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儒圣
繁体版

第四章:传世战诗

    “就写这首《竹石》”,在他思索之时,郑景已将诗写好。文气涌现,才气冲霄。“不错不错,写出了翠竹的挺拔,辞藻华丽,算得上是一首好诗”县令宋轩至评点到。闻言,郑景露出自(邪)信(魅)一笑,看向徐况,意思不言而喻。众人见此也纷纷看向徐况。

    见此,徐况不慌不忙地提笔研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一句文气冲霄而上光芒大作。“此诗后两句若不为败笔,则最低也可出县!”一人震惊道。“这怎么可能,他只是好运,后两句一定不行”郑景气愤道。徐况呵呵一笑,继续写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成,纸重十斤,光芒四射,文气鸣音,诗成镇国!“镇国诗这是镇国诗!下期浩然文报当有徐昭俞之名!”宋轩至震撼道,一眼望去,众人呆若木鸡,尽皆失神。

    “此诗托物言志,既写出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有言明了自己的刚正不阿、正直不屈。此诗过后,咏竹诗皆当低其一头”宋轩至点评道。“宋大人,既然你喜欢那这首诗就赠予你了,题名《咏竹一首赠宋轩至》如何”。“这可是一首镇国诗就这样轻易送给我?”宋轩至疑惑道“宋大人,这首诗你当的起”徐况回道。

    宋轩至凝望着徐况,缓缓说道“就凭这首诗,以后只要我不死,必护你周全”。“那就多谢县令大人了”说完一脸坏笑的看向郑景“你输了,该履行赌约了”

    “这,我不服!徐昭俞你只是运气好,有本事在比一次!”郑景脸色苍白的说道。“小郑子,输了就要履行约定,做人怎能言而无信呢?”宋县令一脸不悦的说道。“没事,他不服就在比一次,我让他输个心服口服”徐况拜拜手说道。

    ……

    就在徐况准备再次比试时,文会上徐况诗成镇国的消息已经开始向外界疯传。

    徐府,“老爷,大喜呀!少爷在文会上做出了一首镇国诗!”一个家丁跑进徐清染书房说道。“嘶!真的?哈哈,吾儿有亚圣之姿!”徐清染连一激动薅下的一手胡子都顾不得了。“今日府内每人赏一两银子,祝贺我儿诗成镇国”徐清染高兴的说到。

    碧水楼内,“刚刚我们比的是诗现在我们比词,继续请县令大人出题”郑景叫嚣道。“那就麻烦县令大人了”“如今我楚国与景国多有摩擦,在边境战场上对抗妖族的局势亦不荣乐观,你二人就作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词吧”

    这次徐况早有腹稿,直接提笔写下三个大字: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楚国耻,犹未雪。国人恨,何时灭。提笔墨,灭尽妖族山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全诗一气呵成,字入银钩铁画,充斥着一股肃杀之气。忽地,只见虚空中出现一队兵马虚影,似要踏破山河。而远在圣阁内,诸圣像大方光芒,文气显形化为一张金色的纸张虚影,上面赫然显示着《满江红》以及徐况的名和字。“哈哈,可供进士修习的传世战诗!后生可畏。来人,下期浩然文报将这徐昭俞定位版首”

    ……

    而在这碧水楼内,众人皆是激动的语无伦次。“天呐,我见证了历史,我人族又诞生了一首传世战诗!”有人说道。

    文修在儒生时,只是体魄强壮一点,对战力没有大的影响。而从秀才开始,则会掌握“纸上谈兵”,即可以通过吟诵诗词召唤诗词所蕴含的力量进行战斗、辅助。但这诗却不是所有都可以的,必须是战诗。并且战诗也分为传世以及非传世两种,只有传世诗才能供非原诗人之外的人学习使用。可是战诗稀有,传世战诗更加稀有,尤其是高等级的战诗。像进士以下的还好,进士级的传世战诗就只有十五首了,而大学士级别的只有八首,大儒级别的更是只有三首。由此可见战诗的重要性了。

    “昭俞呀,圣阁规定凡传世诗原稿皆要入圣阁以供天下人学习”县令说到。“我没问题,那宋县令待会就把它带回圣阁吧”徐况答道。

    经此一事,众人也我心文会,待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噢,对了。郑大公子记得别忘了赌约哟”徐况望向正望向准备偷偷溜走的郑景说到。“放心,他要敢毁约我替你做主”宋县令回头说道。被说中了心事的郑景顿时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