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章休明录
繁体版

第十九章 考较

    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现在告诉梁泽也无妨,王叔夜回答道:“经卢司业核准,本次国子监预备录取甲等十五人。”

    十五人看着是挺少的,其实不然,因为这只是神都一地的名额,大章其他地方也有招生指标,加起来也有几百人了。而且,大部分学生其实是通过举荐、恩荫等入学,真正通过考试进入国子监的占比并不太高。

    梁泽听了之后,试探性地问到:“我身旁的这位李应,本次考试位列乙榜。自入神都以来我二人形影不离感情甚笃,当初更是曾立志入同一家书院修读,不知可有什么办法与我一同入学。”

    杜晦和郭仟闻言,不用犹豫,心中很快做出了决策,当然可以啊。反正国子监多一个学生也没啥,而少一个梁泽这样的俊才确实是实打实的损失啊。如果不同意这个条件,看样子梁泽不会选择自己这边,不能把这样的人才拱手让给三大书院啊。

    于是杜晦放声到:“这有何难,你二人可一同入我太学院。卢司业那边,自有老夫应对。”

    郭仟也说道:“不如你二人一同入我四方院,卢司业也会卖老夫这个面子。”

    国子监实力毋庸置疑,而太学院和四方院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两院,各方面也是互有长短,总体来看是半斤八两,哪一个都适合梁泽。

    梁泽听了二人的许诺,心生感激,决定同意他们的邀请,感谢道:“多谢二位大人的帮助。小子愿意入学国子监,但是小子确实不知如何在太学院和四方院之间选择。”

    杜晦见此情况,也不好逼迫,于是在心中盘算,今天郭仟也在这里,想要吸引梁泽做出决定到太学院不太可能,不如先回到国子监,找到卢司业把名额分配的事定了,到时候木已成舟,老郭反对也没用。

    于是他表示理解梁泽的犹豫,给梁泽几天时间好好了解一下太学院和四方院,想好了再做决定也不迟,便要带着郭仟和王叔夜先行离开。郭仟也没有接着多说什么,杜晦还有些奇怪怎么今天老郭不和自己唱反调了。

    只是杜晦没想到,郭仟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于是,二人怀揣着同样的想法,带着王叔夜告辞,直奔国子监而去。到了国子监,各怀心思的几人便找借口分别了。

    待三人离开后,早已感动的快要落泪的李应,激动的抱着梁泽说道:“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了,阿泽,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有机会进入太学院,只恨我不是女儿身,不然肯定是要以身相许。”

    梁泽闻言菊花一紧,自己可不想“迎难而上”,赶忙道:“大可不必,大可不必。你我二人同甘共苦,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感激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李应默默地下定决心:梁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自己要永远支持他。

    梁泽和李应击掌庆祝今天真是他们的幸运日,取得了好名次还能一起入学国子监,二人还期待起去到国子监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而后,又有其他书院的人陆续来拜访梁泽,纷纷邀请梁泽到自己那边,还提供了一些诸如奖学金、成为大儒亲传弟子等这类优惠条件增加吸引力。

    但是梁泽因为已经答应了国子监那边的邀请,他认为做人必须要信守承诺,所以对于其他书院的邀请只得一一婉拒。

    对方也没有过多纠缠,只是表示梁泽可以再考虑考虑,要是改变了想法,他们的大门随时为梁泽敞开。

    视线转回到国子监这边。

    司业卢琰正坐在院内的凉亭中,手中捧着《春秋》,津津有味地认真品读。

    突然,见到杜晦风风火火跑了过来,看着像是有什么急事。

    他正要开口询问杜晦过来所为是何事,没想到郭仟匆忙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杜晦与郭仟对视一眼,明白了对方的想法。杜晦质问到:“你不是要去给学生授课吗?怎么到司业这里来了?”

    郭仟针锋相对,反问道:“你不是与友人约了棋局吗?怎么也会在此处?”

    卢琰见状,心中不禁有些奇怪,询问二人:“克明、百仞,你们来找我有何事呀?怎么看起来势同水火呢。”

    二人便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知了卢琰。

    卢琰听完以后,想起了之前王叔夜来向自己报告过今年招生考试的事情,没想到还能让两位院监争执起来。

    他沉思了片刻,心中一时难以拿定主意。多招收一个学生的小事他当然是不会计较,考虑的是让梁泽去哪一个学院更合适。

    暂时不好做出决定,于是卢琰说道:“不知那梁泽有何魅力呀,值得你们二人如此相争。既然这样,我就先考校他一番,再做决定。”

    他接着说道:“让他明天上午来我这里一趟,我亲自见一见他。”

    杜晦和卢琰心有不甘,但也无话可说。

    带梁泽到国子监的任务还是交给了王叔夜。一路上,王叔夜给梁泽介绍了不少关于国子监的情况,还帮梁泽分析了太学院和四方院的的优劣,总体来看二者互有长短,太学院在经学研究和诗词上更胜一筹,四方院则是更擅长于杂学和辞赋文章。王叔夜虽然是太学院的人,但是并没有趁机哄骗梁泽,梁泽十分感谢。

    二人很快便到了司业所在的庭院中。

    一进门,就看到一位约莫有五十岁、衣发飘飘的儒雅老者正坐在水榭中,认真拿着一本书在品读,颇有高人的风范。梁泽心想这应该就是司业卢琰吧。

    听到梁泽进门的动静,老者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抬起目光,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梁泽。

    等到梁泽走到跟前,俯身作缉,礼貌地向老者见礼:“学生梁泽,见过司业大人。”

    老者微笑着开口道:“你就是梁泽,外表倒是俊俏,人也很精神。”

    梁泽不卑不亢地回答说:“谢卢司业夸奖。”

    卢琰点点头:“杜院监和郭院监为招收你入学哪一个学院争执不下,所以请老夫来裁决,今日召你前来为的正是此事。”

    他接着说道:“不过老夫也不好直接做决定。听克明他们所言,你颇有文才。不如这样好了,老夫考较你一番,你现场一炷香时间内作出一首能让我感觉到满意的诗来,老夫便赠你一件小小礼物。”

    他接着又补充道:“不是随意作诗,需从眼前所见的景象中取材。可敢应下?”

    梁泽心中欢喜,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换做他人来说,现场取材作出一首让二品大儒满意的诗可能很难,但是他脑海中有着无数的库存,都是先贤智慧的结晶。

    写诗,不过是洒洒水了。

    听卢琰说完,能白白得到一件大儒的礼物,梁泽当然要答应下来。

    梁泽观察庭院中的景色:随着春天的到来,到处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空地上的小草从地下钻出来,朝人们点着头,塘边的柳树抽出新芽换上了新装,在春风的吹拂下,把池塘当做了镜子,欣赏着自己的生命力。

    梁泽看着院中生机勃勃的春景,心中慢慢有了定数,可以确定大概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