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小皇叔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冶铁成功 百炼成钢!

    在子祤的指导之下,数十个熔炉制作完毕,一眼看去满满的粗糙简陋之感。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准只能做到如此程度了,黏土熔炉的优点在于方便制作且难度较低。

    而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全部都是一次性用品。甭管炼铁能不能成功,都无法进行二次使用。

    可即便如此,依旧代表着当今的顶尖工业水准,能够自由生产铁器本就是工业的一大进步。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匠人也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了炼铁大业之上,由于前者许诺了丰厚的好处,一个个干起活来也颇为卖力。

    不过对于炼铁之事大部分工匠还都是第一次接触,并不熟悉,所以刚开始时的失误还是少不了的。

    但是头一天就毁掉了七八座熔炉,有个甚至直接炸裂开来,差点把周围的人都给崩了。

    对此,子祤的意见只有一条,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铁是必须要搞出来的,这是工业基础绕不开的一道关口,哪怕碰到再多问题也要干下去,绝对不能放弃。

    随即再次提高了工匠薪酬,并给出了伤亡补贴,凡是工作过程中造成的意外,都将获得高额补偿。

    若是没了性命,其家眷都将由官府负责赡养。

    有了这般承诺之后,工人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当即更加拼命的展开工作。

    终于在毁了二十几座熔炉之后,终于有人炼出了第一炉铁块。虽然品质不算很高,但总算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子祤兴奋之余,重赏了那名工匠,并根据其经验对熔炉与炼制方法进行改良。

    有了第一次成功之后,接下来的活就好干多了,经过不断改进与经验积累,很快更多铁块被成功炼了出来。

    无论是成功率还是品质都在直线上升。

    如今每日所产出的合格铁块已经达到了数百斤,并且还在稳步上涨。

    对此子祤自然是无比乐意,毕竟有了这些材料,自己的重甲骑兵就要不远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三千铁鹰锐士身披铁甲横扫四方的场面。

    不过如今冶炼出的铁还是最为基础的生铁,其韧性与硬度虽然远胜铜器,但依旧达不到其心中的标准。

    在他的规划中,真正好的兵器铠甲乃是使用上等精钢打造而成,如此才能在战争中碾压当下的主流装备。

    而钢的产生却比铁要更加麻烦。首先我们要知道钢与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科学角度而言,钢是以铁为主要成分,与碳等其他元素共同构成合金。

    根据含碳量,铁又可分为生铁与熟铁。生铁的含碳量较高,熟铁的含碳量较低,而钢的含碳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想要得到钢材,最简单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便是做减法,可以通过除去部分碳元素将生铁提纯,以目前的科技水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敲击捶打。

    所谓百炼成钢,顾名思义便是通过千百次锤炼而成的钢。

    或是在熟铁中加入碳的方式,来制造钢。

    其过程说来也不难,就是把铁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反复锻打,将铁中剩余的杂质物清除出去,使其更加纯净。

    除此之外,铁块在锻打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均匀、致密。而在这般不断打磨之后,更加坚韧的钢材也随之诞生。

    这种方法的好处便是操作简单,但凡经验丰富的匠人通过几日的尝试基本都可以掌握要领。

    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反复锤炼一块烧红的铁块,然后放到冷水里,等冷却后,继续烧红捶打,周而复始,要反复很多次才能成功。

    此外,还要将烧红的铁放到冷水之中进行冷却,这個过程名为淬火。淬火的目的是强化钢件,充分发挥钢材的性能,提高其耐蚀性等。

    在打造刀剑兵刃之时,基本上都免不了这个步骤。

    而此锻钢之法的不足之处便在于消耗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更高,毕竟想要完成百炼成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而且对于体力精力的消耗也同样巨大。

    除此之外还有令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做加法。

    首先要将生铁融化为铁水,然后在铁水中加入氧气、铁矿石等物质,使其与铁水中的碳发生反应,从而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

    之后再将提纯过的铁水灌入模具,冷却后就制成了钢。

    这种法子在流程上更加简单,而且效率也更高,属于后世较为常用的炼钢之法。

    但其难度却比上一种要更大,首先生铁在一千五百度以上才会化为铁水,并且要保持温度稳定,这一点会是较大的挑战。

    如今用黏土堆出来的熔炉实在太过简陋,很可能都承受不了如此高的温度。

    其次,各种元素与铁之间的配比融合也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摸索,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以现在的情况,想要锻钢肯定还是要以捶打之法为主。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灌钢法更加具有潜力。

    毕竟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基础建设,所需要的钢铁都是难以计算的,单靠一下下捶打得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所以,想要快速发展,两种锻钢之法都不能放弃,齐头并进才是王道。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经过诸多匠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渭南郡已然积累了上万斤精铁。

    这个产量放在后世之中或许不算什么,甚至连毛毛雨都称不上。

    可在如今的时代无疑是极为惊人的,要知道就算是以如今大秦的国力,一年内也仅仅只能炼制出几千斤精铁罢了。

    等以后冶炼技术更加成熟一些,就要着手去搞更加专业的高炉了,如今这用泥巴糊出来的炉子实在太不禁用了。

    单是建造一座座熔炉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若单单只是一郡之地还好,可未来需要供给的可是整个大秦乃至九州大地。

    如此产量,着实是跟不上发展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