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气的应昭

    萧衍沐浴更衣,焚香素斋。

    明日要见皇帝,不得失礼,所以要早早处理好各种生理问题。

    兰钦这边也很紧张。

    毕竟他是一个战败之人,虽然逃出来了,但要怎么面对应昭,进而不被瞧不起才是他的忧虑。

    一夜就此度过。

    萧衍精神奕奕走出客舍,兰钦则有点蔫儿。

    “休明兄,这可不像你啊!”萧衍看还兰钦这般模样,长叹的说。

    “前途未卜,苟且偷生,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兰钦的心理压力很大。

    诈死逃生的感觉,还真是不好的呢!

    “放心吧,承禅陛下会需要一个熟悉西南的人,你就很合适。”

    “希望吧。”

    兰钦和萧衍之间的交谈结束得很快。

    一侧,司礼监太监来了,举着文书看了一下问:“你是萧衍?”

    “在下萧衍。”萧衍冒头。

    “今年十八?”太监疑惑的问了一句。

    萧衍的模样,怎么感觉也不像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啊!

    “咳咳……在下续须了。”萧衍干笑一声回答。

    这个时空的萧衍论辈分是萧道成的族侄,但因为家族早早被拆得七零八落,萧衍比此前更早几十年出生,几乎和萧道成一个时代出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应昭看到萧衍到来,忍不住露出了坏笑。

    好嘛,南朝齐、梁萧氏一锅乱炖,两个开国君主同时出现,应昭其实蛮想看看他俩同朝为官的画面。

    再不济出演一波对手戏也不错。

    “少年老成。”太监点了一下头说,“那这就是你的跟班?”

    “休明兄行伍出身,久历西南诸军事,此来是自荐的。”

    “不管是不是自荐,都无所谓了。陛下要见你俩,虽然新朝雅政跪拜区分,但你们该尽礼,就不能省下。”

    说完,就带着他俩走了。

    行在。

    应昭批阅奏折。

    曾寿送上来新版的刊刻说:“陛下,《大汤正音》、《中华字典》已经完成了初版刻印,这是初稿,是否发行?”

    《大汤正音》,就是官话。

    中国的汉语发音大概可以化为三个古音,分别是周秦汉三代的上古音,之后融入了五胡语言等形成的唐宋中古音,最后就是明清时代的近古音。

    当然以上除了清代之外,大体上的语音都是遵循一条准则,那就是“雅言”作为标准语。

    民间的老师教授时,都会教你用雅言读书,也就是“读书音”的由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地域那么的多,方言那么的多,上层官员之间大多都是可以交流的原因。

    然而雅言的发音……应昭听得直挠头。

    于是在东宫的时候,就启动了《切韵》书的编撰,最终遭到了世家的反对进而无疾而终。

    于是一怒之下,应昭直接将拉丁字母拉出,启动了《拼音》的编撰。

    入蜀之后他也没闲着,而是让翰林院的文人招来戏子,拿捏各个地方唱腔在《拼音》的基础上编撰了《大汤正音》。

    这是以河洛话为核心,利用拉丁字母进行拼读,再让戏子按照各地方的腔调进行优化。

    最终确定,声母16个,韵母75个,声调8个。

    这一个体量,比普通话还恐怖。

    但好处就是《大汤正音》的存在,将取代各个地方的读书音,成为汤国的普通话。

    应昭笑着拿过《大汤正音》起来走走,翻看一二。

    “Hō-ló”应昭微笑道,“河洛。”

    “陛下正音训诂,此举一出,必将功盖千古。”曾寿激动的说。

    书同文,车同轨已经完成了,唯独这个音同读是个硬伤。

    如今应昭对读书音下手,不管结果如何,他们这一批配合写书的人,都将名垂青史。

    “整挺好。”应昭看完之后满意的点头说,“在书上留告后人,百年一训,毕竟我等言语较之上古亦有区别,若是后世别处地方当了帝皇,传播了家乡之言,不断汇总,声调总是会变化。总不能死守之,进而故步自封而不知进取。”

    “明白。”

    “不过还有一点严令,那就是不可以拼音取代汉字。勒令后世万方,拼音只是彦文,粗鄙之言,只准正音之用,不得替代汉字书写。如有后世之人言亡汉字而用拼音者,便是意图亡我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应昭难得的严肃,曾寿立刻正色,一旦牵扯上天下这个概念,就是很涉及法统的东西。

    “臣明白。”

    “陛下,萧衍、兰钦带到。”

    应昭一听到来人,就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那臣告退。”曾寿拱手离开。

    应昭落座,萧衍走了进来。

    大胡子一看,让应昭都以为他是个中年人呢!

    “臣萧衍,参见陛下。”

    “罪臣夷陵县尉兰钦,参见陛下。”

    听到这话,应昭诧异的看向兰钦:“夷陵县尉?不是已经被兰钦的亲卫献上人头?”

    兰钦羞赧难当,萧衍在边上开口帮忙道:“陛下,兰县尉是被臣劝说来投靠陛下的。他诈死,也是为了洛阳的家人思虑。兰氏并非大族,若是被人得知他来投陛下,只怕兰氏全族都会被屠戮。”

    “原来如此。”应昭了然说,“那回头朕让人去一趟洛阳,取汝家族入蜀。”

    “谢陛下!”兰钦大喜而激动的磕头。

    “起来,朕这一朝跪拜区分,区区调令,不用叩拜。”应昭皱眉说。

    “喏……”

    兰钦站起来,应昭看着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名字:“不知兰卿大人可还健在?可有官职?”

    “回陛下,休明兄父亲兰冀州于文宗朝便去世,时日至今人走茶凉,休明兄更是自幼于西南诸郡县历任将官,熟知宁州各方势力和土邦,若是陛下欲进宁州,休明兄可为先锋。”

    萧衍的话让应昭不住笑着点头。

    好嘛,这是买一送一呢!

    萧衍是梁武帝,兰钦则是原来历史上南朝梁著名将军,原本是北方人,后来西南和蜀地他都打了一遍。

    给南朝梁立下赫赫战功。

    可以说算得上个牛人了。

    “正好,这段时间朕确实有意宁州兵事,既然兰卿来投,那就任兰卿为参谋,先在天策府参谋军事,若是要对宁州用兵,朕给汝先锋一职。”

    “臣谢陛下,今后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兰钦真的激动了。

    天策府是应昭朝廷的最高军事机构,他一个东边来投的败军之将,居然能直接进入中枢,这已经不是大气了。

    简直就是知遇之恩了!

    可比他在西南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受尽冷暖要太好了!

    应昭如此举动,别说是兰钦激动了,就是萧衍都忍不住动容。

    若是抛开立场不谈,应昭绝对是明君啊!

    不过他还是需要考察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嘛!

    太早做论断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