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萌物

    白暨豚就是在宋朝,数量也不算太多,至少比江豚要少的多。

    两艘船在江面上找了许久,一直找到日暮时分,才看到一群白暨豚,方和数了数,足足有九头之多。

    “下网,务必一头不要留。”

    白暨豚是群体动物,这明显是一家子,捕上几头,留下几头,反而更残忍。

    两艘船开始在江面上转出一个大弧线,十几个水手下渔网,说他们是水手,实际是当渔夫用的,其实本来这些水手便多是渔夫出身,然后被陆子辉请了过来。

    论下网,都是内行人。

    几条大网撒了下去,渔船继续转动,大网也随着收紧。

    不久,九头白暨豚和一些鱼类被网了起来。

    这些渔网是特制的,全是用粗麻编织的大网,虽然收拢上船,并未对几头白暨豚产生到伤害。

    大伙七手八脚地将它们抬到船舱里。

    现在宋朝稍大的江船都设有隔水舱。

    不过方和的两条船已经经过了改造,取消了隔水舱,然后在里面放了许多江水。

    其实面积不小,但进了船舱,几头白暨豚感到不安,有的在船舱里跳跃,哪能跳得出去。

    “回去。”

    两艘船回去,泊到江边,方和嘱咐大家必须要小心地将它们抬到那些大蓄水池里。

    有不少百姓围观,里面还有一些渔民。

    一个渔民好心地问:“太傅,你想要江猪啊,明天我们捕给你。”

    方和揉揉鼻子说:“不用了,我要的是活的江猪,并且不能有一点损伤。”

    让渔民去捕,能活着运回来就不错了,还指望着没有伤害?

    “但是你们想帮忙也可以,请替我打探一下,哪里有白江猪活动。”

    这样在江面上寻找,还是很盲目的。

    “好啊,好啊,”好几个渔民答道。

    大家继续在围观,方和让两个水手抬来一些小鱼。前段时间方和让陆子辉请人挖了好几个蓄水池,并且刻意挖了一个特大的蓄水池,足足占地好几亩面积。

    虽然还是不舒服,但比船舱里好得多了,两个水手从江边渔船上又买来一些鱼,开始投喂。几头白暨豚到了这地步,大约也无奈了,居然吃了起来。

    一会儿连赵谌都听说了,又带着几个大臣走过来观看。

    之前方和已经说了用意,都知道这几个玩意在方和那边属于灭绝动物,无比珍贵。并且方和还说了那边的环保,有的让大伙啼笑皆非,就像老虎,现在虎患真的严重。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反过来说,在这时代,猛虎之患不亚于苛政之害。

    但没有想到跑到方和那边却成了一级保护动物,比人命还要重。

    方和自己也笑,说,老祖宗们真的厉害,一些凶猛的喜欢伤人的动物,在后世大多数灭绝了,只剩下一些蠢萌蠢萌的动物。就像鳄鱼,凶猛的中华长吻鳄,也就是中华韩愈鳄,全部被老祖宗干掉了。

    有鳄鱼,打不过大鹅的杨子鳄,因为呆萌可爱不伤人,被老祖宗留了下来。

    还有凶猛的华南虎,中华犀牛,全部被老祖宗们干掉了。

    “还是很可爱的,太傅啊,它们不凶啊,为什么你们那边老祖宗也将它们全部杀掉?”

    “殿下,工业污染哪,三峡大坝也是一个原因。”

    “三峡大坝?”

    “你等等啊。”方和回去,上网下载了三峡大坝的视频,这回不是手机了,而是笔记本电脑,屏幕更大,能看的更清楚。

    赵谌和几个大佬看着这个宏传的工程,一个个惊的半天不说话,赵鼎小心地问:“是长江?”

    “是长江,就在峡州夷陵一带,将那段江面截断,兴修的大坝。”

    “若是在我朝,又是劳民作财的工程……”吕颐浩喃喃道。

    在宋朝建造……想的美!

    “朱公,替我解释一下。”

    方和说了财赋的关系时,吕颐浩还没有来呢。

    朱胜非大约地说了说。

    吕颐浩沉默不语。

    “吕公,不修不行哪,那时长江两边几乎九成湖泊被百姓圈成圩田,垸田,汛期时洪水不得泄,比现在黄河还要严重。所以修建了这个大坝,这样,长江上游地区便成了一个若大的蓄水池。不仅如此,还有发电的作用。但不利于洄游鱼类的繁衍,有的鱼类数量于是渐渐减少,甚至灭绝。”

    赵鼎说:“太湖已经出现了你所说的情况。”

    因为圈湖严重,到了秋潦时,太湖时常发大水,官府一再逼迫百姓退围为田,但当地百姓无人听从。

    “太湖那边到是好办,离大海比较近,修一条黄浦江,洪水得泄,水患就不严重了。关键是长江,离大海遥远,汛期到来,洪水一时半会流不到下游,两边湖荡全部侵占,缺少蓄水的空间,导致汛情严重……这个你们以后也要重视,即便兴修圩田,也要留下足够多的湖泊面积和河流,不然明日长江,就是今天黄河。”

