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升官系统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城防

    城西有座关帝庙,庙很大,便是如今时日香火依旧不少。

    韩良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有赖关圣帝君保佑,本官大难不死,自当有后福。

    庙祝蜷着手伺候在一旁,这是贵客,县太爷可不知道多少年没来拜这座小庙了。

    要知道,关圣帝君虽为武圣,可文官老爷大多拜的是至圣先师,偶有几个也多是应景,不见得有多诚心。眼前的这位县太爷年纪轻轻,却虔诚的很。

    “焦师爷,给庙里贡点香油钱。”

    韩良起身,笑呵呵地吩咐。

    庙祝见县太爷高兴,也是笑的合不拢嘴,太爷赏的香油钱,甭说多少,这也是天大的恩赐。

    庙祝是个机灵人,吉利话随口就来:“太爷仁慈,关圣帝君必佑您多子多福。”

    这年头,二十多岁的青年,得益于婚配早的习惯,有不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庙祝见陪在韩良身边的方寒衣虽然气质冷清,但容颜甚是俏丽,想来是太爷内眷,故此奉承。

    便是猜的错了,也没得打紧,吉祥话谁不愿意听呢?

    “关圣帝君还管送子啊?”韩良笑着问道,这他倒是还真不知道。

    “太爷有所不知,您看关圣神像右手边。”

    韩良抬头一看,红脸长髯的关公,右手边正是有个小小的桑弓木箭,他有些诧异:“这是做何?要说兵器,这也着实有些小了。”

    庙祝解释道:“这是弧矢,为生男之兆。凡生了男子,在户外挂桑木弧矢,可保男孩平安。”

    “原来如此。”

    今日听闻太爷来上香,庙里早就屏退了其他香客,并无他人。

    韩良慢慢踱步逛着,也无人打扰。

    关圣庙中神道碑和神牌俱全,神道碑上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长的封号也是关圣逐渐神化的见证。关圣在清朝可谓是最受欢迎的神仙之一,有多受欢迎呢,“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未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盛极”。

    他是武财神,商人拜他,他是武圣,绿林好汉会党同乡拜他。最为神奇的是,连蒙古人也拜他,说来也好笑,若是真有朝一日蒙古人破城,其他的庙怕是都要被一把火烧了,独独这关帝庙,决计是不敢动一分一毫的。

    早先满洲野猪皮入关之前,兵书全靠一本《三国演义》,皇太极特别喜爱这本书,不仅自己读,而且还让手下的所有高级将领一起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这本书被翻译成了满语和蒙语后,清廷还做了文化输出,给蒙古兄弟也推荐读一读,有笔记记载“羁糜蒙古,实利用三国一书”,清世祖未入关前先征服蒙古诸部,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桃园结义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以蒙古为关羽。

    如今准格尔虽然反叛大清自立多年,但说到底,这关圣还是在大草原上深入人心。

    神殿前一副楹联“兄玄德,弟翼德,水擒庞德。生蒲州,会涿州,坐镇荆州。”上书四个大字“威震华夏”。

    韩良伫立,望着这幅楹联出神。

    “狗官,想什么呢?”

    连日秋雨过后,天气骤冷,北地眼看就要入冬,方寒衣披了件苏青的披风,没有往日那么干练,多了些柔和,可惜嘴上还是不饶人。

    “圣女就呆在这府谷县城不走了?”

    “师父没有新的指令,又无事可做,还能去哪?陕甘如今回回遍地,往哪走还不如呆在这。”

    “也是”

    韩良沉默了半晌,没问方寒衣从救出的宗师口中到底知道了什么,问了,就没意思了。

    而如今流民有衣有粮,看过了方才放心来庙里上香。想来这些日子虽然每日衣食无忧,可精神压力却大得很。说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府谷县城随意逛逛,自由的气息真是令人愉悦啊。

    “阿嚏!”

    晚秋的气息也很令人愉悦,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没下的雨这几天都下完了,城内纵使有排水道,积水也没过了砖沿。

    “狗官,身体刚恢复就这么嘚瑟,想风寒一场去见阎王?”

    方寒衣解下自己的披风披在韩良身上。

    “你不冷吗?”

    方寒衣斜睨了一眼韩良,傲然道:“本圣女可是”

    “江湖二流高手,我教年青一代的佼佼者。行了行了,圣女你说,既然有关圣,那阎罗王也有吗?”

