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开局一个大宋
繁体版

第二章 聚会

    方和来到大街上,今天过来有点早,街上行人更多,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因为他戴着一个大口罩,不但戴着口罩,手上还戴着一次性手套……若真的是宋朝,那么他的出现,对于宋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超级毒人。

    方和没有能力帮助到别人,也不想害人,那怕是宋朝人。

    只是大伙仿佛都带着心事,虽有人好奇地打量他,却没有一个人过来询问。

    方和先是看着两边,右边的宅子是正常大户人家的宅子,左边的宅子原来不是宅子,而是一家寺院。

    这几天方和上网查了许多资料,知道古代许多城市里分布着寺观。

    有一座寺院并不奇怪。

    现在问题不是寺院,而是要弄清楚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

    他向两边看去,终于看到城门了,隐隐的,仿佛位于地平线上。

    “这是一座超级大的城市。”

    方和竖起耳朵听,只是一句都听不懂……说的似乎像是南方某处的方言。关于这一条,也在网上搜到了,即便是宋朝,宋朝人说的可不是普通话。

    不但宋朝,每一个朝代的发音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变。

    他不停地张望着,然后选定了一家店铺走了进去。

    方和先是拿出小镜子,喷上消毒液,然后将它放在柜台上。

    店里伙计看着小镜子,眼睛亮了起来:“客官,你要卖它?”

    伙计说话语速并不快,但方和就是听不懂,不过也好办,方和拿起毛笔在纸上写道:回答我的问题,我就将它赠送你。

    “你问,你问。”

    只是两个字,方和终于听懂了。

    “这是何处?”方和又写下四个字。

    “东京开封啊,你是金国人!”

    后面的未听懂,前面的听懂了,方和茫然起来,果然是宋代。东京开封,清明上河图,世界第一繁华城市,难怪如此之大,有这么多人,但为什么变成这种萧瑟辰光?

    他继续用毛笔写道:“现在何年?”

    伙计不乐意了,问:“你是什么人,是不是金国人!”

    方和听不懂,但能感到他的敌意,先是指了指自己耳朵,写道:“我耳朵不好,你用笔写。”

    伙计狐疑地看着他,虽然方和穿着宋朝服饰,只是外面的,里面不是,况且还有一个口罩。写的字也古怪,人家写的是繁体,他写的全是简体,好在简体本来就是从一些行书草书演变出来的,伙计又贪图这枚镜子,于是写下一行字:靖康二年。

    靖康二年啊,怪不得死了这么多人,大家表情很惊慌的样子。

    伙计又写道:“你是何人?”

    他反应过来了,就是金人,也不会问如此幼稚的问题。

    方和未回答,继续写道:城外有金兵?

    伙计点点头,然后写了一句:城墙上十几座城门也有金兵驻扎。

    今几月几日?

    二月初五。

    方和又茫然起来,这边是二月初五,那边是三月,但那边用的是公历,换算成农历,同样是二月。开封虽在北方,终不是在大东北,都二月了,还是农历二月,为什么天气这么冷?

    难道我去的是“另外一个宋朝”?

    方和想了一会,靖康二年了,于是他又写一行字:圣上在何处?

    青城。

    青城是哪座城市?

    方和愣了一会,将镜子往伙计面前一推,好,我问完了,它是你的了,然后回到原来的巷子,悄然回来。

    有了年号就好办,方和查资料。

    “原来青城就相当于天坛地坛啊。”

    “北青城在城内瑞圣园内,祭地,南青城在南郊玉津园内,祭天。”

    “宋钦宗如今被扣押在南青城,宋徽宗暂时还未去金营,但也快了。”

    “宋朝遇到了特别寒冷的天气,去年朔十一月下了几十天的大雪,今年正月又下了许多天大雪,积雪数尺,车马都不能行,怪不得这么冷。”

    “不好。”

    方和又查出一段资料,随着金军入城,开封百姓自发打开军器库,三十万百姓领取了武器反抗金人,与金人展开了巷战。

    金人无奈,只好将所有城门封锁,又在城墙上修起防御工事,以防开封百姓将他们赶出城外。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说不定开封百姓能创造出一个奇迹。但是在金人欺骗下,先是宋钦宗,后是宋徽宗,两人陆续主动出城做俘虏。不仅如此,因为这种古怪的天气,许多百姓被冻死饿死,以及被金人屠戳的百姓,但因为金人围城,尸体不能很好的处理。

