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他来自未来
繁体版

第五章:谈判进行时

    在林想yy之余,一位年轻的女子推开办公室的玻璃门走进来。

    林想抬头微微瞅了一眼来人,大概二十四五十岁,肩披长发、长相清秀。

    女子也好奇的打量着林想,不太确定的问道:“你好,请问是林想先生吗?”

    “你猜?”林想略带调皮的回答对方。

    “我是之前和你在企鹅号上联系过的编辑方卓。”对方没有理会林想的小捉弄如是说道。

    “嗯,你好,我就是林想。”收起玩笑林想正经说着。

    方卓又仔细观察林想一遍,实在是他的年纪太小。一个人千里之外,只身前来,还是很有胆量的。

    客气几句,林想直接切入正题。

    “我想知道贵公司打算付多少稿酬给我?”

    既然是协商签约的事情,那么稿酬是必须要谈论清楚的。

    此时,林想的小说在“蓉树下”网站发表,不论影响力如何、质量多高、数字多少,他都是没有电子版权的稿费的,网站给予的仅仅是来自于平台的推广。想获得稿酬就要谈签约的事,谈妥了,后续网站代为出版实体图书,或是与其他书刊合作等,作者才会获得相应的稿酬。

    组织一下言语方卓回答道:“基于你是新人写手,公司对你的小说不会开太高报酬”。

    林想听后问道:“你直接给我报个数字,能接受我们就签约,我接受不了咱们就交个朋友,后续再聊”。

    方卓想了想答道:“和总编商议决定后,我们给出的稿酬是买断价两万,包含电子书版权、小说出版等所有权。”

    “AreyouFKingkiddingme?”林想直接爆了一句粗。尽管之前心里预测过初次小说版权不会获得太多稿酬,但听到确切数字还是很不爽。

    方卓一脸懵逼的盯着林想,没有料到对方如此激动。

    平心而论,对一个新人作家开出两万稿酬,在整个行业来说都不算低了。

    有人会觉得,两年前韩涵《三重门》不是赚到了一百多万吗?那是韩涵,人家是当时现象级的人物,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天才少年”,加上一部分媒体的报道、炒作,这些都是他小说畅销百万册的原因。而且当初也是给的韩涵稿酬,只不过他拒绝了,后面才谈的版税分成。在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只印了五万册,根据当时签订的协议韩只收获了五万元分成。媒体冠以他“百万稿费”收入是为了话题热度,很多人都忽略了出版时间及出版数量的问题。这些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起来的销售总数。

    “如果你不接受买断,我们还可以按字数付费,即每千字五十元的稿费”。方卓见买断不成,随即提出另一个方案。毕竟编辑也是领工资的,且报酬不多,如果帮公司成功购买一本人气小说,给作者的版权费越低,将来自身收到的提成会越高。

    林想刚听她说完就问道:“还有没有其他方案或者是诚意,我千里迢迢赶来,不只是为了这点微薄稿酬,如果你们最终方案就这些,那我只能说抱歉了”。

    方卓一时语塞。她没有想到林想会如此沉稳,一点不像个孩子。是的,在她眼里林想就是小孩子。虽然他个子高,也难掩脸上未脱的稚气。她看过林想的小说,故事情节不错,文笔流畅、老练,但鬼知道是不是他写的,十几岁的孩子难道都是“天才少年”吗?直到现在面谈,短短几句话,林想表现的沉稳、语言的逻辑思维,给她一种不容易“忽悠”的直观感受。换成一般新人作者,不管你年龄大小,学识如何,但凡听到作品可以卖两万,大概率都会喜不自胜,爽快签约。毕竟此时人均工资基本2000–3000元,还是一线城市的资薪,很多小城市月薪几百很正常。两万,差不多一年的总收入,不少了。

    眼看林想准备结束话题,方卓不知如何回答,她没有太高话语权,她只是责任编辑。很多事得向总编报道或者其他公司领导。

    林想见此,心中了然。

    “请你告诉你们总编,我的这本小说想和他谈谈版权分成,如果不行,那我就回去。”林想直接跟方卓说,他已经放弃希望,计划回羊城找出版社商谈。

    方卓听后点点头,起身朝总编办公室走去。

    其实她很喜欢林想的小说,区别于一些时下“怼天怼地”、颓废阴暗的小说,林想的《少年的你》关于“校园霸凌”的主题,比那些“无病呻吟”的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她很希望能经手它的编辑,可以的话包括后续的出版发行等。但目前的情况是:不与林想达成共识,后续很可能就没有后续了。

