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繁体版

沙漠公路自驾游(三)(5):几个沙漠游玩小提示

    继续XJ自驾游。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旅行,总结了几个沙漠游玩小提示,就当成攻略送给大家吧。

    1

    塔里木沙漠公路虽然是相对笔直一条,但是也设置有这种梯形的临时停车点。

    如果需要临时停车,建议不要把车停在沙子里,或者直接停在路边,否则太危险了。

    沙漠公路虽然按照一级公路修建,但是路面较窄,印象中只有3.5个车道。两辆运输车一照面,连个夹缝都没有,更何况时不时地还闹个能见度什么的。有时候一阵“妖风”起来,扑面的沙子就像下大雾一样,你把双闪打开,后面的车离远了都不一定看得见……

    根据以往的经验,越是这种“荒山野岭”的地方,路人越容易放松警惕,越危险。所以在沙漠行车,为保安全,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非靠边停车不可,还是建议继续往前开一段,找路边的开阔地,或临时停靠点。

    2

    如果您的车辆配置不过硬,或者是驾驶技术不过硬,建议不要把车拐进沙土里面“逛一逛”。这沙地看起来平平的很坚实,但是车一进去就是深深的两道辙。

    有一些地段用“辙”都不大贴切,应该说是两条深坑——越往沙漠深处就越“坑”。

    这不是危言耸听。

    沙漠公路这一条线,除了公路是本身是硬的,其他地方都是软的,普通的家用小车、吉普车或者底盘不够的中小型越野车都不太好使。沙子的“柔软”程度是超出一般人认知的:

    当年,石油人修建这一条500公里的路花了人民币10个亿,从这个数字就可以推测出,沙漠里条修路得有多难。沙漠公路采用了“厚基薄面”的技术,那么它的“基”该有多厚,才能在20多年的岁月中稳稳地承载着天山与昆仑山的文化沟通和贸易运输。

    现代人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冰冷而不留情面的数据,但有关塔克拉玛干的那些数字,却代表着对生命的慎重,和对自然力量的警惕。

    这一点我们从采油大车的造型上也能举一反三出来:

    你看这车,一个轮子的直径就比一个成年男子的个子都高,穿着高跟鞋能走出过桥洞的效果,假如你觉得你家的车各方面数据很优秀,那你跟这车比比[捂脸]?比不过,那就别进去了。

    人类之所以喜欢对带有刺激性质的挑战趋之若鹜,多数还是因为那个“挑战”有希望达成,但如果“挑战不可能”,那就是以身犯险、拿生命开玩笑了。XJ旅行,凡事三思。

    上图:车轱辘捎带沙漠标准防晒装游客备示意图。

    3

    到沙漠旅行,防晒的装备是必备的:帽子、墨镜、面罩、长袖的上衣和裤子等等。此外,沙漠里昼夜有温差,如果要夜宿的话,防风衣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

    纱巾,至少备一条。多条亦可,反正不占地方也不占重量的。

    纱巾最大的作用是防晒,防风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用做拍照道具……无论男女[笑哭]。

    有了沙漠旅行的经验之后,后来箱子里就很少带多余的衣服了,基础色的打底2套再加十来条纱巾、丝巾、彩色领带,用压缩袋一压缩,都占不到一件衣服的面积,省钱,还省地方。

    上图:我的丝巾小锦囊。

    女生一旦有了纱巾,连裙子都省了,只需要把披肩换个颜色,一披、一裹、一搭、一系,就是一套崭新的华服。

    上图:前年去海边度假的时候“故技重施”,各色纱巾帮了好大的忙。

    此外,沙漠里的风景是一水儿的撞色系黄蓝强烈色配合,天空和金沙的色块面积过于广阔,拍照出来的效果比较单一。所以用红色、绿色、桔色、紫色等补色一些的鲜艳纱巾一点缀,画面立即就会灵动起来。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一定要记得做好防晒措施。沙漠里的紫外线极其强烈,日晒时间又长,如果一不个小心,轻则会把皮肤晒成“奶牛”,重则会晒伤。

    上图:XJ旅行两个月的辉煌印记。

    4

    每年九月,XJ的南疆地区游客会变多,这是沙漠中最美的时候,夕阳血红,黄沙漫漫,披帛飞舞,裙裾飘飘,遍染金色胡杨林。

    胡杨,被称为沙漠中的活化石,这种树可以万年不死,甚至,死了也能“起死回生”。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队友开着车在KS周边逛游,路过一个兵团叫图木舒克,在这个小城一处毫不起眼的路边上打卡到了一株一千多岁的胡杨树。

    可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把“一千多岁”这几个字儿说出来,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换个说法:这棵树从唐朝的时候就长在这儿了。

    站在树下摸一摸它们,仿佛和遥远的古人对话,那种感觉特别奇妙。

    它们是“长长久久”的象征,于是有一些人把大段的文字封在红色的纸袋里挂在它们的身上,锁住小小的秘密,祈福长长的愿望。

    还有之前游记里提到的岳普湖麻扎,也存有几棵500岁以上的胡杨——明代的小树苗,如今已经参天,它所看过的风景,是翻天覆地的丝绸之路和西域土地上的巨变。

    胡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抗造,不挑食,不嫌家贫,不离不弃。

    它不像那些养在城市里的娇贵盆栽,阳光、土壤、水分的滋养缺一不可。它也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阳光太烈不行,土壤太碱不行,水分多了少了都不行,挪窝换盆换盆也会打个喷嚏……

    沙漠里的地表温度在白天动辄可以达到近80℃之高,我们在TLF就吃的沙土煨蛋就是这样的“自来烤”——这个温度,胡杨能忍。

    胡杨这种树,有水没水都能生,好土赖土都能活。这也是XJ的维吾尔族人,尤其是南疆KS、和田的人们都会在亲人去世后给坟墓前的小栅栏上插一枝杨树枝的原因。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寄希望于顽强的绿植,愿亲人的灵魂在地下可以得以荫蔽和安宁。如果这棵杨树日后真的生根、长大了,那就说明亲人在另外一个“家”过得很好,家人也便安心了。

    5

    自驾穿越沙漠公路之后,学会了一件事情叫做察言观色……不,察形观象。

    这是胡杨对我的人生提点:

    咱们所认识的大多数的树木,都是自然向上、直立生长的,但是,沙漠里的树木,尤其是长在沙漠腹地的旷野里的那些,大都东倒西歪——这表象背后,是狂烈沙尘暴的力量。

    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构造就像被破坏掉的拼图,碎在地上、搓成一堆,没的么子“章法”。它虽然神秘,也确实迷人,但这一份特殊的“气质”背后,是非人力可以抗衡的自然能量。

    这种“举一反三”的生存技能——或者说,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发自内心的敬畏——后来被我和队友们广泛地运用在了边疆各地的旅行中。

    从沙漠旅行回来之后,每每再看到奇形怪状的东西,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会多了一些“警惕”之心;一旦见到类似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沙地、冰川等等非人为“修改”过的痕迹,哪怕它再美再壮丽,我们都会在取景之后尽快远离。

    塔克拉玛干,平静只是它的外表,背后有可能是万丈深渊,也有可能是通往天国的旋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