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县令
繁体版

第3章 辅管后勤

    会议用了足足两天才有了最终结果,李三娘以唐国公李渊的名义为主将,马三宝为总管,其余何潘仁、李仲文等皆为总管,而李俭也得了个官职行军司马,有参与谋议之责,归属于马三宝部,主要负责协助办理后勤。

    而李俭这两天也打探到了许多消息,事实上在前次李俭第一次拜访李三娘后不久,马三宝就奉命暗中说降了胡商何潘仁所部,故而此后何潘仁便派兵护卫司竹园。

    随后李三娘领马三宝、何潘仁大致平定了鄠县、杜县等地,稳定了局势。但她部下的人马几乎全部来自何潘仁,若只依靠一人,难免会变为傀儡。

    于是李三娘便命马三宝等心腹前往游说各地首领,李仲文、丘师利、丘行恭等果然来投。只是李仲文听说了李俭之后,表现得很是不屑,无奈之下,李三娘只得将李俭排除在与会资格之外。

    对此李三娘很是道歉,毕竟她就是按照当初李俭的说辞做的这些事,而向善志也果真被岐晖说动前来,但李仲文毕竟实力雄厚,她还要多加依仗,就只能对李俭有所亏欠了。

    李俭只是苦笑,五年的时间,足够他了解这个时代的一些习俗,他的身份尴尬,对此李俭也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很不好,但李俭还是行礼表示感谢。

    李三娘向李俭深深下拜:“果如公子当日所言,我弟弟李智云被官兵抓捕送往长安而来,好在妹夫段纶得了我的书信,将囚车劫持。若非公子预言,我弟弟恐怕有生命之危!”

    这是当初为了彰显自己和师父岐晖的神秘感,李俭根据史实做的预言,也因此李三娘对李俭更加重视,于是李俭只是摆了摆手:“令弟吉人自有天象,天命在唐国公,公子虽有小碍,但自有神灵护佑!”

    李三娘便问:“李公子以为,我军下一步当如何?”这就是询问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了。

    李俭沉思了片刻,这些年他与岐晖师徒一直收集各种信息情报,虽然师徒俩都没啥军事指挥才能,但李俭还是有一些可行的想法。

    于是他说:“我军初成,尚无战力,应当先扩大地盘,将大兴城以南以西连成一片,至少要将渭水南连为一片。”

    李三娘不住点头,她也是如此设想,因为渭水北岸,还有扶风太守窦璡在固守城池,从长安到雍县,还有数个县城没有起事,仍旧遵从大兴城的命令。

    而且李三娘也很清楚,她东拼西凑的这支队伍,显然是无法攻破大兴城的,所以必须得等到父兄领兵前来支援,但她至少要将关中入蜀地的道路隔绝,切断益州与长安的联系,而这一点,她自认为是可以做到的。

    李俭的建议甚合她的心意,只是李俭这个行军司马都是她难得争取来的,李三娘不由得再次感慨李俭的身世。

    与李三娘交谈一番后,李俭便赶回营中,向上司马三宝报到。马三宝已经换了一身戎装,召集了手下一堆临时军官。

    没错,就是临时军官,他这个总管还是李三娘私署的,并没有来得及得到已经正式起兵的李渊的任命。

    李俭和师兄冯起也混在军官之中,冯起是岐晖第六个弟子,也是岐晖派来的诸多弟子和佃农的领头,与李俭一样,都顶着个行军司马的临时官职,只是他们俩都是副手,负责协助办理后勤事务。

    马三宝神色严肃地立在帐中,望着手下一大堆涌动的人头。柴绍本就是隋朝的太子千牛备身,故而柴家在鄠县有自己的庄园,唐国公也为爱女陪嫁了大量土地。所以决定起事后,平阳公主便以柴绍留在府中、曾经是老兵出身的家仆为将,以召集来的佃农为兵,勉强拉起了千余人的队伍。

    等到马三宝说降何潘仁,何潘仁又送了千余人马,在攻占了鄠县、杜县后,算起来平阳公主的直接下属,就有了四五千人。

    只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农夫,有一些是沦为盗贼的流民,未经过战阵训练,就这么匆忙地集结在了一起。

    也因此,由于熟悉军务的人手不多,而且兵丁来源复杂,所以所封的临时军官也众多,故而马三宝在会盟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训明军纪。

    “半月前,唐国公已经在晋阳起兵,不日就向长安而来。诸位既然跟随我家三娘子,就要严明军纪。圣人有言,不教而杀谓之诛。好叫尔等知晓,军法无情,要好生训斥手下,不得违反,否则一律军法行事!军法官何在?”

