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前任(上)

    后方是有粮食的,汉水北边还有诸多支流,问题不是几条大山脉,而是这些支流在逆水逆风的情况,难以航行大船。也不是不能航行,想要航行,必须用纤夫拉纤,然后又要在各个山峰边上开凿拉纤的栈道。

    有这种工程,还不如将各州百姓组织起来南下逃荒。

    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了。

    有了这些船,就可以顺着一些支流逆水而上。

    还要翻山越岭,但那就好得多了。

    不但粮草,还有其他的物资。

    韩岳的军队就能得到有力的支持。

    “只是河北河东山东百姓苦矣。”朱胜非叹息道。

    河东真的没办法了,河北山东也无能为力,虽然朱胜非下令让东南大力支援京西路和河北路,实际上支援的仅是赵构的军队,没有办法救援百姓。

    “坚持吧,总比史上要好得多,”方和安慰道。

    即便有了方和,北方仍然比较惨。

    让方和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各种引导下,这几个大佬更加重视民生,朱胜非能说出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们那边最大的船只有多大?”

    “我们那边……最大的船只都是装石油的船,满载似乎能达到六十多万吨。”

    现在朱胜非等人对吨这个单位也比较了解了,一吨,接近十七石。

    听到这个数字,几人全部目瞪口呆。

    “大宋最大的船有多大?”

    朱胜非想了一下说:“据说一些海商打造的木兰舟,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不但装了许多货物,里面还载了数百人,中积一年之粮,在船上养猪种菜酿酒,常见的多是两千多料船,大者能超过五千料。”

    料不是载重单位,也不是容积单位,多指造船用物料,一般一料载重三百来公斤,但也要看,若是宽体船,一料往往能接近四百公斤,若是窄体船,连三百公斤也不足。

    两千来料,大约是七百吨的海船,比内河所谓的万石大船还要大一点。若是五千料,就更大了,能达到一千六百吨。

    朱胜非说这话时有些不好意思。

    木兰舟可谓是宋人的骄傲,然而与方和所说的大船,根本不能相比。

    但是方和对宋朝的航海一直持着赞同的态度。

    中国古代航海巅峰时间乃是郑和下西洋,并不亏本,只是赚来的钱一起放在内库,户部一直贴补,所以后来刘大夏才烧掉图纸,接踵而来的就是禁海、倭寇,搞的乌烟瘴气。

    宋朝也不是不管,海商出海前得向市舶司提出申请,验看货物,人员,甚至人员编为纲保,回来后若是人员数量不对,会派人盘问原因。南宋时甚至派水军驻扎马六甲海峡。

    管控还是很严格,最大的区别就是彻底向民间放开,要么就是资产不足不准做海商。但资产不足,你跑到海外做什么生意?

    所以宋朝海贸一直很平静,以至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实际在这种平静的氛围里,不但朝廷收益,许多百姓和商人也跟着受益。

    “海运还是很重要的。”

    朱胜非苦笑:“等等吧。”

    方和以前说了许多。

    沾到了大洋彼岸,必须有发达的海运。

    但不久,连东南都准备临时地放弃,还谈什么海运,什么大洋彼岸。

    “朱公,你误会我意思了,虽然商贾重利轻义……”

    古代商贾地位不高,指的就是他们的品德,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很光彩的角色。宋朝也有,比如西夏边境的走私,从西夏那边贩来青盐,再将宋朝各类货物运过去,包括一些管控的铁矿石铁器,若不是如此,仅是铁,就会让缺少资源的西夏人头痛万分。

    方和略有些赞同,最好的例子就是八大晋商。

    “这是短的地方,长的地方就是能让商业更加繁荣,利于经济发展,朝廷也可以多征许多商税。”

    宋朝的关税还是比较重的,十抽一,也就是10%的关税。

    但是方和又说道:“以后说。”

    第二天早上,几十个大板汉集结。

    方和大伯发矛,不但有长矛,还有短矛,以及许多捕兽夹。但这是临时性的器具,早上领取,晚上缴归。等到捕猎结束,会全部销毁。

    这个大伙是全懂的,它们全部对付野猎的真矛,不是拍戏的道具矛。连野猪都能杀死了,况且是人。

    若是随意流传出去,就算不找方和,也准得找到方和大伯。他岁数大,身体不好,不会关太久,不过喝茶罚款是免不了的。这是不出事的情况,若是出了事,那怕是方和大伯,也得要关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放出来。

