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新媒体
繁体版

第两百八十二章 尽力就好

    被叫停的杨立新,知道这不会莫名其妙的被叫停的。

    可是,他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

    他也没有去问,不论是舆情还是王小琥,他都没有去提,因为他知道,这些人,肯定不会将事情的真正缘由告诉他的。

    直到,戴东拍了拍杨立新的肩膀,并示意他:“你来一下。”

    杨立新点了点头,就跟着过去了。他知道,十成就是将这次被叫停的事。

    进了办公室后,戴东让杨立新把门关上。

    这显然是不想让职场的人听到,毕竟这个职场上百多号人同时办公,人多嘴杂。

    这些东西,本就不想被张扬的东西,一旦传出来,恐怕会影响到深世代的声誉。

    而戴东也语重心长地劝说道:“立新,我很高兴你成功创作出一个很好的话题。从职业使命来说,应该报导,从良知来说又不能报导,两难的决择,这似乎很矛盾是不是?”

    这话怎么接啊?你叫这话怎么接?!

    杨立新没有回答,这类话其实也不必回答。

    只听戴东继续说道:“记住,不管做什么,能无愧于天地良心就行了!”说着,他也拍了怕自己的胸脯安慰杨立新道。这候.*coM章汜

    “明白。”杨立新原本是想争辩一下,可是他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知道这没有任何意义。

    听完了戴东的一轮“劝解”后,杨立新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

    戴东见杨立新已经默认了后,他也离开了。

    可是当戴东走后,杨立却流泪了,是的,他哭了,他不甘心!

    他双手握拳,重重的捶在了桌子上。

    以前的他看待事物,都是非黑即白,没有灰面。

    现在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对于他来说都是颠覆的。

    尽管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东西,现在看来其实都是合理得很。

    反倒是杨立新原本所认为的社会是被扭曲的。

    这媒体的道路,果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容易,每一步走得都很艰辛,甚至还有可能会倒退。

    可现在有退路吗?并没有。成年人哪里退路可言?

    自己就是别人的挡风板,也是别人的靠山。

    “我觉得你没必要去纠结,有时候,本就是那么纠结,你没有必要去内疚或者懊恼,无法解决的东西,就不理它呗。”

    “可是…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啊!难道这社会没有公义吗?”

    “我很高兴,我的男朋友有这觉悟”“可是,你这已经是踏入了记者的范畴了,那些雷区,你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妙,自从记者这个职业诞生以来,不计其数的记者因为揭露真相得罪利益集团,从而被各种‘灭口’。”说着沈易玲的双眼有些通红,她对着杨立新问道,“难道你想看到你的女朋友,孤独一人吗?”

    “啊?”杨立新此刻的心咯噔一响,是的,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不再是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做事情,也要有些分寸。

    他现在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尤其是像现在,人们为求自保,纷纷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强牺读牺

    大家似乎都集体中了斯德哥尔摩症,纷纷为虎作伥。

    面对一些社会不公,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正,久而久之,就助长了歪风邪气。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人,从骨子里是自私的,这是人类的求生本能。而道德体系或者法律体系,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共存的理念。

    放眼全世界,每个人几乎都在为自身存活,这是共性。而每个国家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的文化环境不同,相处合作而获得群体共存的规则是不同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道德是建立在自私本能之上的求生工具。

    而道德体系在群体生存中,起到非常规范的社交纽带和交易作用,才使得道德体系稳固而长存。反之,有很大可能性松散。

    沈易玲的话其实是对的,站在女友的角度,当然也是偏私的。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其实,人类社会的大多数的苦难,都是因为自私自利。人人自私、无情、处处竞争,为求生存而相互争斗,人心的恐惧是原因之一,但造成自私的原因,并不仅是因为争斗求生,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彼此竞争与肆无忌惮的争夺。自私的心态,使人不断贪求更多物质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权利和影响力,让人想赢得战争图谋私利,想要比别人更好、拥有更多、获得更多肯定。私心总是贪得无厌,因此更难留意到其他人正在受苦,导致许多人在苦难中度过绝望悲惨的一生。

    杨立新发现,越是富裕发达的地区,道德反倒更加败坏。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你会发现他们的道德体系保留的还是相对完好的。

    因为大家的物资都很匮乏,事实上,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道德环境,几乎已经内置到他们基因中,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宽容。

    这些年,杨立新已经越发能感觉到,那些学生时代或者工作上遇到的和我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个个变得疏远。

    心里既有无力感,又有点听之任之。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距离,这层关系就变得不堪一击。

    大部分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疼痛。

    杨立新很感激曾经遇到的一切美好,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幸运的。

    或许这样想,有些阿Q,可是这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纾解方式了。

    正所谓人生苦短,知足常乐。诚然,人生很短,不愉快的事有九三。快乐体验总是在瞬间完成,而痛苦体验却是漫长煎熬,人生本就是凄苦,既然这样,何必乐逍遥呢?制大制枭

    杨立新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那位薪资很低,却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的同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