    敲门,得到答复后走进总编辑办公室,方卓不等总编询问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总编,之前你提到的小说作者林想来了,我们谈了签约的事情,买断和字数付费他都拒绝了,他说要跟你谈谈版税分成的问题。”

    稍微停顿一下,看总编思索的神情,方卓怕他拒绝提议,补充道:“他说,如果版税分成谈不妥,他就要返回羊城了。”

    总编辑名叫陆金波,笔名“李寻欢”。早年也是一名作者,他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网络文学的代表人物”。相反,比起这些,更让他出名的是:韩涵的“领路人”,韩涵后续多部作品都是由他出版的,他也是未来国内知名的文学出版商人。

    此时的陆老板还不到三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稍显消瘦的身板更具书生气质。

    “我去见见他。”说着陆金波走出办公室。

    方卓赶紧跟上脚步。

    见到林想,挺精神的一个小伙子。陆金波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总编辑陆金波。”声音儒雅随和。

    林想起身跟对方握手,表示感谢。

    落座后也真诚的问道:“陆总编,请问我刚刚的提议考虑得怎么样?”

    陆金波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韩涵吗?”

    林想点头示意知道。

    陆金波又继续询问道:“你觉得你比韩涵怎么样!”

    “好问题”,林想心里暗道,如果自己答“不如韩涵”,那么就是贬低自己,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一个普通人,文学界的“小萌新”,肯定无法跟知名作家比较啊,无论财富还是名利。

    咀嚼话语里的陷阱,林想正色道:“论名气而言,我不如他,论学历,我应该会比他高”。

    陆金波笑了:是个有意思的小家伙!

    本想借机“以势压人”,掌握谈话主动权,未曾想他既然不上钩。

    考虑一下问道:“如果可以版税分成,你觉得自己能拿多少比例?”

    “当然是越多越好喽!”林想给了个后世“万金油”般的回答。

    陆金波听后忍俊不禁:“因为你的书只是在网络上小有名气,出版成实体书销量前途渺茫,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谁也无法预知结果如何。”

    林想平静的听着,脑海里随着对话飞速运转:“我明白,版税高,你们不划算,版税低,我不同意。既然这样,不如换个提议?”

    看着陆金波疑惑的眼神,林想继续道:“我们签个对赌协议,规定一个具体时间,以小说出版销量算,超过规定协议数量,就按20%版税分成付我稿酬,没有超过就按两万块买断。”

    陆金波思考着林想嘴里的对赌协议。

    但凡赌博,就有输有赢。

    林想的小说陆金波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分,文笔流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加上少见的“校园霸凌”话题,包装一下还是可以小赚一笔的。

    涉及到未来不确定因素的事,值得好好考虑。从自己的角度看,似乎很难赔本,销售低迷,大不了给林想两万买断也无所谓,销量超过,嗯,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之前韩涵的爆红那是个别现象,结合当下大环境有一丝“时势造英雄”的意味,或许用词不太准确,但基本就是如此。

    这下轮到陆金波犯难了。

    以他行业经验看,林想现在十多岁,如果这次合作顺利,他火了,难保下次“再续前缘”,只要往后他还能创作作品,出名是迟早的。谁知道这是不是又一“天才少年”呢?

    方卓默默地在旁边看着两人商谈,既感叹总编的老练,又惊讶于林想的聪明与知识的渊博。至少她没有见过这么少年老成的“少年”,对赌协议她也从没听闻过。

    “这部作品完结了,你有下一部的计划吗?”半晌,陆金波终于开口再次问道。

    “怎么说呢,我们应该先确定这部小说的未来,如果合作成功,一切皆有可能,反之,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林想淡然的说道。

    “你协议以多少册销量数字为准?”话题聊到现在差不多定性了,行就行,不行就有缘再见!陆金波也果断问道。

    “100万册!”林想霸气的说道。

    “噗”!方卓直接吓得一口茶水喷出来。“之前还说我开玩笑,你这不更是天大的笑话吗?一百万册,真当自己是韩涵啊,人家郭小四都没有这么说过,是无知还是无畏?”方卓心里诽议道。

    陆金波倒还好,稍稍惊诧一下就稳定了。

    “打算销售多长时间?”又问道。

    “从正式出版开始,为期一年。”林想说道。

    考虑了一下,林想补充道:“当小说销售数量达到50万册的时候,开始按协议支付我相应的版税。”

    “不可能!”陆金波直接回答,“如果最终只有五十万数量,没有达到一百万,那怎么办?”

    “你们也不亏啊,只是少赚一点而已。”林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