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息日记
繁体版

第五章:触及科学

    月水1417.2.15

    图书馆真是一个宝藏地带啊,虽然人类学上的东西并不多,但我依旧喜欢它的味道。

    我去了科学区域,寻找一些人类科学上的知识,例如膨胀剂、飞船、时空穿越之类的。之前一直窝在历史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重在作用,及对历史可能的影响,但是现在,我想知道它的原理。特别是膨胀剂,人类本来是固定结构的生物,但是一用膨胀剂,人体结构就变了,根据我的经验,此时的结构应是宽松的,因为当我由小变大时,我的结构就是这样,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些对于人体结构的描述也是很棒的,不过对此我不抱多大希望。

    ......

    没有,明明历史上还有记载的,但是科学上完全没有,找不到想要的信息就这样迁怒的确有些赌气,那么就先算了吧。

    ......

    想到一个新点子,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自然规则跟我的世界一致吗?

    先让我就结构比较一下,整体上,人类自身结构由多变少,而我们却是由少变多;人类自身结构为固定的,而我们则是变化的。再看一般动物,我们这里的动植物跟我们一样,自身结构由少变多,但是它们也不能变化。换个比较对象,可惜没有人类存在时动植物的相关资料,这里的动物跟人类比着,结构变化完全相反,只有结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固定。(作者插入语:如果可以直接插入表格那就更棒了。)这些不同的确跟不同物种相关,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由生到死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物质结构变化?从上所述,人类跟我们不同。那么他们世界的生命规则跟我们不一样?或者说完全相反?不行,这样的论证太单薄了,资料不齐全,我好像体验到了历史学家的苦恼了。

    我再试试,假设人类身上的生命规则跟我们不同,那么生命所适应世界的规则也会有不同之处。不严谨而且还有“资料”?

    诶,等我长大后找到一些历史资料再来想那些迷惑的问题吧。

    ......

    但是人类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制作膨胀剂吧?那么,早期人类未有膨胀剂之时,孕育孩子的母亲可以承受住相当于她本身那么大的孩子吗?即使孩子是慢慢撑起母亲的结构的,但是这样子最后不会把母亲给害了吗?如果每个孩子的出生都会导致母亲的死亡,那么这个物种可能会繁衍下去吗?即使有一切巧合与运气加持,靠物种自身的能力,可以吗?或者,有外星人扶持人类成长?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他们为什么灭绝了?如果没有灭绝,那么他们会在哪里呢?

    好多的问题,希望未来的我能够找到答案。

    ......

    现在研究人类的历史学家那么少吗?为什么老师们要么回答不知道,要么就是建议我去问别人,或者找人类历史学大咖,可是那种人我现在也找不到。去消失馆查查相关信息时却发现,没有一位历史学家将自己的结构信息留下来。想要唤起集体意识帮忙搜寻,但又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这只是我一个人的寻找,想要引起共鸣以积聚力量会很困难。当然,如果大家认为找寻人类对于我们自身有很大作用的话那也是可以唤起集体意识的,可惜,历史上有过一次这样的寻找,理由是,人类的科技对于我们科技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最后结局以失败告终,而正是通过这次搜寻,我们才意识到,人类在我们世界里的痕迹有多么少(在此之前都是口口相传),那本书就是在这次搜寻中获得的,作者不详,据说那位搜寻者将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表达出来后,引起了强大的拒绝搜寻的力量,搜寻者说,“悲哀与忧伤”,最后这位搜寻者受书中强烈情感的影响患了结构失衡症,虽然心理医生治好了他,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了,寻找人类残存东西的危险性有多大。虽然书籍并未被销毁,社会也并未禁止个体去做出寻找人类的行为,但这股寻找人类的浪潮已一去不复返了,到目前为止,群体中依旧没有太多的与人类相关的信息。这些事情我是知道的,我知道我的势单力薄,但我很感谢没有受到阻止,不过若是能找一个同样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个体的话,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