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升起的时候
繁体版

第一章

    2017年,已经23岁的陈光明终于拿到他想要的大学毕业证,虽然仅仅是一个专科学位证书,但是对于光明也是十分重要。因为它代表着光明的青春,在这个美好的青春中,他无怨无悔的奋斗着,同时一本证书代表着奋斗的历程与艰辛。这是温暖的7月,同时这也是伤感的7月。光明终于迈出了校园,走向社会,他是兴奋的,又是伤感的。他对社会一切的一切并不知道,社会是美好的,更是残酷的。俗话说:有灯光的地方就会有黑暗的影子。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对于天真有志的青年。他们总是想逃避着黑暗,但是逃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只好咬着牙去承认事实的冷酷,与冷酷中的一丝温暖。

    陈光明,这个身高183的大男孩,有着白嫩的皮肤,一双大眼睛。如果仅仅看外表,那么在每个女孩心中,他肯定是一个美男子。这也许是上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给了你美貌,却失去了正常。他天生就是一个脑瘫儿童,他肢体有些不协调,说话不算太清楚,但是不妨碍他的沟通能力。他的家人希望他阳光,快乐的生活下去,因此用了“光明”二字作为名字。他奋斗着,他努力的读书,尽量的与正常人一样去学习,去考试,去生活。想想一路的艰辛,在他眼中一切的一切是值得付出的,虽然并没有好的收获,但是对他无怨无悔。他想起怎么去高中,又是怎么上的大专,这一切都是努力自己的结果,还有父母这个巨大的靠山,不断的安慰他。

    回忆总是痛并美好的,那是2011年的夏天8月初的一天,中考发布成绩的时候,窗外唰唰的阵雨,不时有雷鸣的光顾。七八月的天气,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让人难以揣测。今天是中考成绩下来的第一天,孩子们等不及都在拨通电话,在查询着自己的成绩,同时也是正在迈向高中更高的门槛去做准备,等待着他们是更多的困难与艰辛。这时候陈光明也等不住,想尽早知道自己的成绩。

    陈光明:老妈,今天发布中考成绩你帮我看看呗。李萍:好,不过我感觉你好像不能考的太好,一定要忍住。光明无奈的点了点头。李萍拨通了电话,说了儿子的总考证号码,电话那里只是回答:您的成绩总分“300”分,母亲无奈的挂了电话。光明焦急问妈妈:多少分啊?李萍无奈的笑了笑:只有300分。光明想象的分数应该是“400分”,即便不是400分,也应该390左右,他还是无奈的笑了笑。李萍责怪的说:平时叫你练字你总说没时间,现在好了吧!连第二高中你都去不上。光明你想想是去第四高中,还是直接去技校。光明心中想着:第四高中,技校,那里的人什么都干而且素质肯定是不如高中毕业的学生。于是还是迫不及待地对母亲说:我还要念高中,大舅家的李博文大哥,念高中,考一个好大学,现在在北京发展呢。我也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去大城市。我不想在家,咱们这里是辽宁省,发展哪有北京上海好,即便我在辽宁,我也想在沈阳发展,不想回家,辽宁省铁岭市,真的很不好,这里的人很懒惰,没有激情。真的与李博文大哥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啊!李萍:博文大哥是你能比拟的吗?你博文大哥认真,聪明,再说他比你底子好。你虽然这三年认真读书,但是以前的六年时光,除了做作业,剩下时间都在玩,期末考试也只是个及格。如果你真的想继续念高中,我给你想办法,但是你给练字。陈光明无奈的点了点头,这毕竟不是他想看到的。那个年代,高中还可以自费上,也许光明想明白一定要努力上学,不然他可不想变成第二个陈帅哥,不光光是丢家族脸,更重要的无所事事,每天只是与游戏机相伴。妈妈也懂光明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不想那样的堕落下去,于是勉强答应下来。

    正巧母亲的闺蜜文慧阿姨找她,好长时间没见面,趁着暑假可以好好说说话。文慧:今年光明参加中考,怎么样?李萍苦笑了一番:总分才300分,还一心着想上高中,不知道今年能去哪里念书。文慧知道了李萍的烦恼,文慧安慰着李萍:既然光明想上高中就让他试试吧,这么年轻进入社会没有知识与涵养,到社会一定会吃亏的,或者成为个混混,还不如让他上高中,这样你也好放心。他想上学我再看看,能不能让他赶上这个自费的末班车。的确光明最后还是成功的去了第二高中,虽然花了许多钱进去高中,但是肯定是一个好的结果,他不会惹事去。三年的时光,不长夜不短,每一天光明都为着理想而努力学习,即便这个希望很渺茫。现在想想他自己好傻啊!智能手机,也许对他而言,是一个新奇的玩意儿,除了偶尔玩玩QQ,他不知道啥叫微信,他基本上与世隔绝了。每天除了课堂,就是各种各样的习题。高三的一年,更是魔鬼的2013年。但是这些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小事,高考才是心中最要紧的事情。他最薄弱的是英语了,他记得上高一前李云华大舅就教他英语,虽然只是与母亲是同一家族的舅舅。但是这个舅舅可不比亲舅舅差到哪里去,光明平时心里不痛快,或者没事最能磨讲英语的人,光明更是霸占了他的星期六,因为只有星期六没有晚自习,他们就做一些练习题。在云华大舅口中,很少有“没时间”的话语,只是付出了这么多,高考英语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他更记得,当高考分数下来之后,他想轻生的念头,是谁阻止了他,没错是云华舅舅。这个不省心的外甥,和他有一定的情感,除了老舅以外,就是他了。

