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两百七十九章 打击投机倒把(下)

    “哎呀!苏兄、崔兄、张兄,可算将你们盼来了!”

    四海酒肆内,看到了合伙人出现,利海赶紧寻来迎接。

    今天交趾六百万担粮食北上的消息,可是唬住了不知多少人。

    他们倾家荡产,都在赌应昭东征缺粮,这要是六百万担来了,那他们这段时间屯在手里的粮食,不就砸在了手里?

    “也难怪皇帝一直不着急压制粮价,原来是等着交州的粮食抵达!现在该怎么办?”

    边上也有人紧张着,欲哭无泪。

    “我早该察觉不对了啊!”有人拍着大腿,垂头丧气。

    “诸位,诸位,莫要被牵动了心神。交州北上,交通本就不便,哪有那么容易送上来粮食?”

    被唤做崔兄的人摆了摆手道,“诸位就在西南,比我这个清河人更清楚,蜀州通往宁州的道路,那是天下最难走的。今天交州粮食北上,谁会选择走宁州?”

    “这……”

    众人面面相觑。

    “难道……”

    “拙劣的欺骗罢了!”崔兄边侧的张兄嗤笑一声,“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成都的皇帝为了东征筹措军费,故意没有压制粮价,任由疯涨。这些钱,可都是几位背后的人,和我们手里花出去的真金白银。所以今天的粮价腰斩,不过就是吓唬我们。真要是我们坚持不住,粮食抛售,那他更欢喜了!”

    “没错!若是真的有交州的粮食,今天就该开放限购。”拍了拍桌子,一直没有说话的苏兄给他们再打上一根强心剂。

    “不妨与诸位说。”崔兄又道,“直至今日,故道县不曾开放,粮食转运只能走汉水过南阳入长江。而这一条路的目的是为何?诸位可曾知晓?”

    利海挑眉道:“可是为了将粮食留于巴郡?”

    “利兄锐利!正是如此!”

    三人纷纷颔首,“成都本就并无多余粮草。而世家储粮也没多少,绝大部分粮食那是多给军中食用。巴郡的刘裕,想要东征,那就需要粮食。渝州本地多在开山筑田,经年不见收获,若是走故道经剑阁,一路抵达阆中,再从阆中运抵成都,那渝州还能见到粮食吗?

    再者,这么运,还不如声走南阳来得快。高欢军屯于南阳,再无命令的情况之下,他也不敢随意铁索横江,汉江之上,承禅的军队横行霸道,只要抵达奉节下了粮食,船就能返回,速度反而更快。”

    “所言甚是!”

    利海听得一拍大腿,兴奋起来:“那咱们继续持有?”

    “没错!继续持有!不仅继续持有,还要加大收购力度!今日市场价既然腰斩,那咱们也跟着斩,只买不卖。”崔兄笑了笑,“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哦?”利海看向他。

    崔兄也没卖关子:“今日之所以来晚,是去听了一场商案。反不当竞争条款第一例,我们告赢了。”

    “果真!”众人脸色都是一喜。

    “没错!至此之后,工厂主不得强令限制工人买卖,毕竟粮行已经调节过了,余粮怎么处理,那是百姓的事情。除了朝廷,不得有人强行对百姓余粮进行征收或者强买。哪怕以市价也不行。”

    “接下来,只要我们稍微提高几文钱,就能从那群工厂主手里,买到足够的粮食!接下来东征一开,工厂要保两餐,成都三十万工人,这都是钱啊!”

    崔兄煽动着。

    众人欢呼,雀跃,似乎已经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钞票!

    “不过朝廷执行速度历来缓慢。”又有人紧张的问,“工厂主就算压不住,只怕未来也会想办法对付工人,他们真的能卖吗?”

    “诶,这话说的!多数人会怎么选择?”利海笑道,“几文钱他们不卖,那十文呢?要知道,十文能买一斤羊肉了呢!”

    “这……也是哈。”

    “那行,咱们继续收购!多多的收!”

    “行!”

    ……

    四月二十日。

    应昭放下手中的文件,看了一眼下边的几个大臣:“又是来劝压制粮价的?”

    “陛下,库藏粮食已然告急。”张桂跟着应昭演戏,带着无奈。

    “不仅如此……”

    张桂的话还未说完,突然有人冲进来,带着悲怆的语气喊道:“陛下,桂州急报!广州俚人打进了桂州,交州通往滇州的路彻底堵死了!”

    “……”

    现场所有大臣,内心猛地一紧。

    “粮食呢?”应昭佯怒站起来。

    “被……被劫了……先期二十万担,都被俚人抢走了!”

    通讯兵的话,让张桂差点笑出来。

    六百万担变成二十万担,陛下是玩得好一手偷梁换柱。

    “……”

    应昭跌落在座,又过了一会儿挥了挥手:“都下去。粮价……压下来!”

    像是无力回天了一样。

    “是!”张桂赶紧转身去忙。

    群臣无人阻拦,也不并无奇怪者。因为早在三月就接到了广州俚人反叛军打到了桂阳,现在只是新开的桂州全境被拿下了,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等他们都走了。

    应昭看向陶太监:“通知下去,让广元那边的粮食运进成都,直接把粮价给朕砸下来!”

    “是!”陶太监转身去通传。

    应昭看着文件,须臾唇角挑起,露出一抹狰狞的笑容:“跟我完期货?也不看看你们面对的是谁!坐庄的人,怎么可能输?”

    放下手中的文件,应昭又拿起了一本,上边记载了最近在成都冒出来的一堆商人。

    以及商人背后的世家势力。

    “关陇李氏、元氏,关东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汝南袁氏、淮西林氏、泰山羊氏……很多嘛!很好!很好啊!到时候一并找你们算账!”

    去年的时候,他要东征的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为了遏制应昭东征的势头,萧道成决定切应昭缺粮的势头,跟他打经济战。

    这群世家大族的商贾,在接到主家们的命令之后,就开始运作。

    去年秋收,应昭就发现了不对。

    为了防止自己东征计划搁浅,应昭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织了这张网,甚至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密令汉中种植早稻。

    他如今研发出来的早稻品种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产量只有正常稻的六城,但为了保障东征计划的展开,粮食也能作为战略武器。

    提前产粮,就能提前进攻,打出去之后,还能赶上夏收。

    到时候两季连着来,他能打的时间,远比一茬收获来得多!

    “就粮于敌,胜运千钟!顺道还赚了一大笔。哎呀,这日子,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