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外来的长毛兔品种

    承禅元年,八月初一。

    成都。

    应昭丢了手中的公文,换上便服,悄默默的遛出皇宫。

    没办法,太闹心了。

    这段时间处理政务,让他见识到了为什么朱老四之后会提拔内阁了。

    朱洪武的工作态度值得点赞,但是事事亲力亲为,简直是折磨人的。

    工作量简直不是一般的大。

    再不给自己放风,只怕累死。

    “驾!”

    应昭纵马在绿茵场,成都附近树林少了很多,反而出现了很多绿色的草地。

    这些都是牧场使用的。

    成都的城市化已经高了起来,那么这附近的农田自然不可避免的进行经济作物种植。

    由于应昭军中战马颇多,养护是一个麻烦事,因此为了供养战马的草料,一些荒滩土地在拓宽河道的时候进行了翻垦,换上了能固沙的人工牧草地。

    总比放着荒要好。

    除了战马食用,也能看到一些公家养的种牛在牧场优哉游哉吃草。

    这些可都是宝贝。

    应昭在长安繁育了五年的大黄牛,被搬到了成都附近,不仅是他们,还有大量的农部官员在负责饲养跟繁育,定向分离出了几个谱系。

    今年让很多农社的牛授种了,估计明年生产出来的大黄牛能又壮又耐用。

    这对于农业国家而言,简直就是头等大事。

    所以应昭跑出来散心的同时,也来看看种牛的情况,总之就算是跑出来散心,也跟工作脱不了干系。

    驰骋了战马几圈,应昭下马,自己的宝马打了个响鼻,似乎在说不过瘾。

    “你呀你!自己去跑吧。”

    应昭拍了拍老伙计的脖子,随后撒开缰绳,然后他就冲出去疯跑了。

    “陛下不再跑跑?”

    农部饲育寺大饲育范澄笑着走来。

    “不行了,一段时间不运动,髀肉横生,就骑了这么一会儿,两腿间就难受了起来。”

    应昭随意的走到凉棚下坐下,陶太监上来帮他弄好茶水。

    随后应昭看着范澄说道:“对了,元德先生近来如何?”

    “家父还是老样子,死活不肯去翰林院,就闷在医部里头研究古书,学习医术。”

    范澄拱了拱手,一副无奈。

    元德先生姓范,名宁,字无咎,号元德野人。

    因为西南的事情,弄得他一直很惆怅,加之陶皇后的去世,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个意气风发的文人,变得迟暮起来。

    现在终日与医药为伍,除了上次帮着应昭做序改了一下大同书的论调之外,就没有再动笔了。

    反而全心全力研究医学去了。

    “有兴趣就行,我也不强求什么。倒是你,明明王佐之才,却只能呆在这里与牛羊为伍。”

    应昭有点不甘心的说。

    元德先生被朝堂伤透了,死活不让儿子参政,哪怕他真的很有本事。

    “陛下天纵奇才,饲育一道,也并非小道。至少基因谱系的筛选,性状分析等大道,不也是陛下所授?家父说,陛下追求大同,不仅是心灵,更是温饱。所以,培养出能耕种的牛马,甚至产肉更多的牛羊猪,也是致大同的一种,与牛马为伍更需要耐心,若是能繁育出一种,一样名垂青史,甚至能进庙宇,享万世香火。”

    范澄拱了拱手,并不在意自己的官职大小。

    “你还是老样子。劝起人来头头是道。”

    应昭哈哈一笑,随意的拿起点心:“算了,世家党争,朝堂争夺,确实很伤人心,你不接触也好。饲育、育种两寺乃是农部重磅部门。回头等拿下了珠崖,育种寺这边可能得搬迁过去,毕竟热带培养种子,一年三熟,能够带来的好处也是颇多。”