    “大家先熟悉一下。”

    长矛是拿在手里刺。

    短矛是抛投。

    几十人在村口练手,可能这些冷兵器激起了大家的某些基因,有的人练着练着,然后将这些矛拿在手里,一副喜不自胜的模样。

    大伙开始进山。

    野猪不是好打的,但是这些野猪嘛,也不能算是正常的野猪了。

    一天下来,大家足足打到了二十几头野猪。

    只是因为不小心,郑庄一个人被一头母猪撞了一下,立马送到医院。

    方和得知后,吓了一大跳,连忙问情况。

    还好不是重伤,方和继续让大伯出面,去医院探望,并表示会付医药费、误工费。

    方和自己匆匆跑到山里,将这些人先后找到,一再嘱咐,千万小心。

    打野猪在各方推动默认下,即便是违法的,现在也是合法的,但人若出了事,不要说死人了,就是重伤,到时候都不好交代。

    石村长讪讪。

    但也不能怪石村长,他也是注意的。

    大伙分成三班,关键这些野猪不怕人,于是石村长做了安排,正好方和带了好几个望远镜过来。

    大家先找,找到后,判断它们前进的方和,先是布置好各类捕兽夹。

    然后人尽量地上树,先是小石村的人用猎枪对付公猪,接着大家用短矛抛刺,在不触及危险的情况下,下树,几人合力,用长矛继续刺受伤的野猪。

    “主要没枪啊。”

    实际上宋朝那边还有一种远射攻击武器,弓弩。

    不过方和曾亲自试过,连宋朝的复合弓他都拉不开,就不要说神臂弓了。

    这些弓弩对臂力要求太高了,但不如此,如何能洞穿敌人的铠甲。

    一个合格的弓箭手得训练很长一段时间,别看眼前这些庄稼汉,不少人孔武有力,但方和将宋朝的弓弩拿过来,也不会有人会用。

    方和也不知道怎么办,只好一再嘱咐小心。

    然后下山,赵东平将他拦住。

    现在消息真的灵通,天还未黑,就有县里的一些饭店酒楼打电话联系到了赵东平,要求采购一批野猪。

    “这是好事。”

    数量多了,就是在水库上公开卖,也未必能卖得完,关键是这样卖,还是有些招摇。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虽没有承认是我们组织的打野猪,但我说了,代为联系。”

    “行,你处理吧。”

    几个专家也看到一头头野猪抬了出来,鲁教授叹息道:“最好不要人为干涉……”

    大熊猫、小熊猫,或者眼前的江豚、白暨豚,这些动物植物人为干涉是没办法的事,数量太少了,若是人类不管,随时能灭绝。

    换成了野猪……

    若是原有的野猪还好说一点,问题是以前有的专家根本不考虑这片小丘陵的承载能力,又投放了几次野猪,所以才泛滥成灾。

    还有现在,当然,老百姓也知道白暨豚的珍贵,但是几个专家一直不同意水库放水。水库不放水,河道、河道边上的池塘就会渐渐干涸,灌溉便会面临严重的问题。

    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但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许多人对这些专家们,都产生了一些对立的情绪。

    这样就不好了。

    不过能解决,方和看着水库,又看着水库的对面。

    工程队已经安排人手在载芦苇和茭白了,对面与方和无关。那边也在建设,而且更早,是上面安排人建设的。

    设立的保护区域并不宽,仅是在水库边缘地区载树种草。工程量也不小,毕竟不止是水库,包括明溪河上游地区也要植树种草,这样才能定住水土,保护好这段水域的水质。

    但现在多是机械化,又重视,速度非常快,仅仅是这些天,几乎完成了一半工程。

    两人也有一些对立的情绪,未多言,方和回去。

    进了村子,有一些人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方和。

    方和二妈说:“苏薇来了。”

    苏薇就是方和的前任……前妻。

    方和脸色变了变,迅速回家,苏薇正在与囡囡说话。囡囡岁数小,不懂,看到妈妈来看她,十分开心,不停地咯咯笑着。方和老爸老妈站在边上,看着母女两,一脸的不高兴。

    “囡囡,你与奶奶玩一会,我与你妈妈说一会话。”

    “不要吵架了。”

    听到这一句,方和心都快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