    当即有一名军官出列:“下官在!”

    “宣读军法!”

    “诺!”那军法官便捧着一捕书册,大声宣读了起来。

    李俭听得很认真,他自认为不会违反军纪,但知晓哪些规定还是很有必要的。军法实际并不繁琐,毕竟是拼凑的军队,以眼下大军兵源的素质,过于繁琐未必利于推行。

    宣读结束后,马三宝又好生告谕了一番,并贴心地将军法册下发给诸部,要求回去向部下宣读。

    冯起于是捧着军法册,带着李俭回到了后勤营部所在。马三宝所部的后勤营官也是柴府的一名老兵家仆,名叫史成,自称原本是跟随过名将史万岁的,但史万岁被杨素冤杀后,就跟了柴家。

    这让李俭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史成左腿有些行动不便,大约因为如此,没有去战营当官,而是来管理后勤。他留着一部大胡须,一道延伸到耳后的伤疤,时不时咳嗽着,说:“咱们管理后勤,就是收、支二字,一切往来,记录明白在册,这差事就办好了!”

    冯起不住点头,他在观中也是负责管理后勤事务的,觉得与军中区别不大。李俭没有多说话,他有一个优点,不了解的东西,绝对不乱发言。

    于是史成说:“二位都是刚入军的,这样吧,李司马负责收,冯司马负责支,一切账簿记录,都要给我看过。”

    两人连忙说:“诺!”

    很快李俭就发现,自己接的是个繁琐的苦差事,因为戏下之盟,平阳公主实际上将长安以南暂时归拢了大半,大兴城内并未出兵主动前来攻击,于是那些仍旧遵从大兴城号令的诸县城,也都纷纷自守。

    于是李三娘下令,全军抓紧时间训练,随着李家旗号立起,各地的物资也纷纷汇聚而来。李俭刚刚接手工作,就忙的几乎没有歇息的空闲。

    从柴府、李家的庄园、几个被攻占的县城处,每日都有数十车乃是近百车的物资送来,而李俭的任务,就是点清物资后确认,然后将分配至马三宝部的物资分门别类再次点清收藏。

    比如仅是军士披的甲,除了铠甲、皮甲外,又细分为十余种,按照体型不同,又大致分为数种。比如箭矢,根据箭头的不同,又分为数十种,有穿甲的、破甲的,有射人的,有射马的,有锥形的,有铲形的,有月牙形的,有鱼尾形的,还有专门发信号的号箭,也就是鸣镝。

    布料又分为许多,有记录军情以防水的、有缝补帐篷用的、有马鞍修补用的,好在这支军队不需要统一军服,但不同布料不同用途,也分了数十种,都要分别存放。

    然后李俭惊讶地发现,按照隋朝的制度,军队还负责提供磨刀的砺石、吃饭用的木勺、剪刀、绞刀、梳子、篦子、火石、火绒,甚至包括给战马喂草料的铡刀。

    李俭打听后终于知道,原来自北周实行府兵制度后,大隋朝的士兵,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中小地主,行军打仗的许多装备,都是需要自备的。

    但平阳公主考虑到自己的这支队伍东拼西凑的属性,于是向占据的各县下派征收了部分物资,然后补充发放。

    李俭于是一面惊讶于古代战争装备的细致程度,一面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是统计数据。

    虽然一开始他很是手忙脚乱,但几天之后就迅速熟悉了。于是李俭每日里在营中忙碌,他身后跟着几名小吏,负责捧着册子,协助统计、记录和核对。

    就在平阳公主戏下会盟诸义军快一个月后,战争终于爆发了。西京留守卫玄与阴世师商议后,由阴世师领军,自大兴城出发,主动向这支拼凑的义军发起了进攻。

    原因很简单,唐国公李渊一个半月前在晋阳起兵,于是李三娘统合了长安诸义军,李渊的堂弟李神通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占领了鄠县南,截断了蜀地支援关中的道路。

    而李渊的另外一个女婿段纶占据了蓝田,整个长安南部几乎失守,若任由下去,恐怕长安周边都要“沦陷”了。

    而李三娘、李神通、段纶三部恰如一个箭头抵在长安以南,卫玄想要解围,从而获得蜀地、中原仍旧支持大隋朝的诸郡县的支援,首先就必须解决掉顶在最前面的李三娘。

    于是李三娘迅速行动了起来,她召集了诸部首领总管和中级军官,准备应对阴世师的来袭,也顺便检验一下训练一个月来的成果。

    很让人难为情的是,李俭依旧没有从会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