    到了阳春三月,开封城内爆发了瘟疫,死者几半。

    金人也害怕了,掳掠一番,匆匆忙忙地扶持张邦昌为伪帝后,于四月带着掳掠的财货和徽钦二帝撤兵北去,这就是靖康之耻。

    不仅是君臣无能,连老天都在诅咒这个悲催的王朝。

    但与方和无关。

    东京城的绿化真心不错,到处都是参天树木,汴堤上的树木更多,只是几乎全是柳树。方和来到一处柳树密集处,回去……那条巷子也比较偏僻。不过换成了白天,说不定就会有路人经过。

    最好不要让人看到了。

    回到家不久,王宁打来了电话。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什么都传得快。

    几个平时比较要好的大学同学听说方和要回老家,便打电话给王宁,想大家聚一聚,权当是一顿送别宴。

    人家是好心,那就去吧。

    方和来到一家自助餐餐厅,几个同学早在等着他了。

    几人上去,各自点好了餐,开始一边吃酒一边聊天。

    都是三十多岁的老杆子,不可能谈人生谈梦想了。

    说的也是房子车子票子,以及生活的艰辛、酸甜苦辣,单位的福利。

    谈不上抱怨,都这把年纪了,向谁抱怨去。

    不过吐槽是真的。

    “纪雷,你是大律师,就别跟着吐了。”

    “方和,身为一个律师,在这时代居然要讲人脉讲关系,你说奇不奇怪?我这样一说,你就知道我们这行饭得有多难吃了。”

    方和根本不相信,这群同学里就是纪雷混得最好了,先是买了一个二室房,然后换成三室房,四室房。

    车子也由旗锐换成了一百多万的大奔。

    如果不是他老婆娘家太厉害,方和有时候都怀疑他连老婆孩子都打算换掉。

    “方和,你还是不懂……”纪雷看着他的表情说道。

    “我懂,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就得说理想了。”

    “对头,走一个。”纪雷举起手中的酒杯,一口闷下。

    这回方和真的喝醉了,被几个同学扶了回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方和才清醒过来,然后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坐在床上回想昨夜几个同学说的话。

    “纪雷这小子居然谈理想……这小子是在装逼吧。”

    纪雷那个圈子方和不懂,想了一会就没有再想,他又看起靖康年间的资料。到了临近中午时,方和又打开卷轴,走了进去。

    树林里还是有人的,一对岁数不大的青年男女正倚在树上说着悄悄话,但可能离的有些远,没有人注意到方和的突然出现。

    方和上了汴堤,先是去了一个城门,果然有金兵把守。大约因为京城百姓的反抗,金人也不敢将城门完全封死,只是进出盘查十分严格,十分地不方便。

    方和远远地看了几眼,便立即离开。

    然后在各个店铺转,转了好一会,临近日暮时分,他才来到一家卖珠宝首饰的店铺,然后将几枚小镜子全部掏出来。

    宋朝有好玻璃,全是从大食进口过来的玻璃器皿,但这时代,哪会出现镜子?

    店里几个客人立即围了上来。

    方和向伙计要来纸笔,写道:“我要见你东家。”

    “客官稍等,”伙计匆匆忙忙进去。

    一会儿,一个长的胖胖的中年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看着镜子,又看着方和。

    方和又写下一行字:“我要换玉石,上等玉石。”

    这是方和早想好的,换古董字画,前面换到手,后面就带到现代了,哪有时代的印记?

    换金银,现在整个东京城除了埋在地下,或者埋在古墓里的金银,余下的还能有多少,全部让朝廷搜走送给金人了。并且金银在宋朝购买力比较高,兑换价值不大。

    “行。”东家说了一声,看着镜子。

    得估出几枚镜子的价值,才能与方和交换。方和没有吭声,那怕东家心黑问题也不大,只是几枚小镜子,能值几个钱?

    几个客人在说着什么,其中还有一个嗓子特别尖锐的客人,方和抬头看了一眼,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太监?

    但几人说什么,方和未听懂,只是隐隐听到尖嗓子中年人说了几个字:“皇后整日以泪洗面……”

    大约是这个意思吧。

    宫里那个小皇后是一个好皇后……方和叹息道。

    方和忽然浮想起纪雷的那句话,当然,纪雷有可能是装逼,也有可能是无心之言,反正他混的最好,不管说什么,不会有人与他抬扛。

    不过方和又想到眼下的宋朝,宋朝有没有救?

    还是有的,并且这群剽悍的女真人已经快要退化成二代目金兵了。

    但不是救的问题,也不是奇货可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