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大都督
繁体版

讨论灭吴

    杜预义正言辞道:“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吴国将士拖家带口的归降淮南和荆州,这就说明了一切,这说明吴国上下将士离心离德,军队中都这样,何况是在民间和朝堂之中呢。”

    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举措

    尧伐丹水,舜征三苗,都是以使宇内安宁,停止兵乱,民众和睦为目的的。当年平蜀之时,天下人都以为应当一并灭吴,而蜀灭至今已十三年,这算一个周期,灭吴的日子应在今天了。

    议论此事者常说吴楚在盛世最后被征服,在乱世最先强盛,这是诸侯纷争的时候,当今天下一统,不得与古时并论。有些说法只适用于大道理而不知权变,所以出谋略的人很多,而可以作为决策的就少了。

    凡是凭险阻而得生存的国家,是指它的实力与敌国相差不多,有力量固守。如地位轻重不同,强弱相差很大,那智士的计谋也不能救它。险阻的地势也不能保它蜀国地势不是不险要,高山上接云霓,深谷不见日月,关隘险道,束马悬车方能通过,有一夫操戈,千人莫挡之势。然而灭蜀进军时,蜀国好像连一道篱笆都没有,我军斩将夺旗,斩杀敌军数万,乘胜席卷蜀地,直捣成都城下,汉中一带的蜀兵,像鸟栖于巢一样不敢出动。这也并非蜀人不愿战,实在是力量不足与我军抗衡。到刘禅投降时,蜀地各营垒官兵便悄然四散。目前江淮的难渡不会超过剑阁,山川的险要不会超过岷山汉水,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人的贫困甚于巴蜀,而大晋的军队多于前世,军饷兵械多于往日。不趁此机会平吴,而屯兵据险相守,使士兵役夫日夜辛苦于战争徭役,旷日持久。这种状况不能维持长久,应当及时定夺,统一四海。如果率领梁、益两州军队水陆并进而东下,荆楚军队进逼江陵,平南、豫州军队进攻夏口,徐、扬、青、兖等州军队进军秣陵,击鼓摇旗作为疑军,多方齐进,使敌军虚实难辨,以东南一角的吴国,抵挡天下大军必然兵力分散,人心慌乱,各种军需紧急难备。这时巴、汉军队顺流而下,直捣空虚腹地,一处陷落则全境震动。吴国国土沿江,没有前线后方之分,东西数千里,处处设防,战场广大,不能安息养精。孙皓肆意妄为,与下属互相猜忌,名臣重将失去信心,所以像孙秀这类人都害怕威胁而来投降。将帅疑于朝廷,士卒困顿于战场,没有保国安民之计,人心散乱,平时即有叛离之意,一旦兵临城下,必然有人响应而来降,他们最后不会齐心拼死尽忠是可以预见的。

    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有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这样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

    杜预直接把车骑将军羊枯的奏疏直接拿来和什么炎说明此下的边境形势。

    杜预指了指地图,“吴国大将也只有两位,荆州大都督陆抗,和张政。我们只需要效仿秦始皇离间赵王迁和战国名将李牧,只要吴国没了这两位,或是说将这两位将军都免了职,王师讨伐吴国将会没有任何威胁,吴国上下离心离德,必定会欢迎王师到来。”

    贾充不满道:“昔日魏武帝率领大军讨伐刘备和孙权,还不是大败而归,魏武帝尚且兵败于东吴和刘备,新朝初立,更应该小心谨慎,中原劳民伤财,这可不是理智的行为啊,度支尚书,我劝你还是要看清楚现在的形势。。”

    朝堂中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伐吴,另外一派是保守派,认为不应该讨伐东吴。

    保守派以贾充,荀顗为首,他们主张不应该陷在讨伐吴国,认为现在离建国,才过了十几年而已,不应该急于一时,现在盲目的去讨伐,只会使中原劳民伤财。

    总之就是不支持羊枯,刘永灭吴。

    杜预急忙反问贾充:“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攻齐,齐国大败。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

    “当时的燕国是何等的雄壮,连克齐国72城,可到最后却田单使用离间计仅仅只用两城,便夺回了整整72个城池,这难道不是警醒我们吗,要是等吴国反应过来了,我们就没有现在讨伐东吴的时机了统一南北的大业,估计又要推迟很多年,还请陛下夏令讨伐东吴,已示天意。”

    “要是吴国乘胜追击,侵蚀我国领土,贾仆射又当如何面对陛下,这难道不就是愧对陛下的吗。”

    贾充冷哼一声,索性就是说:“微臣认为现在不是讨伐动吴的最佳时机,吴国名将尚存,请陛下谨慎。”

    杜预声音含怒,向前走了一步

    :“尔等不顾国家利益,恐怕是车骑将军和卫将军其麾下将士幕僚立下功劳,你们的官职就不保了吧,这是很可耻的,舍小利而忘大义,我对此嗤之以鼻,现在吴国上下离心离德,更是讨伐的最佳时机,请求陛下讨伐东吴。”

    司马炎脸色微变,暗想了一下:“杜预言之有理,朕也倾向于他,不过贾充,荀顗,他们依然还是不支持得选个折中之策。”

    张华于是补充道,:“陛下,两位尚书上述意见不合,不过是因为敌国大将尚且还在驻守,不如使用离间计除掉这两位大将,这样的话就豁然开朗了,我军就可以集齐兵马讨伐东吴。”

    司马炎心里却极为高兴,自己趁机下个台阶给他们就可以了

    司马炎龙颜大悦,对张华的折中之策也是颇为满意。

    于是拍案而起,司马炎清了清嗓子:“两位尚书都讲的,极为有道理,朕也不知道该偏向谁,张尚书所说的,刚好可以解决问题,就按照张尚书的意思办吧,下诏给两位将军,不一定要出掉陆抗和张政,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