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
繁体版

爱使生命的意义长存2

    在戴林给我说出了重启余生意义的那些感慨之后,他连续三个周末都来找我。

    而且每次来都做同一件事,请我看时隔十五年后,重新上映的《泰坦尼克3D版》。

    第一次重温这部片子,我从进影院开始,眼睛就一直是湿的。

    第二次,我在想:如果唐跃还在,陪我一起重温这部经典的人,是他该多好。

    第三次,我没哭,认真重温了这部片子的每一个细节。

    而让我潸然落泪的,不是船沉时罗丝和杰克的生离死别,而是影片结尾处,90岁罗丝的那段喃喃自语。

    走出影院后,戴林请我喝咖啡。

    在咖啡店,他拿出手机给我看。

    电影已经看了三遍,他居然还录了一段视频继续让我看。

    我不解地看着他。

    他说:“15年前看这部片子,被他俩的一见钟情和生离死别感动,但现在看,最感动的,却是这段。”

    我看了一眼,他用手机录的,也是影片结尾处,老年罗丝的回忆。

    那一段,罗丝没有说自己有多么怀念杰克,在心底多么爱他这些话。

    而是说她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她的一生怎样的快乐和有价值。

    戴林说:“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所以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一直到九十岁。”

    然后,他话锋突转:“麦冬,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如果可以,我希望余生能和你在一起,一起组建家庭,一起照顾唐跃的父母,一起面对生命的无常……”

    戴林的话,对当时的我来说,的确很有说服力。

    我何尝不想重启人生,何尝不想为故去的唐跃活出双倍的精彩。

    可那时的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再次拥有爱情。

    是戴林的表白,让我突然看到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他和唐跃是两种性格,但他们本性都很纯良。

    不管这是命运的安排也好,作弄也罢,我们想好了,顺应天命,不辜负本心和活着的每一天。

    就这样,我在2012年春天嫁给了戴林。

    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是请双方父母还有唐跃的爸妈一起吃了顿饭,拍了全家福。

    2014年,儿子小宇出生。

    守着那样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我和戴林都热泪盈眶。

    他说:“真想念唐跃。”

    我说:“我也是。”

    在我和戴林之间,唐跃不是我们的禁忌。

    相反,每当遇到很多快乐的事情,甚至只是看到春天的第一朵迎春花开,我俩都会感慨:“如果他还在,多好。”

    戴林有时想他了,就会开着车,带我去他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走一走。

    而我心情低落时,他就会带我去山大校园逛一逛,去吃一碗食堂的拉面。

    唐跃于我们而言,从来不是一个死去的人,而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住的小区跟唐爸唐妈只隔着两条街。

    退休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看小宇。

    一到周末,二老就会来替我公婆的班,帮忙照看小宇。

    两个人商量着今天要带小宇去哪儿晒太阳,给他念什么书,做什么好吃的,争论着小宇喜欢他俩谁多一些。

    我超级喜欢那样的画面。

    它让我觉得生命、活着是如此坚韧美好。

    我佩服所有能把悲痛反刍成力量的人。

    2016年,女儿小淇出生了。

    因为公婆身体不好,而我爸妈每次来泉城都会水土不服。

    于是,早在小淇出生前两个月,唐爸唐妈便跟我们商量好了要带小闺女。

    我们全家欣然同意,所以老两口一头扎进科学育儿的领域。

    小淇是他们一手带大的。

    照顾生活,教她礼仪,爱而不溺,常常引来小区里其他家长的求教。

    而面对外界对我们家这种复杂亲情关系的一些议论,我们向来一笑而过。

    而一个人彻悟的深度,恰等于所受痛苦的程度。

    唐跃的离开,让我们瞬间分清了生命的主次。

    我们活着,在意的不是别人的目光,我们最在意的是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有没有对得起“活着”这两个字,敢不敢于有情有义。

    记得小淇第一次会叫“爷爷”时,坚强了一辈子的唐爸泣不成声。

    他给我和戴林发微信,正式表达感谢:“如果没有你们,我和老伴这辈子断然体会不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你们,让我们的生命圆满而美好,让我们即便这把年纪,还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豪情壮志。”

    文字后面,是三个拳头的表情包。

    那条微信,我和戴林留存至今。

    每读一次,内心的震动与感动都是崭新的。

    就在今年5月30日,国家放开了三胎政策。

    搞笑的是,我同时收到六位爸妈发来的这条新闻链接。

    甚至,公公婆婆还发来了几个孩子名字供我参考:戴磊、戴垚、戴森(我真的不是打广告的)……

    事实上,我们一大家子都不是“多子多福”理论的支持者。

    可是,经历了唐跃这件事,我们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孩子、花朵、太阳、春天等等,与生命力相关的一切。

    那天,看着手机屏幕上,一串串寄托着一家人对新生命各种希望与期待的名字,我的心被平静的幸福填满了。

    孩子真好。

    生命真好。

    活着真好。

    身边的戴林感慨:“如果唐跃看到这一切,应该也会放心了吧。”

    我笑中带泪地回复他:“我们一直都记得他,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他是幸福的。”

    是的,我们活着的这些至亲,把对他最痛彻的想念,化为了对生命最热烈的拥抱。

    我们,一直在努力替他活出三生三世的深情与灿烂。

    生命最原本的含义,最永恒的向度,是爱,它不可能战胜死亡,但它可以让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长存。

    所以说,爱使生命的意义长存而不灭…………

    PS:下面的计划是,写几个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叙述的故事,而故事情节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时,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意义。希望我能成功,带给大家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当然,也会借用我喜欢的大神的一些人物名,以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