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请来一本未来之书
繁体版

第36章 参观纽交所和女神像

    (再次强调一下,以下的开户和兑换均为扯淡,和现实中不一样,大家不要当真。其实,就算和现实中一样,那也是二十几年前的现实,和现在差别也很大,这也是作者懒得去较真写的原因。)

    当天晚上,还是有一些时差的影响的,大家的睡眠质量实在不好,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直到下半夜才迷迷糊糊入睡。

    大约8:00的时候,房门被敲响了,杜班下床过去开门。

    果然是导游杰克方。

    “你们好,新的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让杰克方带你们揭开美国纽约的神秘面纱吧。”杰克方抑扬顿挫地说。

    “你好,方先生,”杜班打着哈欠说:“请稍等一会啊,我们要洗漱一下。”

    “可要快点哦,接下来的行程是去吃早饭,然后去纽约证券交易所,路上可能会塞车,如果9:30我们还没有到的话,就看不到纽约证交所的敲钟仪式了。”杰克方提醒说。

    “行啊,方先生,我们会快一点了。”杜班保证,然后又顺口说了一句:“其实就算看不到敲钟仪式,也不太要紧,我们主要是来开户的。”

    “嗯,好吧,既然这么说。”杰克方摊摊手,说:“我在1楼大厅等一等。”

    由于睡眠质量太差,杜家三口人的动作比较慢,差不多8:30才下到1楼大厅。

    不过既然不介意那个敲钟仪式,那杰克方也不着急,先带他们到一家有特色的小餐厅吃早餐,吃的是蔬菜沙拉、烤面包片、煎土豆饼、果汁。

    口味还可以,不会太甜也不会太油腻

    杰克方还问了昨天他们的晚餐吃了什么,当听杜班说是照抄隔壁的菜式时,忍不住笑起来,直说:“懒人的办法,也是好办法。”

    悠悠闲闲吃完早餐,已经快9点了。

    按照杰克方的说法,这时候赶过去证券交易所,多半赶不上趟了。

    可是,杜班还要他先带着去一下纽约的中华银行分行:“我们先要去银行开具资金的证明。”

    行吧,这是彻底放弃观看证券交易所敲钟的节奏了。

    杰克方也无所谓,杜家的这趟旅游可以称之为自由行,作为一个自由行的地陪导游,如果客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时间,影响了行程,其实他也无所谓,反正只要不要朝他发火就行了。

    由于有之前在东南亚国家开户的经验,杜班这一次有点轻车驾熟的感觉,当他10点多到达华尔街附近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不少资料了。

    他们首先去的不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而是美林证券公司。

    在这里外国的游客凭着旅游签证,也是可以开户的,只不过游客旅游之外的时间很少,外国投资者的开户流程相对又特殊一些,所以时间上有冲突,没有多少人会来开。

    由于杜班准备的资料很齐全,顺利地以杜父的名义开了一个临时测验账户。(必须充钱并且进行操作,然后正常情况下,5天后可以回来办理正式账户。)

    “大功告成,方先生,现在我们可以去证券交易所看一看了。”

    杰克方看看手表,此时已经是12点多了,他苦笑一声:“我们还是先吃一下午饭吧!”

    吃完午饭后,他们转到另外一条街,瞻仰了一番门前的大金牛之后,排队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小知识:大金牛有一层寓意是,股灾面前,给我顶住,顶住!)

    如果换到几十年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不给普通游人进去了,所以现在能够进入还给杜班一种赚到的感觉。

    经过安检之后,坐着电梯到达2楼,然后在警察的注视之下,杜家三口人跟着导游,走进了一条环形的长廊里,长廊的内侧有大块的玻璃窗,从玻璃窗可以看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

    交易大厅有三个,不是很大,每个厅都有几个类似于转盘一样的交易亭子,大量的电脑屏幕就镶嵌在了亭子的4周。

    杜班和父母一起往下看稀奇,只见下面人头涌涌,不少人都死盯着那些电脑屏幕,看着上面变动的数据。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那些交易员们手舞足蹈,连吼带叫有如跳大神,让上面的游客觉得有意思极了。

    到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面逛了一圈,体验了一下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的氛围后,他们又跟着杰克方从华尔街的后门出来了。

    杰克方又看看手表,此时已经是3点出头了,他有些无奈地跟杜班说:“今天下午的时间不多,原来的节目安排恐怕就做不到了,你们看,我们是去白宫还是去自由女神像?”

    杜班也觉得有些抱歉:“不好意思啊,方先生,我们有些任性。”

    杰克方摊摊手:“我可以理解的,美国其实是个赚钱至上的国度,你们做的完全符合这里的价值观。”

    (美国平民呢,被国内舆论洗脑惯了,有些时候,会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是个高大上的理想国家,但他们平时也承受了社会的多番毒打,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其实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冷酷现实国家。

    如果有人跟你吹牛美国多么好多么好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用这一点来反问他们:难道不是金钱至上吗?

    你只要重重复复地强调这一点就行了,保你在辩论中处于不败之地。)

    杜班想了一下,决定去自由女神像看看:“我们还是去看自由女神像吧,顺便看看纽约的海边。”

    “那我们上车吧,等一下还要去坐渡轮。”

    花了不少时间,他们到达码头,然后乘坐渡轮,去女神像所在的小岛。

    在渡轮上,老远就可以看到站立在高耸的石碑上面的女神像,渡轮上的游客们都充满期待地看着那边,指指点点。

    杜班对女神像不感什么兴趣。他反而去看旁边那些羽毛雪白的海鸥,这些海鸥羽毛丰盛,体积不小,一看就让人有点……垂涎欲滴。

    不知道烧烤起来比不比得上烧鸡呢?

    到了小岛,杜班买了4张门票,由于女神像需要预定才能够订到票,所以只能够去游览她脚下站着的石碑博物馆。

    博物馆里窗明几净,有一种文化与艺术的氛围,就连杜父和杜妈这两个农村人,也不自觉的放低了音量,跟着那些游客,按顺序参观里面的文献和雕刻。

    杜班在这种氛围下,心情也变得有些虔诚,毕竟艺术是无国界的,直到……

    他看到那一首著名的诗歌: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

    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

    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

    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这首诗由杰克方翻译成普通话给他们听,这事想必他很有经验,朗诵的时候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可是,杜班却差点忍不住想笑。

    身无分文的人们投入美国的怀抱?

    你指的是上百年前埋葬在铁路下面的华工?还是若干年后不断被遣返的中美和南美的偷渡客?

    有一句美国的俚语说的好:没钱,你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埋了吧!

    美国只欢迎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