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两百七十四章 花朝节游园

    承禅二年二月十五,花朝节。

    成都,广裕园开业大典。

    官员们济济一堂,虽然各自穿着常服,但风华依旧不弱。

    广裕园,是成都的公园建筑之一。

    外面看只觉得像是被用围墙砌起来的皇室建筑,但如果走进眼前这个巨大的宫殿式门匾额,交上十文钱,就能进去里头随便逛一天。

    因为这是一座收费事公园。

    不过呢,今天是花朝节,所以广裕园免费开放。

    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公告牌上写:“帝皇规格,尊贵享受,花朝限免,只此一天,从速,速来!”

    “哎呀,说实在的,光秃秃的也没什么好逛的。”

    一些官员不满的嘟囔:“最是人间春光好,只在三月桃花红。此时蜀中雾浓浓,不如炕上香暖炉。这天气,还不如睡觉来的舒坦……”

    “少废话!”官员的嘟囔,转头就被夫人拎着耳朵骂道,“还什么香暖炉?你有香炉吗?还不是那个小狐狸精给你暖床!花朝节,那是来给莲儿寻夫婿的!你的同僚有几个年轻俊彦,还不赶紧给我寻来介绍。”

    “诶诶诶……是是是!”官员被揪得耳痛,边上的女儿举着团扇,遮面含羞。

    花朝节是百花生日,也是花神生日,士庶游玩。

    这个夫人骂完了,同时拉着闺女轻声说:“听说陛下今日也会出来,不知是私服还是仪礼,可得保持翩翩,万万不能失了礼数,若是有看中的男子,也不妨多了解一二。”

    “哎……女儿知晓了。”莲儿听得似有亮光,四处大量高大威猛的男子。

    应昭的身高异于常人。

    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只不过今年花朝,那可是高个子的男人不计其数。

    甚至还能看到洗涤一清的胡人。

    “嘻嘻……哥哥你这胡子真好笑!”拉着头戴粟色卷发,嘴上粘着大胡子,眼角勾勒了一些皱纹,身穿汉服的“波斯人”,听得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抽回袖子。

    “我这有什么好笑的?”应昭哼唧一声。

    拉着他的少女却办了个鬼脸说道:“哪里还不好笑?好端端的怎么就跟波斯人一样。”

    “黄老爷我可不是波斯人。”应昭哼道,“老爷我是汉人。”

    “嘻嘻嘻……”临安实在绷不住了,应昭这个造型,真的喜感。

    “不许笑!严肃!”应昭轻咳一声,“波斯多食牛羊肉,蛋白质充足,所以长得高也正常。要不然我这个子,往人群一站,还谈什么微服出巡?一点意思都没有。”

    应昭不是不想用汉人模样出游。实在是他的身高在汉人中普遍偏高。

    毕竟自小生在皇室,营养这一块他自己一直把握着,后来入主东宫之后,十王殿那边的餐例也是他出的。奈何几个弟弟妹妹,没有一个听话的,老是不喜欢吃肉蛋奶,一个个的个子真的不高。

    就连帝国的高层成年之后身高普遍都在一米六五到一米七五之间,他这个今年还长了两厘米,达到了一米九六的家伙,站在人群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也只有一些波斯或者西边的哥特蛮子能比。

    若是汉人打扮,成都里与他一样高的,又有几个?

    随便一猜,不就是他了。

    到时候,各种官员,阿谀奉承,还想要游玩看看人间?

    应付都累。

    所以现在没有应昭,只有一个汉波混血的“黄老爷”,带着堂妹临安郡主,来这玩耍了。

    “哟!居然还有小吃摊呢!”应昭诧异一看。

    “咦……还真是。”临安郡主讶异。

    边上一个穿着皂色管家服的陶太监走来对应昭说:“老爷,这些摊位都是宫里御厨出来的摆的。奴婢有安排人盯着,都是可以随时吃的。”

    广裕园内,本来不该有这种摊位的。

    但是,陶太监是谁呀?神宫监太监,那是一手遮天的宫中大太监,说一不二。

    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这可是将各种应昭在东宫弄出来的各种小吃搬出来了。

    “哇!哥哥!我要吃铁板烧!葱香香干!还有包子!豆浆!”

    今天是赶了早来的,所以临安没吃,拉着应昭就往摊子去了。

    “诶,这些怎么卖?”

    香气,真的很诱人。

    不少士族或者商人驻足来问。

    “烧饼一文一张,包子一文一个。大饼子,很香!”

    御厨爽朗举着锅盖大的饼笑道:“这可是正宗的皇宫御膳房的滋味。不瞒诸位,咱今日是受了皇命,特地来这儿给大家送滋味的。”

    “另外,大家入园的时候,不是都拿到了一张游单。

    单子上可以来盖戳。谁先盖满八个摊位的戳,就能去出口那里领一本宫廷的菜肴秘方。这可是浩荡皇恩,只要八文,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还有这好事?”商人们都惊了。

    “自然!花朝庆典,游园彩头嘛!陛下也是要与民同庆。”

    气氛,也热烈了起来。

    “那我可得先来!”最前头的那个买了张饼,然后拿出游单,被盖了一个戳就离开去下一个地方了。

    “有心了。”应昭看着这些动作,很是满意。

    “只是将上元节的事情再刻了一遍罢了。”陶太监笑道,“老爷若是需要,已经有人去排了。”

    “行。”应昭点了点头,还未说完就被临安拉走:“哥哥,哥哥。你看这花!好像是布做的!但好像是真的!”

    花朝节的花市。

    而布花……应昭看了一下,挑眉看向陶太监,似乎很不悦。

    “诸位,不要错过,宫中的布花哟!一朵可以用反反复复的用五年呢!”

    几个年轻的宫女在喊。

    这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布花?还有布做的?”

    “奇怪,宫中不应该用活的?”

    “哪有什么活的。陛下说:几处园子种花就行,剩下的地方插布花,一朵随便用就是五年,便宜还结实。这些可都是宫中的女工做出来的。”

    “那其它园子呢?不种花种什么?”

    “种菜或者稻米什么的。还有一些是专门用来育种的。”宫女如实回答,“可不就是因为花园子不够,只能用布花充吗?今年一扎,一用五六年,这可比每年修缮花圃,送土侍弄便宜多了。”

    “仁君啊!”

    不少人都夸了起来。

    “是啊,心系农政之君,必是明主!想来陛下也不是某些人所传那般贪利之人!”

    暗哨开始推波助澜,现场溢美之词无数。

    “我要买几朵!”拉着应昭,临安说。

    “好。给你买。”应昭笑了笑,然后付钱离开。

    来到了休息的亭子边,吃着包子说:“下次别这么做了。”

    “陛下,历代之君,无不尊享,哪怕是文景二帝,亦不如陛下俭朴,如今内帑虽不丰硕,却也不亏输,有些东西……”

    “场面的东西,该贵就得贵。后面的东西,够用就行。”应昭无所谓的说道,“我的花销可不低,文景二帝那是真的俭朴,我学不来。”

    应昭并无所谓的说:“而且我再俭朴又有什么用?百姓的粮仓不丰,那就是朝廷的失职。作为朝廷的督管,皇帝也得负这个责任。他们觉得日子好了,那管我之前动手杀了多少人,害死了谁,也照样是在世圣君。”

    “但必须记录的,一样也不能跑。”临安插嘴说道,“哥哥,你是问心无愧,可你不露出来,底下的人,谁有被震慑的感觉?无敬畏,如何有心做事?”

    “你这妮子……”应昭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瓜,“行,震慑!那就通过这里,引导传播出去吧。”

    “喏。”陶太监开心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