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史料本
繁体版

第三百八十五章:雄主早逝

    王轨来到阵中,只见吴明彻七旬有余,被士兵用刀架着脖子,浑身发抖,地上倒着几名陈军精锐的尸体。

    王轨故意发怒,道

    “哼,你们是怎么对待吴将军的?把刀剑放下!我看你们这些兵也是越做越糊涂了?都是吃干饭的吗?不懂得尊重老人家吗?”

    士兵们把剑放开,王轨走上来对吴明彻笑道

    “陛下深知吴将军可比当年白袍陈庆之,请去长安吧。我们不会对你怎么样,也不会劝降你,你的俸禄照旧拿,就别回陈国了。”

    吴明彻被带回了长安,萧摩柯只能引着淮河剩下的万余兵马撤回了淮南,此战陈军损失极为惨重,几乎丧失了北伐的能力。

    陈顼听说陈军惨败,急的生病了,他躺在榻上,问毛喜

    “吴明彻被俘了,不过周国对他礼遇有加,没有给他劝降,给他封了个怀德公兼大将军的名号,又赐他开府仪同三司,唉...朕也实在是不想处罚他和他的家人,不过,毛喜,那以后这仗还有的打吗?”

    毛喜道

    “现在最重要的是派使节去和周国和谈,不要再去想别的了,如果再打下去,周军可以趁着我军在淮南的失败继续进攻,接下来会怎么样,也就难说了,如果此时和议,我军尚且还能准备准备,日后还是有机会可以反攻的。”

    陈顼说

    “你当初跟我说,淮左平定不久,边境的老百姓不稳定,周军刚刚吞并齐国,士气旺盛,难以一决雌雄。我军都是南方士兵,不擅长陆战,只能保境安民,现在你都说对了。”

    五月,宇文邕来到了长安城门前,他要解决突厥的问题,这次他戴着一个特殊的头饰出来。

    “这就是襥头,裁成了四个帽翅,大家都戴戴,比你们现在的这种冠帽要轻松很多,你们戴戴看。”

    襥头送到了各位官员面前,官员们把笨重的帽冠摘了下来,把襥头戴在脑袋上,这就是以后的乌纱帽了,官员们戴着很是轻松,笑道

    “多谢陛下。”

    “谢主隆恩。”

    宇文邕道

    “朕准备讨伐突厥,各位,前进吧。”

    此时,有一位官员拉住宇文邕的战马,不让他出征,原来是庾季才。

    “陛下!陛下,老朽不让您出征,不能出征啊,出征了您的身体肯定有恙啊!”

    宇文邕见是庾季才,问

    “哎哟庾老先生你怎么来了?您这一把年纪了都。”

    庾季才道

    “老朽观天象,这些天狂风骤起,遮住了金星,定然对陛下的身体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前些年陛下朝堂论礼,那些僧人居然诅咒陛下!一定要防备这种诅咒啊!陛下,您千万不能去打突厥啊!”

    宇文邕对庾季才笑道

    “哼,神鬼的东西,朕是绝对不信的。庾老先生,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那朕也没有办法,不过,北境的问题,一直是朕的心头之忧啊!朕要到北境,去到战场,朕要为了百姓,朕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驾!”

    宇文邕带着长林军离开了长安,远远抛开了那些苦苦追随他等待着天下新生的臣子们。

    佗钵可汗带着十万大军南下,准备入侵北周,此时,北周则五路进军,准备和佗钵可汗决战。

    佗钵可汗听说宇文邕的十几万大军也正在北进,他问身边的兄弟

    “我们还要不要打周国,这次可是宇文邕亲自出征,此前,他刚刚灭了齐国,统一了整个北方。”

    侄子阿史那摄图说

    “我们不如试着和宇文邕打一仗,如果实在是打不过,就撤走吧!”

    宇文邕带着两万骑兵来到了战场上,此刻,突厥骑兵正从尘土后出现,而宇文邕的背后,数万周军正在赶来。

    宇文邕挥剑道

    “诸位,只要把这些突厥人赶走,我们就算是保家卫国!杀!”

    宇文邕的两万骑兵中,包含着长林军的精锐,交战不久后,突厥打不过这些重骑兵,只能见好就收,阿史那摄图带着军队撤退了。

    阿史那摄图回到大营,告诉佗钵可汗

    “大汗,还是不要南下,周军全是精锐,赶紧和谈吧。”

    佗钵可汗“和谈吧,几年后再见分晓。”

    宇文邕见突厥军队撤走了,他说

    “啊,撤的这么快,也算是解了我的忧患了。”

    突然,宇文邕感到头部传来一阵撕裂感,他从马上倒了下来,身边的武将惊道

    “陛下!”

    “陛下您怎么了?”

    将士把宇文邕急忙送回到云阳宫,御医来到云阳宫给宇文邕诊脉。

    宇文孝伯“陛下怎么了?”

    御医说

    “陛下太劳累了,好些日子没有睡了,加上行军艰苦,请陛下好好休息,否则陛下的身体,谁也都没法保证了。”

    宇文孝伯来到宇文邕身边,对宇文邕说

    “陛下,您睡一觉,回长安,自然不会有事的,您太劳累了。”

    宇文邕道

    “朕自己感觉已经不能痊愈了,以后的事情托付给你,朕现在授予你总管宿卫禁军的权力,你要好好辅佐太子。朕知道你的忠诚。”

    宇文孝伯哭了起来

    “陛下,太子不成器,您一定要挺住啊!”

    宇文邕说

    “或许,老天爷,让朕来到人世间,也是为了让朕完成该做的事情吧?”

    宇文孝伯离开了,云阳宫外大风四起,风吹到宇文邕的案桌旁,一批没有批复的上书吹到了宇文邕身边,宇文邕将上书打开,上面写着青州干旱严重,请求朝廷急发粮食的文字,还有淮南流民北上的赈灾请求。

    宇文邕便起身,继续处理着那些永远都无法解决的事情...

    六月丁酉初一的夜晚,全军撤回到长安,他们来到城门下,而宇文孝伯将宇文邕的车驾打开,只见宇文邕左手抓着上书,右手抓着笔,躺在榻上。

    宇文孝伯再凑过去仔细一看,原来宇文邕抛下世人而去了,享年三十六岁。

    “陛下!陛下啊!”

    宇文孝伯当即哭晕了过去,随行的将领一看,宇文邕已经病逝了,都泣不成声,一代雄主,如此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