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修炼手册
繁体版

第七章 村中黑影

    杨玉郎没有提报酬的事,李爱国也没说,他们两人都清楚,治疗还需五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一早李爱国便带上李临风到医院做了个详细检查,虽然儿子说近视度数确实减了导致眼镜都不怎么好用了,但小心无大碍,谨慎点总是没错的。

    直到中午报告出来后,李爱国松了口气,继而心里欣喜,儿子身体健康没有异常,而近视度数下降了近百度!

    道长好本事!那么该怎样报答道长呢......

    到了晚上,杨玉郎为李临风完成第二次治疗后,跟门前等候的李爱国打了个招呼正准备离开。

    “道长留步,”李爱国拦下了杨玉郎,随后递上一张银行卡:“有劳道长为小儿治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道长收下。不知道长所需,只能献上区区阿堵物,密码是六个零,望道长不要见怪。”

    李老板很上道啊,杨玉郎心里暗喜脸上不表,犹豫片刻便接过了,“贫道既已踏入红尘,便生受了。”

    他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耿直,与众不同的高人,跟外面的妖艳JIAN货不一样,嘿嘿。

    三天后,待杨玉郎为李临风完成最后一次治疗后,李临风的近视已经痊愈,用眼时视力甚至比一般人都好。

    李爱国很高兴,再次递上一张银行卡,父子两对杨玉郎万分感谢。

    至于李爱国小心翼翼提出的,他儿子是否能有幸追随杨玉郎修道学艺...

    杨玉郎推托了,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这个法术小风雨术得来蹊跷,别人哪怕是按他那般淋雨十天估计也是不能学会的,便推说缘分未至,倒是收下了李爱国留下的名片。

    以后缺钱或是有什么事,李老板这里也是条路子嘛。

    。。。。。。

    李爱国父子两因为拜师失败而感到十分失望,这边厢杨玉郎已经到家美美地睡着了。

    连续几天角色扮演和输送法力导致他也累了,如今事情告一段落一身轻松。

    第二天杨玉郎精神抖擞,到银行查了下两张银行卡,一张里面有五万,另一张有十万,李老板手笔不小啊!

    杨玉郎赶紧转了两万回家里,一次不敢转太多,怕家里误会自己干什么坏事去了。

    不一会家里来电话了,杨玉郎连忙接过:“喂,妈!对,那两万块是我转的,这个月接了个大单子,提成发了不少...没事,我这里钱够用...我中秋节回家的...”

    杨玉郎挂了电话,松了口气,目前只能瞒着家里了,毕竟自己现在这种状况也不知怎么跟家里说,不好解释,也解释不了。

    杨玉郎直觉里,脑海中的谚语修炼手册涉及到的水很深,他感觉自己都有点把握不住,暂时对其他人一个字都不能提。

    。。。。。。

    9月11日,杨玉郎搭上大巴车,两小时后抵达区车站,又一小时后区公交车抵达镇公交车站,杨玉郎再次搭上经往下属各村的一路公交。

    半个多小时后,杨玉郎提着行李下车了,打量着脚下这条砂石马路,杨玉郎有点感慨,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身怀法术都差点顶不住啊。

    这还没村里呢,杨玉郎沿着马路边上的小道走去,道路两条绿油油的农田让他精神一震,长时间闷在车里的憋屈感也慢慢散去,还是农村里的空气好啊。

    慢悠悠边走边看,直至走到一座小石拱桥前,杨玉郎沿着石桥旁的几阶台阶走下,打算洗把脸,一路风尘仆仆的,太阳又晒,还要再走五六分钟才到村里呢,在这里整理下仪表也好。

    还没等杨玉郎动作,离他数十米外忽然便有风起云涌雨倾盆,很似杨玉郎的法术小风雨术,但比他使出的范围和威力都大多了。

    杨玉郎撇了一下身后高空的太阳,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全然没了此前装高人的气度。

    只能暗自运起自己唯一会的法术,伺机而动。

    大太阳天的,小风雨术运使起来劣势太大了,跑估计是跑不掉了,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不是。

    杨玉郎紧紧盯着不远处的风雨飘近,隐约间能看到一道身穿古代官服的黑影,龙首人身携风挈雨,面目狰狞可怖!

    杨玉郎只觉得后背已经被汗浸湿了,正准备招来小风雨身融其中遁走,按他现有的法力,全力施展能撑个几分钟。

    至于几分钟后如何,他没去想,也不敢想。

    正此时,一条黝黑发亮的锁链从天上凭空窜出,呼啦啦便把黑影捆了数十圈,而后锁链似被人一拽,黑影便消失无踪,一同消失的还有那片风和雨。

    杨玉郎呆立片刻,四周打量不见异常,鼓起勇气运使法术来到黑影出现的地方,一无所获,寻找不到分毫蛛丝马迹。

    是幻觉,妖魔,还是鬼怪?

    杨玉郎又看了看远处的天边,那硕大的锁链便是从那里冒出来的,现在只能看到湛蓝澄清一片。

    获得法术,便要与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神异打交道了吗?倒也公平。

    前几天,轻轻松松便收获十数万,杨玉郎装高人装得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

    如今骄傲尽去,雄心又起。

    加油啊古书大爷,我还等着你的第二条谚语出来好好修炼呢!

    。。。。。。

    杨玉郎平复了下心情,来到小河边洗了把脸后,往村里赶去。

    一路跟村里的叔伯兄弟打招呼,到家门口正看到自家老爹正在抽水烟,呼噜呼噜的正抽得响。

    烟杆是自制的,用的是半米高的大竹杆,中间打通,杆底有专门放烟叶的‘烟囱’,劲很大,杨玉郎小时候偷偷试过一次就怕了。

    “爸,少抽点烟。”

    “玉郎,回来啦?先歇会等下吃饭,你妈在做了。”

    杨昂雄摆摆手,对儿子的劝告不以为意,他就这么点爱好了。

    杨玉郎无奈,老头子抽了十多年,能劝的话早劝了,希望以后能学会什么法术帮二老调理下身体吧。

    走入门口是个小天井,左手边土灶上老妈罗慧珍正在炒菜,妹妹杨玉珠在灶前推柴烧火。

    “妈,小妹,我回来了,公司发了两盒月饼。”

    “好好,回来就好,妈煲了排骨冬瓜汤,待会多喝两碗,你在外面工作平时没多少汤水下肚。”

    “哥,这次回来有没有带什么礼物给我?”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晚饭,晚上月亮出来后又一起吃月饼,吃水果。

    杨玉郎印象中的中秋节就是一家人一起各种吃,如今一切如旧,他还是很开心的。

    妹妹今年刚升高三,杨玉郎把自己多年学习总结出来的经验尽数告知,就八个字,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杨玉郎并不是天赋型的学霸,当年考上211大学也确实是靠着这么点经验。

    杨玉珠记在心里,口中却说:“哥,我成绩比你当年好多了,常年年纪前十名,考个一本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