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县令
繁体版

第38章 生财课堂

    岐晖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徒弟思想很可怕,他总是能用一种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言论,将他真实的想法包裹其中,从而达到混淆视听、迷惑听众的目的。

    他厉声说:“我道教明明讲究的是清静无为!”李俭大笑了起来,他虽然不擅长辩经,却拥有后世网络键盘侠的特质,那就是万物皆可杠,当即回应:“老子也曾说过,无为则无不为!”

    “老子何曾说过这话?圣贤的原话乃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不是重点!徒儿总归是没有歪曲圣贤的原话吧?”

    “这倒也是!”岐晖点点头,突然发现这话题有被李俭带偏的意思,连忙说:“且说回正事!”

    李俭叹了口气:“师父总觉得师兄弟们是为了求财,且听徒弟狡…分辩一二。现如今我楼观道能赚钱的产业,大致是白硝制冰、水力磨坊、琉璃制镜三样。师父只以为师兄弟们为钱财迷惑,但这三样可曾招摇撞骗?可曾非法?”

    岐晖摇摇头,李俭便继续说:“当日徒儿演示白硝制冰,师父也亲眼看见。现如今的玄真观内,每日所产的大量白硝,那可都是师兄们数月钻研,确定了的工艺技巧。琉璃制镜也是一样,徒弟最初的设计,乃是以银为镜面,现如今的工艺如何呢?与银还有关系吗?”

    “所以这些都是师兄们的钻研,乃是利用了炼丹的经验和技术,是靠着自家的本事赚来的钱财,这钱财来得干干净净。而且白硝制冰,让最普通的百姓在炎夏也能吃一口冰,不再是权贵们才能有的享受。”

    “琉璃镜现在虽然仍旧奢侈,但以师兄们的钻研态度,最多十年,便可以卖进千家万户,百姓嫁娶,也能买得一块,这便是造福万家,乃是无量功德,道祖若在三十六重天得知,也必然是欣慰不已的!”

    岐晖不由得拿拂尘敲了敲李俭的肩膀,若听李俭这么一说,楼观道参与的诸般产业,倒的确是道士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换来的,可没有任何坑蒙拐骗的行为,走的自然是正路。

    但他还是觉得,道士们不应该过于追求这些。李俭便继续说:“先前徒弟说,百姓日用即是大道,师父也很赞同。道教追求飞升,便以炼丹为手段。在炼丹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无关飞升而用不上的东西被发现,这些东西用于百姓日用,大有可为。”

    “故而师兄弟们愿意将炼丹过程中发现的东西拿出来,若能形成产业,那就是造福百姓,是积累功德。功德自然有助于炼丹成功,所以追求钱财乃是好事啊,既能丹道大成,又可惠及苍生,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师父为何要反对呢?”

    岐晖再一次被李俭说服,他自己也清楚,二十多个道观,百余个徒弟,另有道士百余人,都得靠自己这个主持处理其中的关系,否则楼观道还谈何发展呢?

    他略有些疲惫地说:“徒儿可有其他想法吗?”李俭的想法很多,但大多杂乱,而且制作镜子一件事也让他想明白,他所掌握的引以为傲的后世知识,其实相当粗糙,并不足以细致到让他言出法随,随随便便就立一个产业出来。

    于是说:“徒弟略有些心得,不如师父将各观中的师兄弟并道人们召集,由徒弟与大家谈一谈如何?”他觉得以他的知识储备,还是充当某个课题的提点人,而非发明和参与者为好。

    两天后,被岐晖召集而来的各观道士们就来到了通道观,挤在了老君殿中。原本岐晖的意思,是选在通道观的另外一处偏殿中,但是听说那个“生财童子”的李师弟要讲课,跑来的道士们太多,不得已选在了老君殿中。

    看到密密麻麻的道冠,岐晖望向了老君神像,暗念告罪,在祖师面前谈财利,他觉得自己简直是发了昏。

    简单说了两句后,岐晖便坐在了一旁的蒲团上,将主讲人的位置让给了李俭。李俭也当仁不让,走上前来,朝四面做了个拱手礼,又毕恭毕敬地朝着身后的老君塑像作揖,然后说:“诸位师兄弟安好?”

    等到众道士也行礼完毕,李俭说:“先前师父提倡,百姓日用即是大道,此是正理也!我道教宗旨,乃是劝民向善,天下趋于大同,虽寻常百姓之家,也家家户户富足,则至小康。小康达成,便是人间盛世。若我等助当今天子成就盛世,便是功德圆满。功德既成,丹道可至,白日飞升便不是梦了!”

    他这一番话,自然是要先定基调,将行为正义化,这样就是站在了道德的高点,为求钱财的行为找一个大格局的借口。

    这种话是必须要说的,李俭看了一下众人的反应,知道有些道士并不以为然。笑了笑继续说:“有些师兄传闻,我李俭乃是生财童子,我以为,这句话却错了!”他用手一指:“在我看来,诸位师兄弟皆是生财童子也!”

