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之和平
繁体版

第3章 意识体

    陆生在避难所毁灭前还属于青年,虽然早早就进入了体制混吃等死,但起码也算是优秀人才。

    研究起技术,也是废寝忘食……哦,他现在不需要进食,也无需吃喝拉撒。

    量子态意识相当特殊,但陆生没有技术背景也不敢贸然通过智子来研究自己,搞不好一个飞灰湮灭就完蛋了。

    但就凭他自己的感觉来说,他更像一个植物人状态,但所思所想能延伸出去,延伸出去的就相当于他的视觉,这种视觉更像一种波,类似蝙蝠利用超声波来“看”一样。

    他能通过这种感官来感觉周围的一切。

    但虽然没有研究过,但他也知道,量子态有各种性质,比如量子纠缠、量子叠加等等。

    根据量子的特性,理论上他能出现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陆生也有自己能瞬间到达其他地方的感觉,但他不敢试验,他怕迷失在十一维空间内,就再也找不到智子了。

    十一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一样,相当空旷,物质也是以聚集的天体形态存在,这是智子在前宇宙时的观测成果。

    这些天体相当简单,都是一群量子集结而成。

    十一维,是量子的天下。

    即便智子,收缩成十一维,也是以量子集群的形式存在。

    云图文明有一种说法,科学的尽头是量子。

    量子是无法分割的最小粒子。

    陆生想要摆脱现状,就必须研究量子。

    好在,他现在就是量子态。

    只不过他也十分困惑,量子是如何承载意识的呢?

    他如果是量子存在,那是否可以制造出自己的量子纠缠体?

    如果他能制造出自己的纠缠体,那他就可以去探索十一维空间而不怕迷失了。

    经过智子的测量,陆生如今也是一个量子集群,但智子无法检测到陆生的意识,意识所在处只是一个量子集群,且因为量子的不确定性,智子在观察这个量子集群时,与观察其他量子集群并没有区别,且无法总结量子的规律。

    但只能能检测到,陆生的意识维持也是需要能量的。

    能量吸收形式和智子类似,不过智子是通过特殊材料进行吸收,再转化成电能,而陆生是通过直接吸收能量的方式。

    这些能量从翘曲点传输过来,智子通过吸收元件转化成电能,带动智子运行。

    十一维的翘曲点仅一个量子大小,附着在一个质子之上,电子与质子的极微弱电势差产生的微弱能量,通过翘曲点传入十一维,为十一维空间提供能量。

    陆生一经发现,他的意识是直接吸收这种能量来保持意识活动的。

    经过与智子的研究发现,陆生的意识并不是以量子态存在的,而是依附于量子。

    这群量子每时每刻都在消失和生成,如果陆生以量子形态存在,那他不应该感受不到这种消亡和生成。

    而陆生的意识是否能通过转移到其他量子集群而存在呢?

    陆生于是通过智子捕获了量子,好在十一维里量子多的是,但也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捕获了与自己意识承载体相当的量子群。

    陆生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可以去到这群量子之中去。

    陆生将意识延伸过去,在接触到这个量子群的时候,陆生就有了可以钻过去的感觉,随后意识就滑了过去。

    在智子的检测中,陆生的量子群延伸出了一个量子通道,在接触到另一个量子群时,通道又消失了。

    而陆生的感觉最初并不太好,在钻过来的时候,思绪突然紊乱,陆生无法进行思考,但在感觉中,没有过多久思绪渐渐稳定。

    在与智子交流过后,陆生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

    如果对方量子群小于或者大于自己的量子群,意识传过去会有什么效果呢?

    为了防止意外,陆生先实验了传到更大量子群。

    在更大的量子群中,陆生先是感觉自己正在膨胀,随后感觉一阵虚弱,但随着能量的补充,虚弱感又渐渐消失。

    “这是自己的意识壮大了吗?”

    与智子交流后,智子分析:“根据现状分析,意识体依托于量子存在,而量子群的上限即是意识的上限,在进入更大的量子群时,意识便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能量壮大意识,直到达到量子群上限。而你转入新量子群时的意识紊乱,可能是量子群或者你的意识在适应彼此频率,但是谁适应谁,这个有待验证。但如果是量子群来适应你的频率,据此推测,如果意识转入更小的量子群,是否就能达到分割意识的效果?从而达到量子纠缠的功能?”

    分割意识,量子纠缠?

    这感觉起来没什么问题,而量子群是现成的。

    陆生的意识延伸出去,接触到原来的量子群,意识滑了过去。

    陆生感觉自己的意识在填充过去,但在充满量子群后,就停滞了,自己的意识依然经过了一段思绪紊乱,,陆生自己思考,可能是在自己离开量子群后,量子群的频率就失去了节制,从而又紊乱起来。

    但现在的情况是,量子通道还在,意识并没有分割的迹象。

    而更大的意识群还在继续吸收能量,陆生想要回去,发现通道依然存在。

    当能量充满时,陆生就感觉,自己以一个通道的形式存在于两个量子群之间。

    但陆生随后发现,两个量子群在彼此靠近,最后接触后融为一体。

    难道真的不能意识分割吗?

    智子分析:“有可能需要达到一定阈值。”

    于是陆生再次实验,先是将量子群壮大到最初的两倍,然后再传输到最初大小的量子群,但依然无法分割意识。

    陆生继续提高意识大小,又经过一段时间后,陆生突然感觉到,自己似乎可以分割意识了。

    随后试验,意识在传过去后,陆生可以主动关闭量子通道,随后陆生感觉自己一分为二,但是两个意识所思所想一模一样,这种感觉十分奇妙。

    陆生欣喜若狂,继续试验。

    最后,陆生总结出他发现的第一个规律。

    意识依托于量子群存在。意识可以进行分割。意识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分割,这个量称之为分割量。而分割的意识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存在,否则将会消散,这个量称之为存在量。

    如果把存在量定为a,分割量定为Q,则:

    Q≈100a

    另外还有意识能量操作的相关规律。

    单个独立意识只能被动吸收能量,但当意识总量大于100Q时,就可以主动进行能量的吸收和停止。

    分割操作,只能由单个达到100Q的意识体进行,小于100Q的单个意识体无法进行分割操作。

    而各个意识体之间,信息是一模一样的,陆生称之为共享态。

    由此可见,共享态的意识体之间,存在着类似量子纠缠的现场,陆生称之为意识纠缠。

    而意识有没有体量上限,自己继续增大有没有其他功能,还得等以后继续积累经验了。

    陆生欣喜若狂,这是自己成为意识体后第一个成果。

    在智子的检测中,陆生的量子群一阵波动,虽然智子只是人工智能程序,但不妨碍他模拟欢快的语气。

    “恭喜你,踏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