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逼

    “什么消息?”

    “可能会疏挖明山水库。”

    现在常驻的专家只有几个人,还有几个助手。

    但背后关注或参与的专家不知凡几。

    水库里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头白暨豚,关键谁也不清楚后面有没有了。

    加上县里的一些说法,有的专家渐渐松口。

    也不是随便疏深的,水深藏大鱼,这些白暨豚多在闸门附近活动。

    那么可以先从明溪河上游着手开挖,然后进行观察。若是受到影响,立即中止。没有,扩大到水库北部。水库北部疏深,白暨豚能存身,再扩大到中部和南部。

    “杞人忧天!”方和说道。

    纪书记点点头。

    专家在论证,县里同样也在论证。

    为什么方和说了一句,后来县里动心。

    原因也简单,疏挖时是会产生一些噪声,但只要管理好了,不算是工业污染。水质也会变得浑浊一点,这个更与工业污染没有半点关系,不说别的,遇到大暴雨时,上游下来许多山洪水,水质还不是一样变的有些浑浊,到时候怎么办?

    因为是可行的,所以县里后来又将方和的提议拿了出来。

    偏偏这些专家就是不同意。

    方和苦笑。

    在投放这些大鱼之前,方和也想过。实际上不那么教条,那就是多方受益。

    因为太教条了,那怕有合同在,方和也遵守着合同,这些人看着方和也像是看着小偷一般。

    然后几方都弄的不开心。

    若是对白暨豚没有影响,那是会有许多好处的。

    不仅水库变得更深,增加库容和深度,利于白暨豚存身和过冬。水库北边一些淤浅的地方和明溪河拓宽拓深,这些大鱼的活动范围能增加一两倍。

    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吧,关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大量的江豚和白暨豚,不如此做,不提过冬了,就是这些白暨豚和江豚自身的生存空间,都无法维持了。

    但还是有许多专家不同意。

    “难怪几天前我放烟花,被他们劈头盖脸说了一顿。”

    “放烟花?”

    “我前妻来看女儿,然后她走了,女儿哭,我买了一些烟花放了放,来哄她,然后被他们狠狠教训一顿。”

    气啊,为什么想起来疏挖,就是方和最先提起来的。

    纪书记哈哈大笑。

    不说方和了,从县里到镇上,有不少人被这些专家狠狠说教过。

    “也不怪他们多想,若是能成,对你还是有不小好处的。”

    这是上面开挖,不是前段时间方和那种小打小敲了。这些挖上来的淤泥得要处理啊。

    往农民地里放,虽说能起到肥田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可是现在农民早已习惯化肥农药了。

    并且这些淤泥必须经过暴晒,才能耕作,或种植花草树木。

    放在滩涂下,因为面积大,平整后,一个冬天暴晒,明年春天就可以载花种树,但放在耕地里,若是堆积得厚,往往一年都没办法种植庄稼。

    农村的耕地大多数是比较平整的,不然灌溉时就不方便。

    也不能说不用淤泥,六七十年代,缺乏化肥,许多农民便从河里池塘里捞淤泥肥田。

    不过那是一担担挑上来的,但现在呢,全部机械化,速度得有多快?不但不会平整,若是放的不好,会产生严重的高低不平。

    现在地里都有庄稼的,要不要赔偿?

    会面临许多问题,

    最好的处理方法,便是放到那片巨大的滩涂上,什么矛盾都没有。

    当然,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没有专家是不懂的。

    “若成呢,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不挖方和也会逼着他们挖。

    问题是时季不等人,时间拖久了,过了秋雨时季,说不定今年就不会挖了。到时候即便方和投放许多大鱼,这些专家也会冒着风险将它们转移到其他地方。

    以后这个水库还会是一个老大难题。

    边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人员,纪书记小声问:“打了多少头野猪?”