    一切都是历史,回忆过去,只代表上一站的经过,并不可能从新返回。想想这些有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是奋斗的青春,高中的三年是最累的,但也是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三年。他高中毕业了,也是因为写字不好看,自己的分数仅仅刚刚过了专科分数线。他的目标是三本大学。当时并不像现在只有一本与二本,他知道一本与二本根本就不是自己能考上的学校,不过三本可以努努力,这或许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不过有了这个虚荣心,就是自己前进方向的动力。可能有一些心灵上的落差,落差后想了想,既然自己的剧情发生到这种程度,那就发挥着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剧情有进一步发展。坦然面对前方的挑战与困难,或许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糟。他努力发挥青春的余热,做更好的自己。回忆好像一部电影胶片,那些往日的画面依旧在脑海中浮现着。或许是快乐的,或许是伤感的,或许是幼稚的,今天应该为这部电影胶片封上名称,装进成长档案室中,今天更应该是快乐的一天。于是还是他迈着轻便的步伐再一次回到集体中。这个时候室友们焦急的叫:光明,马上照毕业照了,就差你自己了。伴随着相机的“咔嚓”声音,这些青年人正在给自己的青春书写着句号。没错,青春已过,最美好的时光结束了,从青春中,即将又回到现实中,他们面临着找工作,可是当初没有一个实习地方想要这个青年人,更何况拿到毕业证之后,代表着他与学校没有关系了。需要自己去建立自己的新生活,自己找工作,自己去赚钱,自己去克服一切的困难。

    舍友们又相聚在一起而且是人最全的一次,三年的时光让他们有着独特的情感,这种友谊还是学生时代最淳朴的友谊,当你迈出校园,很难再找到这种友谊。因为一种成熟,许多友谊只是利益的友谊,没有当初那样纯洁,甚至变得是那么的污秽。这些青年人已经有着独特的想法,也与一年前实习的分别更加成熟与稳重。唯独光明变化不大,这不能说是光明幼稚,也不能说明光明没有上进的内心,只是他不懂得怎么去历练,他的实习单位,在他实习的第二天,就让他回家,这并不是粗心,而是现实没有那么多人去承认这个年轻人。他苦苦的笑了笑,毕竟其他人肯定是找到工作了,甚至有着自己的伴侣,至于自己,两手空空一切的一切都为0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世界上,最反感的是同情二字。因为不会有人真的去同情某一个人,人们习惯了装可怜,装无能。换来的又是什么?是取笑,是侮辱。这一点,深深的印在光明的脑中。他最羡慕的作家就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那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真的震撼到自己的内心,即使失明的人,聋哑的人。但是她的心还是完好的,她可以用心去感受,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一个残疾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当有一天,他的心也变得残疾了,那是真的无药可救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喜欢青春的激情,喜欢青春的可笑,更喜欢青春的冲动,那些只要说不好听的话,两个人好像谁都不怕谁大打出手,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才肯止步。不出一天的时间,两个人又好的像个亲兄弟一般。那个时代真的美好,没有利益上的纠纷,没有真正的深仇大恨。即便是有,一顿午餐,一次水吧的闲聊,或者一次网吧包宿,甚至两个人都会抽烟,互给一只烟,这一切的友谊还如同最开始一般。如今真的再也找不回这种感觉,即将面临的是一种针锋相对,是一种胜者为王的环境。每个人很不习惯这一种新生活,不习惯社会上那些势利的人。但是在这样的环境,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无法控制,甚至这一种改变,变成了自己当初不愿意看到的自己。这也许是每个人,从年少无知,走向成熟稳重的必修科目。所谓经过这些不想看到的画面,那都是每一个人在上课之前,所要交的学费,这种无形的学费是无法代替的。即使是你最亲密的父母也无法帮助你交学费,因为这堂课他们已经毕业了,没有余额可以帮着子女交学费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们每个人手捧着毕业书,又不舍的来了一次最后的告别,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话在瞬间有了一种新的内涵,与最淳朴的友谊告别,迎接着各种各样的人生百味。就这样光明带着他应有的材料,永远的迈出校园门槛,寻找着自己的天下。他最后观看着校园的一草一木,是多么的美丽。当这一切即将失去时,他才醒悟出这里是多么美好,他好久没这样细致观察这里。时间似乎静止了一般,让他静静的站在操场中观望着,他看到了什么?这场景即熟悉又渐渐的陌生起来,这里的生活结束了,应该去外面寻找天地。他还是回到现实的时间,他不想时间的静止,他要向前看。就这样光明迈着他年轻活力的大步伐,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