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电影
繁体版

第四十章 东方之珠

    盐焗鸡、干锅鸡、大盘鸡、白切鸡等。

    中午吃饭时,莱恩看着满桌的不同做法的鸡,算是明白为什么说这家餐厅的鸡是一绝。

    莱恩每种做法都尝了,觉得这里的鸡做的味道确实不错。

    饭店的布局也古色古香的很有格调。

    席间许奎和田壮吐槽唐重山,他们两兄弟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不过来,外人的六十寿宴一邀请就来了。

    这话气的唐重山破口大骂,

    “这性质能一样吗?你们是我视为手足兄弟的人,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生生死死,这些姓包的能比嘛?”

    “我是你们大哥,难道做哥哥的还要千里迢迢的来给弟弟庆生,我一把年纪了,你们就不担路上出什么事?”

    “再说了,你们没收到我送的礼物吗?”

    “这次来给包玉刚庆生,还不是为了交际,毕竟他曾上门祝贺过我,礼尚往来我也应该过来一趟。何况我们都是环球航运公司的股东,你们不觉得为了这些我也应该来一趟吗?”

    看大哥发火了,两兄弟赶紧认怂敬酒。

    唐重山的话他们也听进去了,包玉刚和他只是一个生意伙伴,而他们却是兄弟关系,于是三人开始回忆过往,推杯换盏,一杯接一杯喝起来。

    莱恩在一边听了爷爷的话,觉得这一幕反应了人性中一个现象“欺软怕硬”。

    大多数人总是礼貌地对待外人,而对于身边亲近的人却是万般苛刻。

    因为他们觉得身边的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而外人一对自己好,就应该感恩表现出自己的修养。

    这类人害怕未知的人或事物,喜欢拿捏知根知底的。

    莱恩觉得自己的爷爷唐重山,就有一点这方面的特质。

    看着他们越喝越多,莱恩有点犯愁,他们都喝醉了怎么办。

    不过莱恩也没劝阻,几位老爷子都喝在兴头上,此时劝只会自讨苦吃。

    果然这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饭后三人都喝的醉醺醺的。还好许奎和田壮壮二人是常客,老板腾出几间休息室将他们抬进去休息,又喊了专人在一旁照顾。

    莱恩准备付钱的时候,老板才告知这家店有王壮壮爷爷的股份。

    老板姓陈全名陈仪兴,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家饭店,只听老板介绍道:

    “我本来是开在旺角的一家小餐馆,壮哥在我那吃过几次,觉得我烧的菜味道很好,便投资我开了一家大饭店。”

    “我很感激壮哥,小朋友你别担心壮哥他们了,奎哥壮哥他们经常在这喝醉,没事的。”

    莱恩了解情况后,回屋看了看爷爷他们状况。

    见几人鼾声如雷,无可事事莱恩决定出门逛逛。

    老板担心他一个人出门不安全,让他的儿子陪着一起。

    老板的儿子叫陈远桥,还在读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工商管理专业读大三。

    陈远桥对于父亲给自己派遣的任务很不满,这大热天的带着个外国小朋友四处逛,真是闲的慌!

    九月的港岛还是很热,莱恩走出门没多久就头冒热汗,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

    “远哥我们找个地方坐坐吧。”

    莱恩向一旁有些燥的陈远桥建议道。

    陈远桥自然十分乐意。

    两人找了家有空调的茶餐厅,陈远桥点了杯咖啡,问莱恩要什么,莱恩点了杯可乐。

    港岛的人基本上说粤语,虽然同属中文,但莱恩却听不大明白。坐在港式茶餐厅里,莱恩觉得周围一切都很新鲜,他从没来过港岛包括上辈子,只在港剧里见过这类场景。

    可惜出门没带相机,要不然可以把周围一切都记录下来。

    港岛的华资已经开始崛起,未来的二十年港岛会飞速发展,一年一个样。

    莱恩想到这些,决定回去后,花几天时间用相机把现在的港岛风情记录下来。

    陈远桥自顾自的喝着咖啡,看着报纸。

    莱恩在他的报纸背侧看到一则新闻,

    “神秘的九龙仓之战,华资VS英资?”

    莱恩来了兴趣,对着陈远桥指了指报纸,

    “远哥,报纸可以给我看看吗?”

    陈远桥利落的将报纸递给莱恩,还问了一句,

    “你看得懂?”

    莱恩明白他这话既再问自己能看懂中文吗,也是问自己能看懂新闻讲的什么。

    莱恩只是淡淡的回了句,

    “当然。”

    莱恩虽听不懂粤语,但繁体字阅读起来没丝毫问题。

    报纸上讲的是九龙仓收购战,提到的双方分别是代表华资的此时华人首富包玉刚,和此时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

    关于这场收购莱恩曾仔细了解过始末,还有个关键人物报纸上没报道出来,那就是未来的华人首富李嘉诚。

    看着报纸,莱恩渐渐回忆起九龙仓。

    九龙仓的码头,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可以说是香港一只会下金蛋的金鸡。江湖上有传言称,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在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之间,九龙仓虽然资产优质,但每股股价才13-14港元,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也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相当于它本该值100块,但现在它只卖30块。这么划算的买卖,当然让人心动不已,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香港新晋地王——李嘉诚!

