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繁体版

第四三一章 未来目标舰队和过度阶段

    这次的会议之后,朱靖垣在包括江户在内的日本和朝鲜地区的工作也就正式开始了。

    推动通识考试合格证制度实施,监督和指导官营厂商的建设。

    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建住宅区、学校、医院等设施。

    在府县建设小型官营工厂,例如面粉厂、食品厂、服装厂、家具厂、生活用品厂、自行车厂、小型家用机械和电器厂等等。

    在布政使司级建立大中型官营工厂,例如助动车厂、汽车厂、民用小型飞机厂、民用柴油和汽油以及电动发动机厂、农用和民用机械厂、民用造船厂等等。

    安排和联络大明航空、大食商行、皇室财团相关厂商提供技术支持,甚至直接将一部分皇室财团的中下游和边沿业务直接转交给官营财团。

    这本来就是朱靖垣与朱简炎、朱仲梁讨论过,已经做出了确定和方向的。

    大明皇室财团的规模异常庞大。

    工业革命之前,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产业,皇室财团基本上全部都囊括了。

    大明工业化完成的同时,皇室直接成了最大的资本家。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就搞出了大规模的垄断集团,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

    从七年前开始,世界大战停战的同时,在朱靖垣的建议下,皇室财团也开始改革。

    近几年都在在全力“往上走”、“往大走”。

    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业,以及有足够大的规模效应的产业。

    比如石油化工、钢铁工业、航空工业、高新材料、电力产业、公路和铁路以及航运业务、大型机械和大型军用和民用船舶等等。

    原有的低端产业,比如各地的小型贸易商行、服装厂、家具厂、食品厂等等,除了个别高端精品产业,基本都被列入了待清理的列表。

    最初,朱仲梁本来准备将边沿产业廉价转让给民间资本,但是被朱靖垣的劝阻。

    然后这些产业的清理就拖延了下来,不过也已经完全停止了业务扩张,大部分都只是维持经营状态,甚至都在持续的精简规模。

    实际上,在这个工商业大发展的时代,停止扩张就是在相对收缩。

    现在逐步移交给官营财团,这些产业才会再次继续扩张。

    有这些产业为基础,官营财团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并在这个转交和建设的过程中,尝试将这些改革和建设与票证制度结合。

    将票证制度首先在房屋、车辆、新电器三个方面应用。

    日常的工作没有尽头,不过朱靖垣的实训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本人直接负责具体事务了,大部分时候都是做决策和指导。

    布政使司这个级别的衙门,本来也基本没有直接面对民众的事务了,都是指导和回应下级的府县衙门的请示和决策。

    朱靖垣每天按时上下班,按照衙门办事的流程,处理各种新旧问题。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夏天。

    泰西各国的海军条约正式签订之后,条约文本也被鸿胪寺专门转发了一份过来。

    对外事务的咨询和建议,也是朱靖垣的工作之一。

    朱靖垣比一般的皇子忙太多了。

    朱靖垣放下手上的文件,拿过海军条约翻看了一遍。

    然后就忍不住滴咕:

    “这海军条约还能这么签?所有国家的吨位限制都一样?海军上竟然也讲公平了?

    “从大型轻巡到航空母舰,从装甲巡洋舰到高速战列舰,全都算到主力舰吨位里面,这也太能凑合了吧……

    “一万吨以上就算主力舰,两千吨以上就算巡洋舰,这标准也真的是够低的……

    “以后……这个世界怕是没有驱逐舰了,只有主力舰和巡洋舰……”

    不过朱靖垣对这份条约的滴咕只能算是吐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感受和压力。

    在朱靖垣看来,这份条约明摆着就是很多国家都想要凑合。

    有的国家是为了不弱于其他国家的名义来签约,有的国家是为了不被孤立和针对来签约。

    最后实际实施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完全没办法预料呢。

    然后,第二天上午的早朝之后,通政司给朱靖垣发来了例行政务通报。

    朱靖垣的身份特殊,能够收到的政务通报,比普通行政机构收到的更加详细和全面。

    很多消息公共通报上没有的,朱靖垣也能拿到专门的说明和解读。

    官方通报里面,只是提到了大明皇帝朱简炎要求,将每年造舰速度提升一倍。

    朱靖垣本人的通报里面,则提到了新增加的舰船的建设分工。

    辽东和江南的造舰工业中心,以后每年建设两艘航空母舰。

    广州的造舰工业中心,以后每年建设两艘高速战列舰。

    江户和狮城的军用造船厂,从明年开始每年建设一艘高速战列舰。

    次级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建造安排,也按照相似的比例做了简单的预分配。

    与此同时,还提到了海军舰队的目标总吨位,实际上也从三百到四百万吨,直接翻倍提升到了七百到八百万吨。

    航母和战列舰的总数量,也从三十到四十艘的规模,翻倍提升到了八十艘左右。

    最后要求朱靖垣,督促和协调好江户造船厂做好准备,在明年开工四万以上级的战列舰。

    朱靖垣看完之后就有点发愁了。

    当然,发愁的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也不是每年八艘四万吨战舰的建设,以及总计七八百万吨的海军总吨位,对大明会有多大的压力。

    而是觉得这么干会让船厂在十几年后出现断档。

    朱靖垣拿出一张白纸,用钢笔在上面画了几条线,在线上切出了一个个的错落的点:

    “每年八艘,十年八十艘,就能直接完成造舰计划了,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我设计的主力舰,理论寿命至少是三十年起步的。

    “那么十年之后,目标八十艘主力舰都造完了,同时全都远远不到需要替换的时候。

    “在那之后的二十年里面,大明难道就完全停造主力舰了吗?