    范澄笑而不语。

    应昭经常是这么说的。

    不过他在交趾也有自己的育种基地,成果比较一般,毕竟想要找到不同谱系的稻种和嘉禾,都需要去各地搜寻。

    这是十几年乃至上百年都不见得能成功的。

    应昭从五岁开始直到现在,也才堪堪寻到了早稻和晚稻两个谱系,但产量真的低。

    如今还在稳固性状,争取培育出高产的,能稳定的稻种。

    这也是一场拉锯战。

    在交趾那边的情况来看,大体还是不怎么好,自花授粉就是这么令人无奈。

    总之,育种这一块太难了,饲育还好一点。

    毕竟动物体比植物体大很多,而且繁衍速度也相对快一点。

    比如兔子和鸡鸭。

    “对了,我来时收到上报,说是培育出了稳定性状的白色长毛兔?”

    “是的。”范澄笑道:“这断时间重新搭建棚舍虽然损失不小,不过从长安后续送来的兔子之中,遇到了几头白色长毛兔,我立刻就对这一窝兔子进行繁衍跟测算,如今也快半年了,没想到真的稳定下来。陛下要去看吗?”

    “去看看。如果合格的话,就对农社进行推广,兔毛,兔皮乃至兔肉,都是很有用的。而且兔子滋味也不错。”

    应昭搓了搓手,来了蜀州的兔子能活着离开?

    想啥?

    麻辣兔头伺候!

    虽然没有辣椒,但是花椒也可以。

    说到花椒,应昭也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正在尝试对野生花椒进行驯化,要是成功了,未来蜀州很多山地,都可以脱贫致富了呢!

    来到了兔厂。

    一群黄色的兔子瞪大了黑眼睛好奇看着新来的人类。

    应昭拿起几根草,逗着这群兔子。

    玩了一会儿,才来到了角落,一个大大的笼子附近,几只胖……啊不对,长毛的球……嗯,兔子。

    总之蓬松雪白的兔毛,让应昭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但仔细一看,确实是白兔子。

    “这些家伙的父系母系来自何方?是咱们本土的吗?”

    应昭上下看了一遍,也抓起了一只仔细看看,怎么感觉像是西边来的物种。

    “陛下慧眼,确实并不是国内的品种,而是一群胡商带着来到东宫讨赏的品种。按照陛下的意思,诸如牛马猪羊犬兔鸡鸭鱼,乃至豆麦瓜果甘蔗等物种,只要是活体,并且能确定使用的,都会给予厚赏。许多胡商纷纷从西边带来新奇物种。这群兔子来自炎洲(非洲),是一队波斯商人抓昆仑奴的时候,顺手在他们部落找到的。”

    “哦?炎洲的货?稀奇。”

    “是的,按照波斯商人的说法,这些兔子是那个部落的信仰图腾,本来有六百只,结果一路东来路上死了吃了几百头,到了长安就剩下这二十只了,送到咱们这里就剩下八只。陈虬说一只给了一盏青花瓷,那群波斯商人喜不自胜,跟宝贝一样带着就跑回了波斯。”

    “不错。”应昭满意的放下,这应该是长毛兔品类,如今东来基本上性状都是稳定的,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多给那群波斯人做宣传,让西边的人知道,有什么好种子、好作物就送来,只要活着可以用的,至少一盏价值连城的青花瓷。反正那玩意儿东宫有的是。”

    应昭大气的笑着。

    这一下补齐了短板,那么养殖长毛兔也能开始筹划纺织的工程了。

    “陛下英明。最多三年,这些兔子就能开始普及出去。”

    “好,三年,朕还是等得起的。你务必重点盯着,让这些小家伙适应好中国的气候,然后本本土的兔子进行杂交,看看能不能培养出更优异的品种。”

    “明白!”

    应昭又看了看这群小家伙,白胖胖的球,真可爱。

    “哈哈!好!好啊!商部旗下的国营纺织公司也可以开设研发部门了,到时候尝试将兔毛混纺,看看能不能制备出更好的布料。往后冬天,就不用担心北方的天气了。咱们,也能走得更远。”

    范澄也在笑。

    毕竟这是利好千古的事情,今日足以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