    有个师兄便大声说:“李师弟,你看师兄我两袖山风,哪里有半分童子模样?”便有些道士们哈哈大笑了起来,看到岐晖的脸色,才连忙板了脸,正襟危坐。

    李俭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继续说:“现如今我楼观道的产业,有白硝制冰,有琉璃制镜,这些技艺方法,虽是我发明,但诸多师兄参与,如今工艺不断更新,已经没有我什么说话的地方了。”

    “白硝,乃是炼丹常用之物;做琉璃镜子所需的锡、汞等,也都是炼丹常用的。所以我说,诸位师兄弟也都是生财童子,只是你们不自知而已!”

    又有个师兄说:“不自知,如何称为生财童子呢?”李俭便说:“炼丹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用于百姓日用,从而生财的。诸位师兄弟,你们炼丹时,可考虑过用盐卤吗?”

    于是就有十多个师兄称是,李俭便招了招手,一名道童端着个木盘,上面蒙了块布,放在李俭面前。李俭掀开来,众人都拿眼望去,却是一个寻常农家常见的小陶罐,还有一个白瓷盘。

    “这陶罐里装的是粗盐,盘中却是河东产的池盐,也就是解盐、青盐、精盐。这粗盐是从东海齐地运来的,乃是海盐,鄠县的价格,是一斗八十文。这池盐的价格,半年前是一斗三百文,如今已经涨到三百八十文了。请问诸位师兄,粗盐与池盐可有区别吗?”

    有一个道士站了起来,说:“先前我曾经试过炼丹时点以盐卤,故而略懂一些,以煎盐法,便可以将粗盐化作精盐,只是耗费也太大了些。”

    李俭点了点头,说:“黄师兄所说的,就是炼丹时发现的对百姓有用的方法。现如今粗盐精盐的差价便达到了三百文,等待大唐统一天下,这粗盐价格自然是要降下来的,但关中远离大海,再低也得一斗五六十文,而池盐产量有限,这价格却是不会降的。”

    许多有心的道士立刻明白过来,便喊着说:“莫非李师弟有将粗盐变为精盐的好方法吗?”李俭摇摇头:“黄师兄已经说得明白,粗盐变精盐,也不过是煎、煮一法而已,只是工序繁琐,耗用太高,即便有了方法,百姓依旧用不起,还要与河东盐竞争,我也没有好的办法!”

    众人都是失望不已,现如今的大唐并不实行盐铁专卖,所以就有许多山东人,以贩卖盐为业,当然这却不算是私盐,因为大唐官方是不管的。

    却听李俭继续说:“黄师兄既然有心在炼丹时使用,想必就对如何将粗盐变为精盐有了一些心得,你若要生财,为何不继续研究,变换工艺,节减成本呢?若果然研得方法,哪怕没有河东盐那样的高利润,也是赚的!”

    他看向了众人,说:“所以我说,诸位师兄弟,都是身在宝山之中,你们不妨想一想,还有哪些既有利百姓,又可以生财的方法呢?”

    李俭以盐为例子,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诸道士们思维的大门,尤其是黄师兄,觉得李俭说得当真没错,粗盐变精盐,不过是以清水熬煮而已,将他那两个炼丹炉一改造,就直接用,他打算回去之后就立刻研究。

    于是诸道士们纷纷思索,既而彼此交谈,想要发现新的生财的方法。却有一个中年道士站了起来:“李师弟,贫道我于炼丹一道不成,却学会了辨认矿物的方法,当如何生财呢?”

    这位道士姓吕,是岐晖收的比较早的徒弟之一,他一直坚信,炼丹的主材料,非得选用适合的矿物不可,于是将精力都放在了辨矿、收集矿石上面,结果丹是一炉都没有炼成,反而收藏了一大堆没用的矿石,在师兄弟中很是有名。

    “吕师兄是有大本事的啊!”李俭听完眼前一亮,只觉得道士这个群体中果真是藏龙卧虎,连寻矿专家都有。“师兄若是有意当官,便请师父推荐,可以前往工部、虞部。若是无意,我推荐师兄前去楚王府,楚王有蜂窝煤的买卖,满天下派人在荒山找石炭。师兄若去,便可以带队,也方便师兄找其他矿物。”

    吕道士摇摇头:“我却不愿去当个小吏任人驱使,若能协助楚王,贫道却是愿意的。”李俭说:“师兄若打定主意,师弟当为师兄推荐!”

    又有一个道士站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个炼丹不成的,我一向以为,丹道不成,或许是炉子灶台的问题,故而很是一番钻研。现如今师兄弟的炼丹灶台,大多是我帮忙修的。师弟,我这个本事可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