头:卧槽,我这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吗?我脑壳发热啊干这种蠢事,这得捅多大的篓子……

    陈天晟在旁边提醒:“晴儿?”

    钟晴转过身,盯着陈天晟看,陈天晟问:“有哪里不对吗?十五间屋子也不算什么呀”

    钟晴眼珠子一转,然后又面对大家说:“咳咳,对,十五间屋子,其实也够了,这话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读书的嘛对不对,那么我们就可以布置跟科考一样的,每一个阶段都布置该阶段的考试,这样到后面留下来的孩子其实也就没那么多了,因为我刚刚都说了,这需要耗费很多人力财力,孩子如果不愿意学,也就没必要强迫他们”

    秦员外点头:“嗯,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吗?”

    钟晴:“还有就是人手了,我看这各府千金小姐不是闲着的也很多吗,这个幼级的孩子们呀,还是适合我们这些姑娘家来带,其次往上推,每个阶段都需要先生,可以轮流,教不同的学识,我看,至少要十几个先生,其次还有负责卫生的呀,打杂的呀,护卫的呀,二三十个人应该够了”

    众人面面相觑,互相讨论着,然后就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没读过几年书,不过我有一身好功夫,我来当护卫”

    然后就是其他人各种自荐,钟晴吵得耳朵疼,连忙举起双手,大伙这才安静下来,钟晴继续说:“具体事项,等落实后再慢慢敲定,今天来这里,其实是赴约的,我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到大家,大家的热情让我很感动,也让我觉得我这个决定是值得的,不过现在还不是商议学塾运营的时候,因为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做,我得回去拟一份详细内容,等重阳筹募会过后,再做商议,我只是提意见的,不是负责人”

    刚才那个人又说:“这样啊,那好,反正到时候算我一个,对了钟小姐,今天我们来这里,是不是扰了你与陈公子的幽会了呀,我们都盼望着喝你们二位的喜酒呢”

    陈天晟连忙说:“子壁兄误会了,我与钟小姐并非私会,昨日听子扶说起晴儿想教孩子们读书,我才想起城中学塾荒废多年,是该找个时机重建了,但是我若登门商议此事,难免落别人口实,这才约晴儿来秦员外的庄园与大家照个面,还请各位见谅,今后在外,也切勿说起,免得毁了晴儿清白”

    刚才那人羞愧的拱手道歉:“钟小姐见谅,是在下唐突了!”

    钟晴一笑:“没什么,公子不必挂怀,陈公子的安排也确实在我意料之外,没有过多的准备,我已经去见过歆瑶郡主了,她也同意了我的想法,并打算在重阳节那天,在城中最热闹的街上,举办一场慈善演出,希望可以筹得这次重建学塾的资金”

    子壁:“歆瑶郡主也知晓此事,按理说她是当今皇上的亲侄女,重建学塾只要她一句话,朝廷定会拨下银两……”

    钟晴安抚他:“朝廷的钱也没那么好拿,你要站在郡主的角度想,踏实过日子才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