    李嘉诚暗中观察九龙仓很久了,深知九龙仓此刻是宝珠蒙尘,真正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不动声色,悄悄地买下了散户持有的约1000万股份。而此时,九龙仓的主人英资怡和财团在九龙仓的持股不过20%,而李嘉诚悄悄购得的股份也差不多在20%,两者股份非常接近,华资和英资的这场旷世大战,也就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李嘉诚暗中收购的计划没有顺利如愿。李嘉诚吸纳散户股份的动作惊动了市场,激增的交易额吸引了其它大户小户也纷纷加入,九龙仓股价“蹭蹭蹭”飙到了46元/股的历史高位。眼看股价水涨船高,李嘉诚只能放缓节奏,等待股价回跌再继续收购大业。

    另一边,英资怡和财团虽然一度陷入危机,还存着要和香港分手的心思,但这么明显的市场震荡,让它警觉了起来,为了确保自己安全控股不被暗箭所伤,怡和开始大规模反收购股份。可是怡和财团危机重重,想重新控股却没有资金,只能向英国盟友发出求救信号,那就是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

    设于1864年的汇丰银行名气非常大,港人无人不晓,所用的港币绝大部分是汇丰银行发行的,它由英国、美国、德国、丹麦和犹太人的洋行出资组成,次年正式开业,后因各股东意见不合,相继退出,成为一家英资银行。现为一家公众持股、在港注册的上市公司,1988年股东为19万人,约占香港人口的3%,是香港所有权最分散的上市公司。汇丰一直奉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权一直操纵在英籍董事长手中。

    汇丰银行不仅借钱给怡和,掌门人沈弼也亲自出马,找李嘉诚“喝茶谈心”,要求李嘉诚放弃收购。彼时的李嘉诚不敢得罪汇丰,只能识时务地放弃收购。恰在此时,另一华商巨头也一直觊觎着九龙仓,就是世界船王之首,包玉刚。包玉刚资产过10亿美元,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他不怕汇丰找麻烦。

    当时,包爵士预感到有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到来,“弃船登陆”成了应有之策。九龙仓的各类资产对于包氏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它的码头货仓有利于发展海上航运;它的地盘物业,有利于进军新兴的地产行业。因此,包爵士早有吞并之心,手握5%的九龙仓股份,却苦于没有进一步下手的机会。

    面对几方胶着,进不能进的困难局势,李嘉诚考虑到,既要有所收获,又要照顾好与汇丰银行、怡和集团之间的关系,还必须妥善处理好与“船王”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几方面关系,才能为将来长实的长远发展留下回旋余地。于是,在1978年7月的一个下午,李嘉诚秘密约见包玉刚,有了开头的一幕。不得不说,李超人就是李超人,眼光卓绝,思路广阔,巧妙的将目标从竞争激烈的九龙仓转移到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黄埔,即给了汇丰面子,也给了船王人情。

    随后,包玉刚找到了汇丰掌门人沈弼,卖力游说汇丰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卖给李嘉诚。沈弼冷静考虑,感觉这笔买卖并不算亏。和记黄埔一直发展不起来,亏空巨大,这些股份攥在手里也没什么用,倒不如卖出去还能赚上一笔。于是,汇丰看在钱的面子上把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以优惠的价格卖给了李嘉诚,而包玉刚也顺利以36元/股的价格获得了李嘉诚手中的20%九龙仓股份。

    至此,表面上李嘉诚委曲求全,成他人之美,放弃了垂涎已久的九龙仓。实际上,他巧妙的回避了难以预知的收购风险,将自己成本10-30港元/股的九龙仓,以36元/股卖给包玉刚,股票套现收益数千万港元,为其将和记黄埔纳入麾下提供了资金助力,可谓一石数鸟,收获多多。要知道,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局,棋差一着,就可能满盘皆输,更何况能达到多方共赢,各方面都对他满意,何其不易。

    不过九龙仓的争夺还在继续,双方纠缠了两年多时间。

    1980年6月19日,置地公司乘包玉刚远赴伦敦宣布增购九龙仓股份,条件是用置地股份和一种债券换取九龙仓股份,即约以100元的代价换取一股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票。包玉刚家族马上作出反击。6月22日,包玉刚宣布,每股出价105元现金,在市场上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这样,包玉刚家族持有九龙仓股份将增至49%,整个行动斥资将达22亿港元。第二天在短短几个钟头内,包玉刚就完成了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的行动。置地公司趁机向包玉刚出售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价值计10.0005亿港元。至此,华资包玉刚家族取得了九龙仓的控股权。为了获得了这场战役的决胜权,包氏家族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九龙仓一战落下帷幕。传统香港四大洋行的坚固壁垒开始土崩瓦解,再也不具有从前那般拥有呼风唤雨的绝对权力。与之对应,华资巨头团结在了一起,齐齐渗入到香港的主要产业中,并以一种燎原之势,逐渐控制了整个香港经济发展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