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他来自未来
繁体版

第十九章:出名要趁早

    记者们一直留在学校里等着。

    等林想签售会差不多结束了,才对其进行正式采访。

    面对镜头,林想提前整理一下头发、衣着。这年头明星艺人、名人等社会公众人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相对来说比较朴素一点。没有后世那些所谓的各种“偶像包袱”,大家面对镜头往往直抒胸臆,敢说敢答。透过镜像,观众们看到会觉得很真实。后世随意回答一个问题,都需要慎重考虑或者看经纪人脸色、看提词器。这也跟后来网络发达有关系,大家不敢轻易回答记者的提问,怕说错话,怕被故意剪辑、点评或者恶意传播。

    记者问问题,林想老老实实回答,不浮夸也不拘谨。他不想说什么“石破天惊”的语句,不想给人冠上“年少轻狂”的头号。有时候,观众喜欢一个人的原因很简单,不会因为他/她的外表英俊或丑陋,是否能言善语或沉默寡言,而会依据给人的第一印象来下决心。

    所以,镜头前,林想只想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好。

    如此,当记者提到被媒体炒作成“天才少年”,与韩、郭两人相提并论时,林想没有表露出丝毫的得意神色,或是不屑一顾,反而大方得体地回答,自己只是成名早而已。

    一连串的问答,采访的记者都有些佩服了。之前签售会现场,随机采访几位同学,他们观点各异,但对林想的评价,都基本一致的好评。那时记者还不太相信,认为可能学生面对镜头不愿得罪林想,便言语赞誉。

    现在记者相信了。从林想的谈吐、举止,恐怕换作其他任何同龄人,也没有做得比他更优秀的。十多岁的学生啊,面对镜头采访,不卑不亢,逻辑思维缜密又不失他这个年纪的人该有的青春活波。

    如果未来,他还有相继的小说作品产出,那么他的腾飞是迟早的!

    林想在采访过程中颇为享受,这次的记者确实非常专业,没有故意设计语言上的“陷阱”,没有提出特别“刁钻”的问题。一直都如被访问的林想一般,大器、得体。

    新闻的传播特性一般分为三种: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

    所以,这年头的新闻很是具有权威性。

    当林想的采访新闻登上电视,并被报纸媒体赋予“头版头条”版面,其他媒体也纷纷转载播报,林想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名”了。

    身为当事人的林想灵机一动,跟老王商量一番,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名义,将刚刚结束的签售会所得的几万块钱全部捐给学校图书馆。虽然三四万块钱不多,但也绝对不少。02年的时间,羊城本地区域的平均工资也才两至三千,等于把一年多的收入全部捐出去,而且,这算是林想人生赚取的第一笔资金,意义非凡!

    在别人眼里早早出名的“小名人”林想,在自家烧鹅店里,正大快朵颐。手拿一只肥美的鸭腿,肯得满嘴流油。如果此时,有人像后世一般掏出智能机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人们一定会惊呆。这还是那个镜头前的翩翩少年郎吗?反差感如此强烈!

    再翩翩少年也要吃饭啊,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情有可原。林想还想着趁这两三年的时间,要赶紧增长身高啊!

    鸭腿啃得正“嗨”的时候,“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熟悉的诺基亚手机铃声响起,来电的是粤文艺出版社的老板张译斌,他告诉林想加印的五十万册已就位,各地的图书经销商们正挥舞着钞票跟他下订单。估计要不了多久就需要进行第二次加印。言语间的惆怅一扫而空,林想对此没有什么“澎湃”的激情,前后忙活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十二月的尾声迎来收获!

    人们都喜欢追逐热点,图书经销商们也不例外。每个行业的生意人都会拥有一定的敏锐洞察力。经过全国多地媒体的广泛传播,现在的林想变得“炙手可热”,他本人“龟缩”于校园,但外界的相应从业人员却开始在身上“投资”,渴望借机赚上一笔。

    林想知道,这是“双赢”的局面!

    有人卖你的小说书,你才会挣钱,挣钱了才有资格从事其他投资。

    林想就一直在等待,销量突破一百万册的那天,然后就可以拿着到手的版税收入去将粤文艺出版社收入囊中。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仍然需要继续等待。图书从正式立项出版那一天起,到最后统计销售数字,都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这天,徐一笑突然心血来潮,约林想出去看电影。

    当林想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电影院时,徐一笑已经和马璇人手捧着一份大桶的爆米花在等候他。

    林想自己买了几包薯片,给他们拿了饮料。没办法,总不可能连看电影都拒绝吧。之前因为林想都在忙小说书的事情,等《少年的你》开始出版后,又接着在网络上发表《暮光之城》,徐一笑和马璇约他几次都没能聚一起,这回看电影真不好再拒绝了。不然可能真要“友尽”了。

    后世,林想没有在电影院看过《英雄》,看这部电影是买的光碟,放的VCD看。后面又陆续在网上看过部分片段。只是单纯喜欢老谋子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此时的电影院,无论装修设计还是播放设备,肯定不可能跟后世相提并论,但依然拥有这个时代的特色。

    况且,《英雄》这部电影在此时,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是真的不错。

    作为一部武侠电影,该片内地票房最终达到2.5亿人民币,是02年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后续全球票房更是达到1.77亿刀儿,约合近14亿人民币。总投资3000万美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第一部商业大片”。由此,《英雄》成为内地大片的开山之作。

    看着电影屏幕上的桥段,林想没有多大兴趣,这不是他的“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嗯,他喜欢吃薯片,偶尔来一口饮料,配合张曼玉一袭红衣在漫天的落叶中的身影,真的好次!

    电影结束,徐一笑还在跟马璇积极讨论电影中的各个经典场景,林想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不会扫两个好友的兴趣。不时附和一两句,“啊对对对,你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