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电影
繁体版

三十一章 集英社

    金恩秀带着莱恩来到吃饭的房间,莱恩就近挑了个位置席地而坐。看着满桌的日式料理,瞬间胃口大开。

    等人齐了,金老爷子又一次感谢玛格丽特家族照顾金智秀母女,向约翰敬了一杯酒,约翰喝完还了一杯,推杯换盏间,气氛越来越融洽。

    约翰与金老爷子喝的是清酒,这种酒度数很低,两人你来我往,喝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而莱恩就在一旁默默吃菜,金阿姨不时的给莱恩夹菜。

    中午吃完饭,金智秀找到莱恩,聊了聊迷你漫画东京分社的事情。

    现在的社长是金崔正的一个徒弟,金老爷子是岛国著名画家,擅长画的是人物肖像。

    教导的弟子却选择了画漫画,这在岛国这不稀奇,因为岛国漫画家是个体面又有不错收入的职业,如果能画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漫画作品,那基本上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岛国靠画漫画吃饭的人太多了,激烈的竞争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导致其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金崔正老爷子弟子千原凛人,之前是集英社的签约漫画家,后来因为一些纠纷选择离开了。离开集英社后,他自己成立了独立的工作室,但工作室经营不善又一直遭受到打压,导致工作室常年入不敷出。

    恰逢金智秀回来,知晓这一切后,就把他推荐给东京的‘迷你漫画’,而对于迷你漫画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岛国立足,有了岛国漫画行内人帮助肯定会容易些。

    自迷你漫画东京分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七龙珠》就引爆了东京漫画市场,有点狼来了的味道。

    在1976年3月5日创刊问世,到今天为止一共卖出了约100万册,只比同期的小学馆杂志发行量少不到二十万册。

    莱恩看到这些数据还是颇为满意,对东京的迷你漫画工作给予了肯定。

    之后《狮子王辛巴》和《忍者神龟》接连问世,反响也很热烈,尤其是《忍者神龟》,可以说和《七龙珠》一起,制霸了整个岛国漫画市场。

    不过‘迷你漫画’过于单薄,和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相比缺乏底蕴,莱恩思索了一会,跟金智秀提了个大胆的想法,

    “金阿姨,你说我们能不能把集英社给收购了。”

    “啊?”

    金智秀没想到莱恩一开口就是要收购集英社,现在的集英社虽然还没变成后来的庞然大物,但由于其总编-长野规出色的改革,已经逐渐追上讲谈社和小学馆,成为岛国漫画界的三驾马车之一。

    所以,金智秀无法判断能不能收购,这超出了她的理解能力。

    莱恩也是突发奇想,因地制宜,岛国漫画那么成功肯定有他的道理,莱恩想收购集英社是想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让东京‘迷你漫画’取代集英社,成为岛国未来漫画出版届的三巨头的老大。

    莱恩虽然能复制许多经典作品,但莱恩不能保证光靠抄袭成为漫画界的第一,毕竟岛国漫画没了《七龙珠》谁知它会不会出现《十兄弟》,《海贼王》或类似作品会不会提前面世。

    莱恩越想越觉得收购集英社是个好主意,只要有了一批又一批漫画人才,才会源源不断的制作出优秀的漫画作品。

    “金阿姨,今天就先说到这,我们明天约个时间去漫画社看看行吗?”

    莱恩只能呆几天,所以得抓紧时间先了解一下。

    “没问题,待会我给漫画社打个电话。”

    金智秀说着起身离开了。

    莱恩与金智秀分别后,找到了恩秀,想着继续阅读她的信。

    “你去搞点零食来,我边看边吃。”

    莱恩吩咐金恩秀道,恩秀听了嘴撅的老高,都可以外挂油壶了。一边嘴上说着不去,一边起身往外走,口嫌体正直的典型。

    下午和金恩秀打趣着,晚上金阿姨准备了韩式烤肉,鲜嫩的和牛前胸肉,搭配秘制酱料,吃起来又香又脆。

    金恩秀烤一块莱恩吃一块,直到莱恩吃的差不多了,她才开始吃。

    吃饱喝足后,莱恩教金恩秀玩起来五子棋,没玩一会,莱恩感觉有点累,和恩秀道个晚安回房了。

    到了房间发现父亲约翰已经打起了鼾,看来清酒度数虽低,但拿它当水喝也是会醉滴。

    在起伏的鼾声中,莱恩沉沉入睡。

    翌日清晨,约翰吃完早餐后,计划今天去东京著名的景区浅草寺看看,当他看到刚锻炼回来的莱恩,嘱咐道:

    “快点去洗个澡、吃早饭,完事我们去四处逛逛。”

    “你去吧,今天我和智秀阿姨要去出版社办点事。”

    约翰听了有些傻眼,看着从身旁走过的儿子欲言又止,心理念叨着,“老婆这个事业女强人把儿子都影响到了。”

    这时准备去洗澡的莱恩又回头说了一句,

    “对了,你出去玩记得把金恩秀带上。”

    莱恩可不管父亲怎么想,他洗完澡随便吃点,就和金智秀阿姨出了门。

    两人驱车来到东京迷你漫画社,一栋三层的小楼建筑,也是位于千代田区,毕竟千代田区是著名的漫画圣地,漫画社扎推。

    来的比较早,公司还没什么人,不过社长千原凛人已经在了。

    他昨天接到通知,玛格丽特家族的成员同时也是《七龙珠》小说的作者将会过来商量些事,他带着一男一女在公司门口迎接着。

    他见到莱恩后无视其年纪,双手贴腹鞠躬道:

    “莱恩桑,你好,我是千源凛人,请多多关照。”

    一旁女子把他说的话用英文翻译了一遍。

    莱恩等他起身后,和他握了握手,用日语说道:

    “千源君你好,叫我莱恩就好,我们可以直接用日语交流。”

    “好的,莱恩君请。”

    千源凛人伸出左手,做出先请的姿势。

    莱恩与金智秀走在前面,他落后半步跟随莱恩左右。

    到了社长办公室,大家围坐在沙发上,一旁年轻女子主动泡起茶。

    趁着泡茶的功夫,千源凛人指着另外一名男子介绍道:

    “这位是我的助手加藤鹰,同时他现在负责迷你漫画周刊。”

    “加藤鹰,”莱恩听到这名字有种莫名熟悉感。

    这时茶也泡好了,女子双手叠放,贴右腹开口道:

    “请用茶。”

    “谢谢。”

    茶过三巡,莱恩轻轻放下茶杯,千源意识到要聊正事了,挥手示意女子退下去,等房间门再次关上。

    莱恩一开口就放出一个炸弹,

    “千源君,你说我们把集英社收购了怎么样。”

    千源凛人被炸的不轻,一旁的加藤鹰更是嗔目结舌,好一会千源凛人才缓缓开口说道:

    “能收购自然是最好不过,毕竟我们漫画社发展有些畸形,全靠莱恩君的几部小说漫改作品出版撑着,而漫画社的长久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众多漫画家的作品上。”

    “而且我们刚成立不久,收购集英社这种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出版社,会补足我们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我们在岛国发展。”

    他短暂停顿一下,接着说道:

    “这段时间《迷你漫画》周刊靠着《七龙珠》《忍者神龟》的火爆在岛国漫画界有了一些名声,但这一切都受限于渠道和同行的打压,岛国的大漫画市场其实已经被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垄断,新的漫画出版社很难有所发展。”

    “不然凭借我们漫画的火爆程度,在整个岛国发行量远不止这些。收购了集英社,我们就可以避免竞争彻底融入其中,极大缩短了迷你漫画的发展时间。”

    千源凛人说完期待又忐忑的看着莱恩,金智秀跟他说过莱恩是个天才,不仅指的是他的创作水平,还指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成熟思维。千源凛人觉得自己有才能,一直不能成功是缺少资金和关系。就像一匹千里马,没遇到它的伯乐。而这些,玛格丽特家族可以给,所以他要抓住这次机会。

    而莱恩听完千源凛人说的一席话,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个人才,不仅会画漫画,还懂岛国漫画市场。

    “千源君分析的很好,让我对岛国漫画有了更多了解。”

    莱恩喝了一口茶,同时也示意说的口干舌燥的千源凛人也喝点。

    “听说千源君也是集英社出来的,那请向我介绍一下集英社可以吗?”