    每次自夸都是这句,韩良直接替她说了。不过韩良有些疑惑,他的世界观在穿越之后已经基本崩塌的差不多了,说这个世界有鬼神,他也是信的。

    “哪有什么关圣?关圣早死千年了,不过是凡夫俗子心诚则灵罢了。皇帝便是摆一只猫咪到神台上,封为护国法师令天下人每日膜拜,日子久了也能成神。这个神又是这只猫咪吗?不是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是人们拜出来的神罢了。”

    “哈哈”

    “你笑什么?”

    “圣火昭昭,圣火耀耀,凡我弟子,喵喵喵喵。”韩良想起来前世看到的喵喵神教,不由得发笑。

    “不知所云。”

    造神运动害死人啊,韩良不由得感叹,是啊,哪有什么神,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能当得了神,神不过是臆想出来的完美体。

    “走吧,去看看城防。”

    南大门,城楼。

    值守的军官给韩良看了城楼的库存,这些东西韩良也不大懂,不过看一看,总归心里踏实一些。府谷自五代十国以来,多少豪杰折戟在此,对守城一道还是颇有心得的。

    府谷城防备有大量滚石檑木,石头都是挖的石山梁上现成的巨石,府谷靠山倚河,水和石头这些守城必备的资源都不缺。而檑木更是品种繁多,夜叉檑、砖檑、泥檑、木檑、车脚檑应有尽有,有些檑木是一次性的,从城头往下扔,用来杀伤敌军,有的能拉上来重复利用。

    城门楼已经封闭了,下边堆好了铁蒺藜、拒马、鹿角木,里面堵得严严实实,蒙古人就是拿冲车攻城也白费,门都堵死了,老老实实爬城墙吧。

    城门楼上边安置有床弩,每个拐角有老旧的红衣大炮,这些大炮炮位射界都是固定的,一个个几百斤上千斤重,又沉性能又差,怕不是前明留下来的老古董。不过好歹还能用,听个响也是好的。

    城墙的敌台都准备好了各种原始的火攻设备,铁火床、游火铁箱、行炉、猛火油柜、燕尾炬、飞炬、金火罐不一而足,可惜大部分常年没人保养,真打起来,估计还不如煮沸的粪汁靠谱。还真不是说笑,现在已经挨家挨户收集粪尿了,这玩意在古代战争中是一大杀器,俗称“金汁”,高温的粪汁烫伤皮肤后带来的感染和破伤风能造成敌军大量的减员,而且极难清洗治疗,盾牌衣甲也不好防御,中招了之后的下场可以说是很不人道。

    为了防止敌人火攻,仓库还准备了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用来灭火,城墙不太可能起火,石头又点不着,这些只是为了对付大规模的火箭。

    视察完城防设备,女墙上韩良低头透过射孔看着护城河,护城河宽三丈,深一丈,引得是黄河活水,水面翻荡几乎溢出了壕沟。抬头远眺黄河,眼前的黄河可不是前世的无水之河,黄河水涨,白浪滔天,远远望去竟是一眼望不到边,怕是有六七十丈之宽。

    连日暴雨,现在的黄河就像一条浑浊的巨龙,轻轻摆动一下身子,两岸就是无数田地被漫过。黄河夺淮入海以来,下游改道,不经过山东的黄河旧道而直入安徽淮河流域,这对上游的陕西山西一段基本没有影响,在这段除了围河的龙口以外没有太多的人工修建物,也不存在地上河的情况。因此黄河水涨的时候,两岸都会被漫过一些土地,等待水势下落,这些被充分沉积出来的滩涂地,也成了地主眼中的香馍馍。

    看着“西风激浪,白波如山”的黄河,吹着塞北秋风,韩良不由得诗兴大发,可除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时半会儿竟想不出别的诗,憋了半天,憋出来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狗官,掉书袋都掉不出来了?你可知这上一句是什么?”

    韩良讪讪,他还真不知道,这句都是以前看《李自成传》记住的。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方寒衣的脸色有些黯然,她喃喃自语,既像是问韩良,也像是问自己:“何时才能扫清胡虏,靖复中原?”

    “这句诗说的是西汉李陵的事吧?以五千汉兵战匈奴八万,血战八日八夜,降匈奴后被汉武夷三族。”

    “是。”

    “给朝廷卖命可真没什么好下场。”

    “那是他没骨气,耿恭守疏勒,十三人归玉门,汉家儿郎何惧胡虏?你给清廷卖命,才是没有好下场。”

    “又不是我想的,这个县令不也是被逼的。”

    “那你可以不当啊”

    “圣女带我加入圣教远走高飞啊?”

    “不是哦,狗官,本圣女的意思是直接砍死你,你的脑袋也能算在本圣女的功劳簿上。”

    “那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