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开始进化的海族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大洋海神草

    寄生的过程很顺利,对于生物体内的防御机制,林已经摸的很清楚,虽然生物的种类不同,但大差不差。

    第一步是获取身份门牌,释放信息避免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然后悄无声息的驻扎下来,随即开始发育。

    为了避免宿体的死亡或是致病,吸取营养的过程很是缓慢隐蔽。

    此时的微观世界中,球形孢子开始分泌细胞壁,体型大约在40微米左右,一段时间后,分化成新的个体海兔,此时的海兔有些抽象,作为多细胞生物,结构极为简单,如细菌一般,不断的吸取营养,分裂复制自身,形成海兔菌落。

    不过,比一般5微米的细菌大不少,但整体还是细菌大小的水平。

    等到海兔菌群形成一定规模后,通过变形融合的能力,自发组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多细胞动物,加载新的功能器官。

    此时的体型已经可以无视碾压免疫细胞的攻击。

    现在到能看出一点海兔的样子,也能称之为虫。

    一周悄然过去,到这一步为止,她并没有发现异常。

    林觉得自己是否有些太过谨慎了,随即展开下一步。

    生物的体型越大,不止是越利于生存,防止敌害,营养的吸收与利用的效率就越高。

    海兔开始分裂复制,通过一分二,二分三的方式,不断增加自身的数量,等到一定规模后,开始移动。

    各类不同的寄生虫,会住在各类生物体内不同的位置。

    例如绦虫,会住在肠道,有些也会寄生在脑部。

    有意思的是,某些菌类,会通过信息素的释放,间接影响宿体的饮食与胃口,从而影响宿体行为。

    林并不需要这一类特定的位置,住下来就是成功,因而,林选择动态的移动,不停的转移位置,把自身伪装成宿体的细胞,参与到全身的循环中。

    对宿体内的有害菌群、寄生虫类等,进行攻击,控制在一个低水平状态。

    根据宿体的身体条件,等自身成长到某个限定规模,就会停止分裂繁殖。

    宿体体型大的,就分裂繁殖多一点,体型小的,就少分裂一点,维持宿体的健康状态。

    属于是互利型的寄生模式。

    精耕细作嘛,对于林而言,宿体越健康越好。

    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不利于后期发展。

    一开始,林还忙的有点手忙脚乱,各个生物体内有差异,需要根据生物制定不同的方案,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各种方案的定型,越来越上手熟练。

    时间过去一个月后,她依然没发现任何异常,林知道自己这一步稳了。

    林疯狂的释放孢子,展开大规模的寄生感染。

    且寄生的途径不止这一条,某些被林寄生的生物,会在活动中被其他生物捕食,这时,林会转移到新的宿体上。

    坚实的地基已经被打下来,剩下的就靠时间发展。

    先定个小目标,寄生到整个海底花园的生态系统内。

    一边寄生,林一边进行另一项工作,部分木马海兔对接到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上,开始进行神经信号的接收与破译。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林成功破译了部分信号,能够生成宿体的当前视野,转译感受宿体的感官。

    到了这一步,寄生的工作已经扩张到周围附近一公里范围,数万各种生物的体内,都变成了林的形状。

    林决定给她一点小惊喜。

    洞内,林开始自我溶解,随着细胞的崩坏,不消片刻,林溶于水中。

    她是在三天后发现林的异常。

    由于林三天没出门捕猎,出于疑惑好奇,她来查看林的情况。

    等进到洞里,什么都没发现。

    林消失了,消失的干干净净。

    现场诡异而又平静。

    第一时间,她急了。

    整个鱼群暴动,开始搜查林的踪迹。

    翻地式的寻找下,始终一无所获,半个月后,她只能疑惑的放弃。

    林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她。

    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了。

    在此期间,林通过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监控到特殊且频繁的大量信号。

    毫无疑问,这是她频繁控制生物活动时,所发出的信号。

    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她的意志与思维。

    由于时间短,林暂时还无法破译。

    随后,整个海底花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形势逆转,现在是林躲在了暗处。

    未来,林要做的是把她给揪出来。

    不过当下,除了收集信息外,林的主要工作是寄生。

    第一个十年,林的寄生进度处于爆发期,一传十,十传百,通过生物的活动进行传播,到第二个十年时,林已经占领了海底花园。

    寄生在大部分动物的体内,包括鱼、虾、蝎、虫、等动物,只有微生物不在林的寄生范围内。

    在寄生的途中,一直不断的进行木马海兔的更新升级。

    而随着动物的活动,林摸清部分海底花园的情况。

    首先是占地,有11.7万平方公里,一直向深海区延伸。

    西面靠岸,东面靠深海。

    说是海底花园,有点小,不如说是类似陆上森林的大型海底生态系统。

    物种多种多样,且有部分并不生活在花园中,而是如之前的海龟一样,会生活在其他地区,定时的返航。

    其中,林就发现了一种大型鲸鱼群,但并不是鲸类,属于卵胎生,不是哺乳动物,不用换气上浮,体型直逼海王类,普遍在一百米以上,常年生活在深海区。

    体型是最大的蓝鲸三倍。

    触角并不长在体外,而是长在嘴里,具有社会性,智慧的程度极高。

    每年都会返航,进行类似祭祀的仪式,围成一圈跳舞,似乎在取悦她,也会跟她进行交流。

    可以说是她的最强海下兵种。

    不过,已经被林寄生啦。

    随着这类远洋动物的活动,林的寄生也开始向远洋进行传播。

    如今的深度捆绑下,林搞不定她,但她也拿林没办法。

    而林也差不多确定了,疑似本体的东西。

    在寄生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生物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林找到了可疑的基因。

    一个生物的体内,是绝对不会有两种不同的基因。

    如果有,那就只能证明是另一个生物的基因。

    与林一样,她也是通过某种方式,寄生同化了生物,表现在生物外表上,则长出了类似花朵的触角器官。

    也就是整座海底花园,那些可疑的显花发光植物。

    她一直向着海岸延伸,没有到陆地,似乎有着登陆的打算,但还缺少必要的条件。

    自身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

    既,捡垃圾吃的。

    通常会吸收各种动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排泄废物,等到动物死亡后,会负责收集分解动物的残骸。

    除此外,她还会吸收海底火山的热量进行生产。

    会结出各类种子,用以供养大量的生物,致使整座海底花园高度的繁荣,成为各类动物生活的天堂。

    自身也能通过发光,给珊瑚与海藻等提供扎根在海下的必要条件。

    不过,她的思维活动并不多,二十年间,通过大量动物的信号收集,林只监控到少量的特殊信号。

    跟休眠不同,大部分时间,她似乎都在发呆?

    但本身对于各种突发状况反应的非常及时,并做出应对,尤其是在应对恶劣天气上,成熟高效。

    林看向花园中心处,各种观赏鱼群围绕着的巨树。

    她很喜欢这些漂亮的观赏鱼,行为类似于在跟鱼群玩耍。

    这株巨树类似柳树,耸立在海底,将近五十米的高度,发光的柳条成片倒垂而下,散发着淡淡的粉色荧光。

    远看又像是樱花树。

    这是她的脑子,也就是外露的神经节,是信号发射器。

    同样的树还有好几十株,不过要小上一些,规律的分布在花园四处。

    如果给她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大洋海神草。

    分裂繁殖,具有自我克隆的能力,年龄在10万岁以上,且生活的时间范围,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的范畴。

    目前林不清楚她多少岁,至少一万起步,就以体型而言,比自己亲妈还大。

    是最接近永生的生物之一。

    寄生的工作已经到下一步,林悄悄的向她伸出了魔爪,朝着她本体体内开始进行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