    “四万吨和六万吨的船混着造,总计八十艘左右的主力舰,大明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哪怕是全都换成十万吨的战舰,总共四百万吨的主力舰吨位,也能造四十艘……”

    念叨到这里的时候,朱靖垣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皱着眉头思考:

    “似乎不会停造主力舰,六万吨航母之后,自己还会设计更大的更大的航母。

    “八万吨甚至十万吨。

    “早期的四万吨航母,就会淘汰退役转行,去当训练舰或者反潜舰,乃至直接拆毁。

    “与此同时,战列舰也会逐步淘汰,数量会越来越少,乃至于完全停止建设。

    “最后主力舰会会全部变成航母……

    “也就是说,现在加快造舰速度,会整出一大堆在十几二十年后就要淘汰的战舰……

    “这就太难受了,这就是在浪费资源啊……

    “老爹怎么也不问问自己?

    “还是他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朱靖垣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去比对了一下大明目前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

    然后就有些颓然的叹息说:

    “这比例……还真的不会让他太过放在心上啊……”

    朱靖垣瘫在椅子上考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再次打起了精神:

    “老爹你不在意这些钱,我不能看着你浪费啊……

    “现在这个局势,新战舰不能不造,但不能是现在这么个造法……”

    朱靖垣再次拿起笔,又抽了一张新纸,开始规划自己的额方案。

    先列出几十年后的远期目标,然后根据舰船的使用周期和用途,做整体的建设规划。

    到了三十吨以上重型舰载机的时代,以大明本身和大明海军的体量,拥有十六艘到二十四艘十万吨级大型航母,应该是很合理的数据。

    同时保留八艘六万吨级的高速战列舰,改装为大舰队专用指挥舰也是可行的。

    最后,在未来的海军体系中,两栖攻击舰也将占有很高的地位,也应该归入主力舰体系。

    以大明海军的体量,拥有十六艘四到六万级大型两栖攻击舰,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些舰船加起来,最多能有三百六十八万吨了。

    再加上一些两万吨左右的两栖舰船,理论上的主力舰吨位就超过四百万吨了。

    这差不多就是大明未来的远期目标了。

    大明建设和维持这些舰船,难度并不会比朱靖垣前世的美国海军压力大。

    可能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美利坚造船业一直都很拉胯。

    不只是新世纪去工业化之后拉胯,哪怕是疯狂爆兵的二战美利坚造船业同样拉胯。

    特别是跟英国对比的时候,美国人的船价格还贵,质量还不好。

    这不只是因为美国相对英国可以算是后发国家,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搞贸易保护。

    美利坚在1920年颁布的琼斯法桉规定,在美国境内提供航运服务的船舶,必须是完全在美国境内组装,船舶主体由美国本土制造。

    而且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中至少有75%必须为美国公民。

    贸易保护的初期当然是有好处的,能够促进本土相应工业的发展壮大,避免相应产业在不成熟的时候直面外来成熟产品冲击。

    但是,在相应产业基本成熟之后,如果还不解除贸易保护,不让相关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多半会把相关产业给再次养废了……

    美利坚的造船业就是这样。

    二战美利坚造船速度可谓是前无古人的,但那基本上就是靠钱多硬堆出来的。

    当时美利坚的自由轮,虽然的确量大管够,但是质量远不如英国货船,价格还贵很多。

    只是英国处于战争前线,根本没办法放开了生产,只能大量进口美国货。

    无论美利坚有没有去工业化,在贸易保护之下孕育的美利坚本土造船业,永远都不可能造出物美价廉的军舰。

    所以美利坚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从二战爆发的时代就没有便宜过。

    大明现在也可以说是有贸易保护的。

    但是大明的规模已经超规格了,不需要外来的厂商与大明厂商竞争,大明内部的自己的厂商竞争起来就能把价格拉下来。

    更不用说大明还有官营船厂和皇室造船厂,大明海军自己的采购规模也比美军高一截,海军自己的订单就能产生规模效果,进而压低实际生产成本。

    所以朱靖垣规划这个目标其实算不上远大。

    但更重要的是在达到这个目标规模之前,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过度到目标状态。

    首先是战列舰。

    战列舰是注定要淘汰的,所以不可能无限制的放开了建造。

    应该在合适的节点开始控制数量,缩减与航空母舰的建造比例。

    同时,现在和后续建设的战列舰,应该直接以指挥舰为目标来设计。

    然后是航空母舰。

    在航母全部更新成十万吨级以上超级航母之前,可以将不同级别的航母高低搭配使用。

    所以航母的设计和建设以及升级本身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

    但是要对不同吨位的航母数量做出控制。

    特别是六万吨航母开工之后,就不应该继续建设四万吨的常规航母了。

    但可以以四万吨航母舰体为基础设计两栖攻击舰。

    新代意义上的两栖攻击舰的甲板和机库,都能够调动和使用二战时代的螺旋桨飞机。

    两栖攻击舰需要的坞舱,也可以暂时当做下层机库或者备件库来使用。

    这些两栖攻击舰在这这个时代仍然可以作为航母使用。

    早期设计在功能上可以侧重于航母,在中期大修改装之后开始侧重于两栖作战。

    最后就是电磁探测设备、制导武器、涡轮发动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了。

    后续战舰设计应该针对这些武器和设备做出预留。

    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炮塔应该可以方便的改装城导弹发射架和弹药库。

    新战舰应该设置更多的发电机,以满足电磁探测设备的使用。

    直升机的研究和设计层面,应该考虑涡轮发动机的应用。

    朱靖垣把自己的这些思路整理出来,把两栖攻击舰为首的两栖舰船的用途写明白,把自己了解的两栖舰船的设计方案写清楚。

    专门写了一份相对正式的报告和建议,直接发给了自己的父亲。