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繁体版

第52章 陈家村2.0时代

    6月。

    江湖正式毕业,他背着吉他,带着女友,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当然。

    他兜里还揣着一张二十万块的存折。

    那是李杰给他的追梦资金。

    94年的二十万块,只要不是乱造,能用好几年,如果二十万块花光了还没法追梦成功。

    那就放弃。

    这也是李杰跟江湖私下达成的协议。

    年轻人,可以追梦。

    但不能完全信马由缰。

    江湖追梦的事,也没有瞒着陈金水,李杰带着他,一块跟陈金水来了一场坦白局。

    虽然陈金水有点不理解,甚至想要反对,但上次的燕京、申海之行也让他明白一件事。

    他老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既然‘江河’觉得可以试一试,那就让小儿子去试一试吧。

    反正他们家条件还行。

    即使江湖最后没能闯出来,回来开个小厂子,在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的帮衬下,大富大贵不好说,赚点钱还是不成问题的。

    时间进入90年代,陈家村的致富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集体模式,固然好。

    但摆脱不了种种弊端。

    尤其是那些能力强、胆子大的人,他们不再满足于村办工厂的收益,随着第一个人带头。

    工厂陆陆续续流失了不少人才。

    不过,好歹都是一个村子走出来的,那些人下海创业,不至于跟村办工厂抢生意。

    市场那么大,钱是赚不完的。

    单说袜子市场,种类就非常多,男袜、女袜、儿童袜,更细分还有各种各样的款式。

    如果按市场分,南方、北方、东南、西南、香江、湾湾、东南亚、立本,那更是广阔无比。

    所以。

    哪怕那些人离开了陈家村工厂,村办企业也不至于垮掉。

    好歹是发家的地方,离开工厂的人,很少会跟厂子抢夺客户,有时候还会更村办企业拉点活。

    当然。

    要说一点影响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新订单变少了,村办企业的主要收入都是过去的存量客户,再想象之前那么赚钱,怕是不可能。

    一开始因为这事,陈金水还急了一阵,不过,后来他出去转了一圈,又不急了。

    用‘江河’的话来说,个人的力量在时代面前,太过渺小。

    村办工厂,迟早会被时代的浪潮淘汰。

    何况。

    像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未必不好。

    那些从陈家村走出去的孩子,有能力的,多少会帮衬一点,陈大光、陈大年两个人就给工厂拉来了不少订单。

    虽然是转包的订单,利润不大,但养活工厂,给那些退休的人攒点养老钱,基本没什么问题。

    不用国家来养老。

    他们自己就有钱。

    不单单是陈家村,周围几个乡镇的发展路径跟陈家村都差不多。

    摸着陈家村过河。

    那些跟袜子、纺织有关的小微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多年的发展,乌义县除了小商品市场之外,乌义县产的袜子,也打出了品牌。

    虽然暂时还没有诞生出一家知名品牌,但行业品牌已经打了出来。

    全国各地的商贩们,一想到袜子,就会想到陈家村这边。

    集群效应,初步展露。

    一步先!

    步步先!

    诸暨大唐镇虽然也在搞袜业,但落后的太明显,哪怕他们打出了低价竞争策略,也无法动摇乌义县的产业链。

    毕竟,这边的货太全了。

    只要是市面上有的袜子,都能在这边找到生产企业。

    甚至连那种‘伤风败俗’的情趣裤袜,也能在乌义县找到货源,那玩意虽然骂声一片。

    但它的销量是真的好啊。

    一双正常的长筒丝袜5块钱一双,买家还会还价,而一双情趣长筒袜,即便卖上10块、15块,销量也很好。

    还不带砍价的。

    因为买后者的大多都是男性。

    付完钱,直接揣进兜里就走。

    那家主打情趣的企业,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赚钱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巧姑的同学陈林林,当初,陈林林靠的是师范学校。

    毕业之后,她当了几年老师。

    后来,下海的浪潮滚滚而来,眼见其他人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陈林林也坐不住了。

    一咬牙,一跺脚,陈林林选择下海。

    然而,她下海的时间节点是92年,彼时,陈家村周围的袜业工厂特别多,从上百人的大厂,到十来人的家庭作坊,可谓是遍地开花。

    竞争很激烈。

    考察许久,陈林林想起了那次香江之旅。

    接着。

    她就把目光投到情趣产品上。

    90年代虽然开放,但刚刚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社会风气还趋于保守。

    有些事能做,却不能公开。

    去年,燕京开了一家情趣用品商店,结果愣是半个月没开单,还有不少人在墙外贴大Z报。

    什么流氓、下流,伤风败俗之类的标语,全被挂在店家外墙。

    这阵风波,还引起了部分外媒的注意。

    一些欧美、立本、港台报纸、电视台,先后派人过去采访。

    是以,在这个年代,敢把注压在情趣用品上,绝对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决定。

    事实证明。

    陈林林成功了。

    短短两年间,她就在小圈子里声名鹊起。

    怒赚百万!

    生意好的吓人,她都不敢跟别人说,毕竟,这太挣钱了,如果被别人知道,保不齐其他人一窝蜂的涌进来。

    这年头,她也算看明白了。

    那是笑贫不笑娼。

    看看那些光明正大包二奶的人,只要有钱,那都不是事。

    只要利润足够,什么风评,什么伤风败俗的便签,根本没人在意。

    然而。

    陈林林也知道秘密守不住多久,别人又不傻,陈家村周围那么多厂子,哪家生意一旦好了起来,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

    近期,她已经发现市面上有了其他货源。

    款式跟她家生产的极为相似,质量也不差。

    发现这一点,陈林林第一时间办了通行证,她准备再去香江一趟。

    这年头,香江还没回归,想要过去一趟,没那么容易,但这问题对陈林林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

    她老公在香江有亲戚,以探亲的名义申请,难度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