    “看地图。”

    宋朝也有地图,但是极不标准。

    方和忍无可忍,他没有动手,太麻烦了,但花了一些钱,在网上请了一个高手。

    让他根据谭其骧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重新绘制了宋金蒙古,西辽大理,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图。

    版本还是那些版本,但将现代地名、河流湖泊一起去掉了,成了“纯正”版宋朝地图册。

    还是有不小误差的,毕竟相隔了九百年。

    但总比宋朝人绘制的这些地图好的多。

    绘制好后,方和复印了几十份带到宋朝。

    朱胜非视若至宝,送了三份给陕西,送了一份给韩世忠,然后一再戒嘱,人在图在,人不在图也不在。到了危急关头,这些地图册保不住了,那怕是死,在死之前,也必须将它们烧掉,以免留给金人,严重危害大宋的安全。

    仅是一份地图册,作用没有那么大,但金人若是得到了,也确实能起不小的作用。

    大家来到东府,朱胜非拿来一套地图册,从中间找出江南东路两浙路那张大地图。

    与后世还是有些不同的,南通、崇明岛和浦东大部分地区还在大海下面没有露出来,钱塘江与后世的钱塘江也不一样。

    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差不多。

    到了秋天,沿海地区时常刮台风,台风便会带来大暴雨。然后杭州和湖州许多山区会暴发山洪,洪水顺着各条河流进入太湖。

    如今太湖许多湖面被老百姓圈湖为围田,水域面积减小,库容也随之减小。但是太湖东边缺少大型出海河流,只有吴淞江稍大一点,于是太湖便会泛滥成灾,形成严重水患。

    方和根据记忆划了一条线,西达秀州城,东北入海。

    上游不但有许多河流,还有几条大运河。

    若是这条运河修建起来,不但能起到泄洪防汛的作用,也利于当地的交通。

    “工程量也比较浩大,眼下财政匮乏,不是动工的时候。等于收复中原后,才能实施。”

    也不是财政匮乏,而是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看着地图,朱胜非问:“黄河有没有办法治理?”

    “未来黄河情况真的严重啊。”

    到了金朝时,黄河缺堤次数变得更多,金人苦逼了,宋人也苦逼了。因为黄河开始向淮河流淌,一旦出现水患,也影响到南宋这边的地区。

    方和便说了束河治沙,也就是明朝潘季驯和清朝勒辅治河之策,于一些低洼区建设月堤,洪水浩大之时,打开闸门,将河水排向这些蓄洪区内,以杀水势。

    形势呢,类似淮河边上的王家洼。

    另外在黄河宽阔处建设大量缕堤、格堤,汛期洪水漫过缕堤格堤,继续向下游排泄,枯水时河水变得缓慢,也容易积淀河沙,但因为河道被格堤缕堤束缚起来,变得狭窄,河水流速仍不慢,继续能带着大量泥沙进入大海。

    方和还提出一个新方案。

    在黄河各条支流上游建设大量水库。

    以宋朝的条件,仅是一些原始的水库,是能实现的。

    那么汛期许多水库蓄水,便能起来杀水的作用,旱时,这些水库的蓄水又能用作灌溉。

    但还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想要治本,必须将黄河上游的戈壁、沙漠,以及黄土高原、泾渭大地一起点绿。

    绿了,黄河上游夹杂的泥沙量就会大幅度减少,黄河也不会节节抬高,当然,也不会难以治理了。

    方和说完,朱胜非立即找来西夏的地图。

    然后用手比划。

    为什么会比划呢?原版地图上标了经纬线,对这个,宋人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于是方和请人重新绘制时,刻意于左下角标出了比例,并且是汉字比例。

    点绿是懂的,朱胜非心中盘算一下后说:“如此大的面积,如何点绿?”

    “我们那边真的点绿了,后来南河套地区几乎全部成为沙漠戈壁,经过几十年努力,全部种上了耐旱的树木,甚至有的地区为了旅游,还有一些小沙漠保护起来,不让老百姓种树。当然,以宋朝的条件,实现不了的。但可以这么做,于河边一些有水源地区,能种树就种树,限牧禁牧。当然,说这些,也太遥远了。”

    不提钱了,首先一条,想要实现,必须攻克西夏。

    金人都未赶走呢,况且是西夏。

    但是黄河确实要重视的,不收复中原就算了,收复回来,要不要管?

    吕颐浩感慨地说:“就是收复中原,未来用钱的地方也比较多啊。”

    方和点头。

    至少在这十几年内,宋朝都得勒紧腰包过日子。

    但就是如此,方和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至少大家知道前进的方向,不然盲目地,连一个方向都没有,又如何知道该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