    “当然可以,集英社最初是小学馆的杂志部门,在1926年因内部矛盾正式独立出来。到后来成立株式会社,大股东是一桥出版社。所以集英社其实和小学馆都是一桥出版集团旗下,而一桥出版集团是相贺家族企业,时至今日相贺家族仍然控股着整个集团,所以我们想要收购集英社,必须取得相贺家族的同意。”

    说到此处千源凛人看了一眼莱恩,莱恩冲他点点头,他才接着说道:

    “其实在1968年《周刊少年jump》创刊号问世前,集英社只有少女漫画杂志《RIBON》中的作品樱桃小丸子有些知名度,大部分时间都是充当渠道商的作用。”

    “而其50年代末的《少年book》杂志更是在《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夹击下举步维艰,最终泯灭。

    对于《少年jump》一开始,小学馆是不看好集英社的,当时的《少年Sunday》《少年Magazine》网罗了RB几乎所有最高水准的漫画家及作品。《少年Sunday》有手冢治虫坐镇,《少年Magazine》有千叶彻弥和剧本天王娓原一骑的黄金组合,谁都没有把《Jump》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弟放在眼里。”

    “1968年7月11日创刊号问世,印刷了10万五千册,实际上只卖出8万册。而同期小学馆杂志发行量已超过80万册。”

    “由于《少年Jump》晚十年才杀入少年漫战场,许多优秀的作者资源已被别家杂志瓜分完了。这些漫画家人人稿债缠身,打他们的主意,一来较低的稿酬未必请得动,二来即使请来了大神,勉强画画也只能是赶工的平庸之作。

    于是当时的总编长野规决定大胆启用新人-只重作品,不重名气。”

    “长野规的信条是编辑必须了解读者“能够看到读者的面孔,不论是思想还是心理”,经过对战后儿童的调查“最打动人心的词语是努力,对自己最重要的词语是友情,最喜欢的词是成功。“从而且结成“努力、友情、胜利”,这也是《F少年Jump》一直以来的主基调。”

    “近十年发展,如今集英社已经追赶上讲谈社和小学馆。”

    千源对于集英社的历史如数家珍,莱恩听了集英社的发展历程,颇有感触。

    从集英社的发展史莱恩仿佛看到了岛国近年来漫画的发展历程。

    莱恩又问了一个问题,

    “你觉得集英社成功关键是什么?”

    千源凛人思考片刻沉稳的回答道:

    “个人觉得是他的两个制度:

    一是读者问卷调查制度,每期读者可以选三个最喜欢的漫画,而连续三期排名最后的漫画会被”腰斩”,进行到一半的故事也会被迫完结。

    二是专属契约制度。签约的漫画家只准给《少年Jump》-家提供画稿,不准同时在其他任何杂志上亮相。包括使用笔名、改变画风投稿等。漫画家们都必须专一地只画一部作品,精益求精。结束一部之后才能开启下一部。事实上,这种创作环境下出来的漫画,整体水平比起那些精力分散的作品,质量好上许。并且不得随时停止漫画,具有商业价值的人气漫画就不得不一直连载下去,直到“烂尾”。

    除此之外《Jump》还拉拢了手冢治虫和赤冢不二夫借助他们的名义设立了新人奖项,保障了新人络绎不绝地一入。”

    “难怪《七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后面烂的让我不想看,而死神直接被腰斩。”

    莱恩想到自己以前喜欢《航海王》,但看到‘顶上战争’之后感觉变水了,司法岛篇觉得不好看就放弃了。

    莱恩思想开小差,直到被金智秀喊了两句,才回过神。

    连忙抱歉,莱恩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千源君,感谢你提供的信息,这对我后续的打算有很大的帮助。集英社中好的制度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我们说回迷你漫画,加藤君。”

    加藤鹰挺了挺身子,连忙回道:

    “在。”

    莱恩面带微笑的看向他,

    “报社这边我会提供三份剧本,你帮我联系几位愿意放弃合作版权的漫画家,将它们创作并发表出来。”

    “可以让公司员工参与创作吗?”

    加藤鹰问道。

    “这个人员不做限定,到时我还会提供剧情中主要角色的一些分镜画面,我只要求按我的大纲去创作。”

    “好的。”加藤鹰答应的很利索,因为这种工具人式漫画师在岛国太多了。

    莱恩记忆里漫画太多了,不过大部分莱恩只看过其中一部分内容,把这些漫画的大致框架整理出来,让漫画师进行创作。不指望大火,但肯定是有受众的,毕竟记忆里漫画都是经过市场检验,垃圾漫画也不可能从岛国传到华夏去。

    在办公室聊完之后,莱恩让加藤鹰给自己拿了几本出版漫画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