    “一百来头,据石村长估计,就是那片小山区,最少有两百多头野猪,甚至更多。”

    “确实太多了。”

    “主要缺乏天敌啊,别看我们在打,若是以后不打,顶多三四年,四五年,数量又会还原起来。”

    这片打了不管用,除非整个区域打,那是不可能了。

    “以后再说吧,说不定上面随时就能放开打。”

    方和点头。

    这是早晚的事,毕竟这里以平原地形为主,有山,但山区面积不太大,而且多是矮小的丘陵,野猪多了,就会危害人类和庄稼。到了一定地步,就是有关专家不同意,最后上面也要同意。

    方和回去,逼一逼。

    不但投放了二十来头白暨豚,还分两晚投放了一百多头江豚。

    这么多大鱼投放下去,水库又炸了起来。

    方和未管,去了宁市。

    如果以质量计,这批印石均价不如那些玉器。

    不过数量更多,最后成交价同样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拍卖行的人问:“你家还有没有了?”

    有了这笔钱,方和资金完全够了,但方和也摸不准未来需不需要钱,含糊地说:“还有,我将它们一起存入银行金库里面。看吧,以后想卖了,我还会找你们。”

    “是要放入银行金库,虽然付一些保管费,总比在家里安全。”

    它们不是石头,等同黄金,不对,比黄金还要贵上好几倍。

    外面人不知道罢了,若是知道了,万一有人起了歹心,什么事都能发生的。

    税由钟律师代为处理了,方和先汇了一笔款子到县里那个账户上,然后继续转,找了一个地方,故伎重演,这回全是钢材,而且数量庞大,足足一千多吨。

    上次方和和朱胜非交谈。

    因为两浙路又运来一批印石,方和坚决要付钱,朱胜非劝不了,便说,若是太傅非要给钱,还不如多替我们采购那种钢材。

    方和问原因,朱胜非也说了原因。

    宋朝是缺铜钱,但是眼下更缺那种优质钢材。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些钢材必须经过再次锻打,才能化为器甲,锻打的过程就会产生氧化的过程,就会产生一定的消耗。若是铠甲和兵器全部用这种钢材打造,一吨钢材仅能满足二十个士兵的装备。

    想想宋朝现在有多少官兵吧。

    朱胜非也舍不得这样做,铠甲就算了,主要还是用来打造兵器,就是如此,需求量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经济上,也是钢材更划算,非得给它们定个价,一吨钢材可能价值五百缗钱。

    以前方和说到磁州的那种百叠钢,实际论斤称,也要摊到一百多文钱了。

    方和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一是经济上他也划算,五百缗钱在这边的造价加上运费,得要好几万,尽管他买的是优质的高碳钢,也能买好几吨。

    别看铜钱,它们也是比较重的,若是数量大,同样得好几百吨。

    买再多钢材,没有人问。

    让人生产铜钱时,因为数量大,难免的有人会问。怎么解释都不对,方和只好什么都不说。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说不定还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这么多钢材到来,几个大佬满满地欢喜。

    朱胜非问:“你们那边一年能冶炼多少钢铁?”

    方和咧嘴笑了起来。

    “太傅,为何发笑?”

    “我们那边生产的钢铁产量太大了,大的都让人感到好笑。”

    “咦。”

    方和说了一个段子,还说到唐山,但唐山现在不叫唐山,而是叫石城,属于滦州管辖下的一个县。

    “滦州有铁矿?”提到滦州,几个人都懂啊,金宋反目成仇导火索就是张觉,张觉投降宋朝,不仅投降宋朝,还带了一些军队,以及燕山府东边的四州,其中一州就是滦州。

    宋朝一看机会难得啊,因为这样,宋朝防线就能推到明朝山海关一带,西边有燕山这个天然屏障,山前(太行山以东,拒马河以北,燕山以南)这一带自此就可以安全无事了,于是同意。

    然后金国用此为借口,先是逼宋朝杀掉了张觉,接着南伐宋朝。

    “不是滦州有铁矿,还记得我上次说的船,都是由世界各地运过来的,再由各个工厂……作坊冶炼成钢铁,重新卖到世界各地。”

    “如此周折,运费成本岂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