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商魁
繁体版

第512章 金龙三榜

    第二天,春猎的礼台上,百把桌椅落定,桌上放着精美菜肴和一壶御酒。

    九州百大商人个个新衣濯冠,早早来到礼台上,根据椅背的名字各自找到了位置,立在一旁静待圣驾。

    那蜉蝣未央的鬼爷立时成了全场的焦点,其后众多商家窃窃私语,目光所望仰慕之中透着几分忌惮。

    此人孤傲挺拔,如青松染墨、似乌霞留迹,一袭黑衣的背后有着零星点点的金纹,细看去原是一个个极小的勾玉。

    其余的特点却不太多,肤色不黑不白、身材不胖不瘦、个子不高不矮,负手而立目定前方。他不与任何人言,更是给人一种天生就有的距离感,仿佛是一个被圈子扰了的独子。

    季牧正好与之相对,二人之间相隔三丈多。虽是正对,但他的眼睛却不曾看过季牧一分,那双眼里有风起云落、山川浩野、亭台楼阁,但绝然没有一个人。

    当然,也有不少人把目光放在季牧这一边,这眼神就好诠释得多了,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个位置并不属于季牧。无论季家现在的实力还是季牧此人对九州商界的影响,能排在他前面的一只手都数不完。

    而眼下一左一右,季牧分明是和鬼爷相提并论,无疑让人很不服气。

    “陛下驾到!”

    高銮大驾、煌烨夺目,宏大的仪仗缓缓走来。

    满场之人双膝跪地,双手叠摞置于额头而后躬腰贴地。

    待明帝走到双鸾屏风处一转身的时候,“宇国众商叩见陛下!”

    “免礼,诸位平身。”

    可这声音一出,季牧陡然一颤!

    这个声音……

    这个声音!他居然听过!

    略略一想,过往景象映入脑海,这让季牧更是惊愕难耐!

    这、这不是南袍子歌吗!

    季牧的脑袋轰隆一声,他不是丹师吗?炼丹以祈长生的丹师吗?!

    当年租下九曲鸾园,乃至回来之后听施如雪所说的东岛“指点”,让季牧一次次往官场这里想过,深知此人身份不可估量,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深度,原来那个时候的他居然是皇子!

    而今就更可怕了,他成了卧枕山河的天下君主,有些事回头再想,季牧已不敢再往下想。

    “商兴则国富、商通则国畅,九州隆盛都赖各位商家兴业,今日召集各位齐聚,首先朕要大谢商界,这一杯酒敬诸位勠力而行、通达奔走!”

    “谢陛下!”

    紧接着,明帝便托起来第二杯酒,“这一杯朕要敬从前的、现在的兴邦大商,他们有的让书纸通行,有的开漕运之万利,也有的将通四海之贸,桩桩件件都是九州的大变革,以利为驱却让九州飨利万载,朕心甚慰!”

    这一杯酒没有饮,而是缓缓浇在地上。

    “这第三杯酒,朕敬未来之盛,历凰年之厚积、罡年之拓举,朕相信这明年的商界将推上未有之高峰,无论九州四海,让我泱泱宇国要富写穹庐!而这,需要各位与朕同心!”

    “不负皇恩!”

    三杯酒敬完,人们都知这只是过去了个开场白,反倒让此聚的用意更加让人忐忑起来。

    “凰年罡年的商界,朕看到了开拓看到了通达,同时也看到了阻隔。遥记凰年时,各州的货要进云州一切通达,云州的货要出外州却磕磕绊绊。待后来,沧澜的鱼抢了贺州的商道,天元的玉石进不得沧澜宝行。再后来,河神大祭成了论资立威的手段,南南北北就像朕手里的这对珠子,转起来圆圆滑滑,但永远捏不到一处。”

    立时之间,低头皱眉者不在少数,在这个场子被点名,意味就太沉重了。

    可接下来明帝话锋又是一转,“朕无丝毫怪罪各位商家的意思,农争一道渠、工逐一道法,商的竞争无可厚非。这些年各大商帮商会虽在竞争但也在提振九州,朕都看在眼里,今日一见绝非指点。”

    “在罡年时,朕与商界乃有旧缘,南南北北走了几遭也结识了不少商界友人,也从他们身上得来不少提点。朕以为,九州之争乃在货品之争,用更好的货打败对手,而不是拉帮结派把劲使在名头之争。此间消耗乃是九州内部的空耗,这道风气不应再传。”

    “谨遵圣命!”

    有人觉得是在打击商会,有人却觉得此举圣明,尤其这空耗二字深深得心。细想下来,早些年间的商人都顶天立地自成家门,为人景仰的哪个不是货领天下?但后来商帮商会日盛,天元沧澜的隔膜越来越深,天下无有自主之商,首先想的不是货,而是怎么好好拜山头。

    这也导致分成之风大兴,商会大佬刮一层,下面的人只能层层往下刮,心思全然不在货上,想的都是怎么掘利。可以说整个罡年的商业史,就是一部抱团史。

    但是商的本质竞争不在这里,是九州商界一起抱团跑得偏了,既有青花瓷具谁人买白瓷,同样白瓷为何不买价格更低,价格与成色才是决定商事的根本。

    此一举灭了商帮商会的念想,便意味着日后的商界将真正迎来招牌说话的时代,酒不与布争、糖不和茶抢,各行其道,一家独大是本事,两家同驱才是真正的竞争!

    这时,一位侍从踏前一步,拿出一道金龙在背的布帛,“陛下设金龙三榜,以年而计,凡称魁者赐圣额,额可入匾隆襄商号!”

    金龙三榜?如何一个评定之法?

    正当人们狐疑的时候,那侍从继续道:“金龙榜之评定以每年税额为准,增补国库最甚者便得一年榜额。”

    缴税直接关乎收入,赚得越多缴得越多,这话基本可以理解为想称魁就往死里赚钱,是高是下,拿龟背说话!

    这倒也没什么,商人的地位本身就是看财力,这是一帮最现实的人,而且陛下这一鼓励,冲劲反而更足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的一道政策让人一片森寒。

    已经两百多年没有变过的东西,在这明一年变了——

    大都再一次调整了商业税,而且调到了一个直接翻倍的比例!

    相比之下,什么九大行宫、九州游志都太委婉了,这一招直接把国库变成了池子,难怪要这般鼓励,你不赚不到钱,池子怎么蓄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