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格何方
繁体版

第三章 龙虎大酿

    两月前,袁老先生省亲回府。这老先生是本郡鸿儒,心气颇高,看不得无用之人。

    赵静斋甘愿做低伏小,作惶恐不安状,以退为进前去辞学。临阵时却是一鸣惊人,显学偏方无微不至,更以“八味”作策论,上引《伤寒杂病论》,下据《图经本草》,彻底惊倒了老爷子。

    几番切磋后,袁老先生很是佩服,直言赵静斋为高才,并亲自殷勤送客。引的护院头领和管家们,也纷纷前来请教。

    东翁听说后大是放心,每月俸银不减反增,总计达到了二十五两。

    袁老先生、徐头领、赵管家这几人,都是府上辛劳死士,却都有赵府的文雅之风。从此四五人,常常坐而论道。

    世人每有五劳七伤,便搜罗进红丸炼秋石,此为千秋显学。

    前有词圣文宗苏白两学士,所得“朝吞太阳精,夕食秋石髓”;后有四五雅士,赵府论而续道,倒也各有心得,颇为美谈。

    尤其护院徐头领前辈,对赵静斋非常之语,很有印象。

    周阳山当年纵横时,曾虎口中抢下一老者,获得一遗方,亲自调试下,又陆续加了好几种偏方,从此大补气血功力增进。曾对静斋密切关照,长食此物,二流大境界水到渠成,一流大高手也未尝无期。

    赵静斋又孜孜以求,做了改进,将细粉泡服,改为精酿泡服。其须全部药材二十几种,如人参鹿茸断须杜仲等,分别找了多家药房,或错开或多开,亏得明府如此大城,才备下了两坛。赵静斋引经据典,暂称其名龙虎酿。

    当然敬献各位同僚那份,自然有所不同,却是临时冲泡,且少了好几种药材,权当是小龙虎。

    “赵先生大才,着实是比先前龙虎霞血丹强!”

    想到堂堂徐大头领,翘着大拇指,向来精瘦坚实不苟的脸,居然也笑眯眯泛着红油,很是礼贤下士。赵静斋不由一笑,这徐头领受用后如此识相,那就投桃报李,也高看此公几分。

    不过秘方是没有的,无非是承古人医书留下点旧荫,探究寻踪胡乱调制而已,不敢僭越领功。却也不碍事,以后少不得多来多往。

    总计三坛酒,耗费二十多银,很是让赵静斋心疼,不过倒也值得,全身气血,隐隐也冲到了二流大境界。只是……这两日盏酒下肚,却如石沉大海,毫无起色。

    咬了咬牙,一口气灌了小半余坛,闭目良久,叹息而起。莫非是沉泡时辰尚不足?细想又摇了摇头。

    看来却须等不得了。不过如今身手,在府城中倒也可行事一二了。

    处理了剩余手尾,把余留半坛龙虎酿,取个约莫三斤的大葫芦装了。赵静斋重新打开一块净纸,观察良久,方就着油灯,就此燃了。

    当年大舅为大帅练兵,独身匆匆而去,留言五年必回,逾期自去东南明府寻他。众弟兄担心,三年前便潜了弟兄在万香楼。

    今秋,却正是观武三十年。

    …………

    自来了赵护院后,徐头领最近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赵老爷倒也没丝毫怪罪的意思。

    头领昔日老军阵出身,据说当年寇乱时,还救过老爷的命,自然是忠心耿耿。昨日又献忠言,建议今秋城外农庄巡视,便由赵护院陪同二管家,既然是心腹之人,自然更应该多历练才是。

    老爷了然,这是个肥活,不过很是爽气,准赵护院二管家便宜行事。

    当夜无话。

    来日卯辰时分,赵二管家一向团团和气的胖身材,难得雄姿英发,早早带了两个家奴,在大堂外等了多时。

    远远望见赵护院过来,但见赵护院头带斗笠,黑衣短打,选了个棍棒,挑个葫芦迎过来。赵二管家吓了一跳:

    “此去甚远,赵师不带手刀?”

    赵静斋也是个妙人,当下重重甩了下脚腕,确实系了匕首,笑道:

    “三十余里地而已!”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周阳山当年,习得正是戚家军刀,入林后刀法做了改进,用上了匕首。赵静斋循规蹈矩,照抄不误。

    三十余里地,四人行却须半日。赵管家身体力行,胖身材也活泼得紧,一路向东北而行。沿途山长水阔,两人很是窃窃切磋了几句,到得庄上时,正是午时。

    赵管家做事认真,公事公办,只肯简单对付了肚子,便对庄长那老头直囔着,要细看今年收成,其余晚上再说。赵静斋不吭声,一切自然由管家出面做主。

    今年年景不错,从开春起就很给赵府面子,一直雨水充足。如今更是黄镶十里,秋风吹来,煞是好看。

    管家不禁扭头,对赵护院笑道:“这光景,好大的秋风!”

    两边一马平川,老老少少,都卖穷般只着灰土短装,便三四十岁的汉子,猛瞧着与五六十岁也无甚区别,都一五一十在地里忙活。

    赵护院食君禄忠君事,带着两位家奴,只管远远的跑开,侦查演练防敌袭。庄长是个好性子的,只管披了白发白须,陪着管家哼哈应答。

    当晚众人宾主尽欢,赵管家推辞了许久,方肯做了上座。庄长已年高得不像样,讲究礼节繁重,全程用了双手举杯致辞:

    “苍天在上黄土在下,此第一杯酒,上敬天地菩萨,下敬祖宗和此地洒血将士……”

    赵管家担心赵护院不耐烦,扭捏着解释道:

    “离此再向东不足十里,便是招宝山,当年戚家军在此,真正是血战数场……”

    “哦,那岂非是我赵府恩人,明日我便亲去祭奠一番!还请庄主替我准备……”赵静斋见庄长正要吩咐,又大手一挥:

    “明日替我准备材料,我却要亲自下厨,如此方显意思!”

    早有人先散了,自为明日准备。

    本是一日劳累昏昏欲倒,这顿席面却分外不给面子,一直过了亥时方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