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军权天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辽东经略再振奋

    鼓舞声势以后,杜文悍调令两部人马分头强取长宁、东胜二堡垒,根据卓砚昭和罗百草调查的消息,此二堡垒各有常驻兵勇两百余人,下辖四个百户所,治下水旱田地上万亩。

    第一部人马,调遣孟三儿、岩山禾二人持陆朝忠的佥事印信,点选二十个把总队,战、辅兵马共一千二百人,以防备察哈尔部蒙古犯边的名义西去长宁堡。孟三儿好斗无谋,正可以为杜文悍清理长宁堡不听话的军户。

    第二部人马,调遣张凯忠、袁天野、杜元勇三人领三十个把总队,战辅兵马共计两千人,命张凯忠节制全军,同样以游击将军援助的名义强取东胜堡。

    鞍山驿、长宁堡、东胜堡三地成三角形,彼此间直线距离不过三十五里左右。兵马缓步行进半日可至。

    早先为防备察哈尔、朵颜蒙古出辽河套入寇辽东,二堡垒负有驻守明辽东长城的职责,二堡垒临辽河套选山隘建垒,旧时曾开军屯,驻兵上千。

    至明末时,察哈尔部蒙古接连受赐封贡,再加上军政颓败。此时各堡垒仅剩些盘剥乡里的百户官尚且挂职。

    所以,杜文悍派遣的两部兵马并非志在争杀,更主要的是防备蒙古各部因赐款未到而入寇辽东。

    至于杜文悍敢如此肆意妄为,也是因为截杀了赐贡队伍的原因,林丹汗虽未统一蒙古各部。但此人素来桀骜,自万历朝起每逢秋收,便入寇辽东,自宁锦至抚顺、沈阳皆受其害,赐贡之后稍有收敛。

    此番银子未到,贼酋必然大怒,很有可能率兵寇边。

    彼时,辽东镇各部兵马自然没有时间来针对杜文悍这一伙人。

    杜文悍在夜里拿到两部兵马的捷报时,辽阳城的经略大人却气恼的睡不着觉。

    ……

    辽阳,袁应泰府上。

    ‘啪’一盏滚烫的热茶被砸在了李秉诚的头上,这高大的汉子跪在堂中深深地低着脑袋。

    “李秉诚!你告诉我,周宣允在哪!这几百个人就凭空消失了不成?”袁应泰眯着一双眼睛狠狠地盯着总兵官李秉诚道:“我叫你遣人前去巡视,你却不去,说什么鞍山驿、盖州、海州一线是绝无匪患!现在你告诉我,人哪去了?”

    鲜红的血液混着滚水顺着李秉诚的面颊缓缓流下,他不敢擦,也不敢辩解,只是用脑袋狠狠捶地道:“卑职有罪!卑职有罪!”

    此时,李秉诚已升任总兵官,乃是正二品武官,加龙虎将军印。

    御史张铨闻言起身一脚将李秉诚踹倒,他喊道:“你个丘八,认错有什么用!你能把周宣允等人变出来吗?”

    李秉诚的几个亲兵在堂外跪了一地,也没一个人敢做声。

    待经略袁应泰疏了几口气以后,又想到山东巡抚赵彦、登莱巡抚袁可立与李秉诚素有私交。

    不好继续拿捏李秉诚,他叹了口气说道:“李总兵,如今你领着辽阳城防,有寻望四城,控扼要道之责任。你可知道?”

    李秉诚像一条狗一样龟缩在地,死命的拿脑袋撞地道:“卑职知道。还请经略大人给卑职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卑职定不负大人所望!”

    沈阳战后,浙兵、川兵不堪再用,贺世贤所率领的榆林卫援辽秦军已然被打残,本人更是兵败身死,麾下各部松散编入各卫所军。

    朱万良调防奉集堡、姜弼守甜水站、李秉诚升任总兵官坐镇辽阳。先前袁应泰为收复抚顺、清河而召集的兵马,此时也都回防各堡垒。

    周宣允的赐贡队伍失联,以辽阳方面想来,多半是被辽东流匪截杀了。李秉诚为辽阳守将,统领正兵,此事便算作他的责任了。

    李秉诚方上任辽阳总兵官,兵马不济,屡遭大败,此时又平白无故挨了这么一次责难,心中对周遭已是恨急。直恨不得将这袁应泰、张铨之类吊起来剥皮拆骨。但他身为统兵大将,一众家小父老皆身在京师,如何能容得了他肆意妄为?

    “李秉诚。你听好了,给你五日时间,你要为老夫查明缘由,追回赐赏察哈尔部的银子。”袁应泰才不管周宣允死活,重要的是中枢赐下的银子。

    李秉诚应声领命而去。

    眼下的袁应泰实在是太需要蒙古人的亲附了。

    此时,王化贞已经屡次上书称他有扫平后金的计策,御史方震孺也从旁策应。主要观点和历史上一模一样。

    第一,增加蒙古各部,特别是察哈尔蒙古的赐赏,从现在的五万两每年,涨到五十万或一百万两。王化贞称必须如此他才能说服蒙古人出兵一起攻打驻扎辽北开原、铁岭一带的后金军。

    第二,他已经着部下孙得功通过蒙古人联络到了抚顺叛将李永芳。王化贞声称李永芳虽身在后金,但心向皇明,从贼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待王师东进,李永芳便头一个反了他建州奴酋。

    第三,派精兵强将泛舟东海前去朝鲜,联络朝鲜君主从后方出兵策应辽东大军行进。

    综合上述三点,王化贞更是说出了历史上宁前道袁崇焕的名言,凭此可五年收复全辽。他更近一步的说道,十年即可全复奴儿干都司。

    王化贞其人擅常民政,对军伍一窍不通,奈何他身后站着叶向高这尊大佬。按说他与袁应泰同属东林,他不应该在袁应泰主政辽东时,又上书言辽事。此事,皆因东林党内部也有权利斗争。

    话从熊廷弼说起,熊廷弼是楚党没错,但其人胸有文韬更擅武略,常与东林党内一部分人交好。熊廷弼被东林党的一众御史扳倒以后,自有一批人对辽事有不同见解。虽然他们不知道袁应泰和王化贞都是矬子里拔大个,但在满朝都是东林党的情况下(众正盈朝),不妨碍他们自己斗自己。

    就这样,王化贞的上书,在朝堂里也掀起了不小的影响。而这封上书,袁应泰也是知道的,在辽东经略眼里,分守广宁的宁前道右参议不过是个县官一样的东西。

    但他依然不敢大意,袁应泰虽然是个名义上的清官,但他更是一个老练的官油子,敏感的政治嗅觉,让他对这封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的上书有些不安。他打算在秋收以后再继续他的收复抚顺、清河二地的辽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